彭孝剛
四川省瀘縣嘉明鎮羅橋中心小學校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打造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課堂逐漸走進我們的視野,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已然落幕,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教學觀念不再適應新階段的教學模式。當然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也是需要我們關注的,小學數學高段教學質量是我們數學教師追求的更高“目標”。實現數學高效課堂離不開學生的配合,教師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很重要,通過了解學生對數學的需求和想法,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以及鞏固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提高小學高段數學課堂效率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并且幫助學生學好和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對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想要解決提高小學高段數學課堂效率這一問題,首先要發現阻止這個問題實施的“絆腳石”,經過研究調查發現最大的“絆腳石”就是學生提不起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占據了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體驗過程被占用,同時缺少跟學生的互動交流,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最后就是部分數學教師的專業素質無法正常滿足整節課的專業性、完成度和學生接受程度以及有效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小學高段數學課堂的效率。
數學教師幫助學生創建情景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情景教學是以生動形象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情緒為手段的一種教學方法,而目前情景教學也正符合了新課程的要求,它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從而進一步達到教與學的和諧與統一。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了解班級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為他們設置適當的情景,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學習中,教師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數,在生活中數學知識是隨處可見的,買東西時需要算賬付款,這就是最簡單的數學運算,從這樣簡單的數學小知識,讓學生走進數學,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然后逐漸走向高級的數學學習內容,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理解小數的意義,讓學生明白小數各部分名稱和意義,并且會正確的讀寫小數,通過生活中數學關系的舉例,讓學生在情景發現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數學,從而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課堂上學生有了參與感,才會積極主動的學習數學知識,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真正價值。生本理念是指“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這也是數學教學中提倡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例如在《認識圖形》一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正方形、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最大限度給學生時間和空間去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探索、主動交流,通過與其他學生的合作積極的發現,并且大膽將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分享出來。學生通過“動手做”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并且用三角板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在這堂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及時的表演和指導,這場改革的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占據了主體地位并且教師也起了主導作用,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發揮自己能力對學生在課堂中積極發言奠定了基礎。
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為他們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以及彌補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并且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材施教具有豐富的現代內涵,例如在《小數乘法》的學習中,教師需要讓學生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可以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或者讓學生列出算式并說明意義,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算法,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理由并進行交流,引導全班同學談論這些方法,進一步體會小數乘法的意義。
提高小學數學高段教學的有效性,加強小學數學高段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究,這也會為我們的教育成果得到良好的回應。教師的教學手段也要與時俱進,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喜愛,從而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效果,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使學生能更好的接受課堂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