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重慶市長壽大洪河中學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史料,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使用史料,將史料與課堂教學實際有效結合,在教學中運用知識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史料知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恰當運用,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其歷史資料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歷史思維與意識。
教材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憑借,雖然具有系統性、全面性的特點,但存在的問題也非常顯著。如何利用教材以外的材料有效豐富教學內容,成為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方向。對此,史料有著巨大的運用意義。首先,史料數量極為豐富,單以我國為例,各個時期的史料數不勝數,除了最基本的歷史文獻外,諸如民間傳說、文學作品等均可視作史料。其次,史料運用賦予了教師巨大的主動性,教師可以結合教學活動的實際需要,自主地選擇、運用史料,以減少教材對教師的束縛。
學以趣為先。興趣不僅是學生開啟歷史學習大門的鑰匙,也是其學習活動得以深入、持續的重要保障。史料類型具有多樣性,其中不少類型是學生感興趣的,比如圖片史料。照相技術發明后,圖片成為歷史記錄的重要載體,我國留存下來的近現代照片為數不少,相比于枯燥抽象的文字資料,圖片更具直觀性,也更能夠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于歷史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大有裨益。
史料可以分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前者為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的史料,是歷史研究的根據。一般語境下的史料均指一手史料。一手史料是歷史事件發生時的記錄,因此,更具現場感、歷史感。借助一手史料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深化學生的歷史認知。
課前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初始環節,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媒介為導入內容,不僅可以讓學生快速地融入課堂氛圍,對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有著很好的鋪墊作用。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課前導入的媒介主要有歷史故事、歷史視頻等,同樣,史料也是課前導入的常見元素。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前導入環節中史料的應用,讓史料成為學生感受歷史、學習歷史的鑰匙,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就以“先秦時期百家爭鳴”的教學為例,先秦時期是我國思想大發展的時期,德國思想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將該時期稱作人類的軸心時代,因為東西方同時涌現了大量的哲人,如我國的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韓非子等,他們的著作在今天仍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而《道德經》《論語》《孟子》《韓非子》等著作也是學生了解百家爭鳴的重要史料。因此,在教學之初,筆者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展示了各家學說的代表性言論,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克己復禮”等等。
知識講解是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在以往的歷史課程教學中,受教材編寫方式的影響,教師對歷史知識的講解較為淺薄,難以讓學生對歷史進程產生深刻的感受,且存在著嚴重的以論代史的現象,降低了歷史課程的生動性與趣味性。史料作為歷史事件的最初記錄,在幫助學生了解歷史、認知歷史的過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師要重視史料在知識講解中的運用,并根據知識講解的內容,合理地選擇史料的類型。就以“抗日戰爭”的教學為例,七七事變的爆發,標志著全民族抗戰的到來,日軍在中國的土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史料中有關日軍暴行的記錄為數甚多,除了基本的文字資料外,還有大量的影像資料、視頻資料等。相比于文字資料,影像、視頻等更具直觀性。因此,筆者在知識講解中,選擇了大量的20 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照片,將日軍侵華的罪惡呈現了出來,比如某張照片的內容為日軍炸毀上海火車南站,一個不足一歲的中國小孩在炮火中撕心裂肺地哭泣。這些照片資料不僅可以點燃學生的愛國熱情,也能讓學生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課堂討論是初中歷史教學中較為常見的方式,課堂討論以設置討論話題、引導學生討論、總結討論結果為主要內容,在學生歷史學習中有著重要的價值。從宏觀的角度來看,課堂討論的價值主要有以下兩點:首先,深化歷史了解。歷史是客觀的,但歷史記錄卻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觀性,開展課堂討論能夠讓學生澄清歷史記錄中不實的內容,契合歷史學習的本質目標。其次,引導價值判斷。歷史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認知歷史,更重要的是解釋歷史、評價歷史,課堂討論能夠讓學生將分散的歷史知識點整合起來,這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與提升有著重要意義。就以解放戰爭為例,解放戰爭爆發初期,國民黨無論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均占據優勢,但短短三年便丟失了中國大陸,這其中有許多值得討論、深究的內容。筆者在課堂討論中展示了許多史料,比如《雙十協定》的照片、淮海戰役中人民群眾幫助解放軍運輸糧草的照片,這些史料都有助于學生了解當時國民黨悍然發動戰爭的罪惡性,理解解放戰爭中的人心向背。
課堂總結是歷史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課堂總結不僅具有復習整理的作用,也具有強化、鞏固的效果。借助課堂總結,能夠讓學生系統性地梳理所學的內容,從而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因此,在歷史教學中,要注意史料在總結階段的運用,將史料作為課堂總結的有效工具,借助史料來彌補學生的不足,提高歷史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就以“元朝的統治”教學為例,元朝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是我國歷史上疆域最為廣闊的王朝,“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另外行省制度是元朝建立的對后世影響最久遠的制度,直至今日,“省”依然是我國的一級行政單位。對此教師可以引用《元史·地理志》中的史料:“立中書省一,行中書省十有一:曰嶺北,曰遼陽,曰河南,曰陜西,曰四川,曰甘肅,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廣,曰征東。”史料在教學總結中的應用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歷史教學的深度、廣度得到延伸,提高教學效果。
史料對初中歷史課程教學具有重要價值,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史料在教學中的具體作用,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強化史料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