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望
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界坑學校
農村小規模學校主要指鄉鎮以下、學生數量偏少、班級偏少、教師人數少且師資結構不合理,的學校,近年來,隨著農村中小學學校結構布局調整,農村大部分地區的中小學幾乎都成為小規模學校,加之人口減少、城鎮化流動及打工外出等原因,學校生存與發展面臨許多新問題,存在著難以調和的新矛盾,主要體現為農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與農村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學校自身也存在基礎設施嚴重缺乏、教師資源配置極不均、教師隊伍結構失衡、教學質量缺乏保障、學校運行艱難等問題。學校如何開展有效課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充分實施素質教育成了目前最難以解決的問題。
小規模學校是許多客觀原因形成的,因此,他不是政策設計的產物,而是客觀條件下被動形成的,在實際工作中,因為缺少對村級小學長處的發現和運用,導致學校提高教學質量出現很大困難,差距越來越大。
1.不斷減少生源。因社會的發展,生育觀念的改變,老百姓思想的不斷進步。多子多福不再成為農民的追求,所以出生率就很低了。隨著經濟與城鎮化進程,人口大規模流動。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跨學區擇校移民。導致農村學生越來越少,城市卻出現超級大班現象。所以農村小學的規模就越來越小了。
2.留守兒童教育缺失。家長常年在外務工,孩子則留給爺爺奶奶或親戚,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一無耐心,二無方法。致使學生缺乏學習自覺性,懶散成性。更有甚者出現許多心理問題:如逆反,空虛,膽怯,不安與自卑。家長雙雙外出務工,缺乏對子女的教育管理。給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極大影響,成了一大難題。
3.上學難。學生上學路途遠,耗時長,消耗體力多,影響學生精力。另外就是農村交通服務體系尚未建立,沒有班車,學生無法乘車上學,“”村村通“路面窄坡度大,且有超載,存在一定安全隱患。老人照顧接送學生也是一件困難事。
4.學前教育質量低。農村幼兒園條件簡陋,師資水平低,利益驅使所有科目由一人包干,沒給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其他方面完全落空。再加上管理不力,直接影響小學的教學質量。
5.師資隊伍狀況不佳。一是部分教師老化對學生缺乏愛心,很難勝任各科教學,二是農村規模小,嚴重缺編,造成教師工作任務重。三是農村地理偏遠,很難留住優秀教師。四是代課教師未經過專業培訓,對新課程理念吸收不夠。依然我行我素。教學水平低,質量難保證。且法治觀念淡漠,素質低下。
6.農村辦學條件不能及時改善。教育投入又非常有限。學校自身苦無資金來源,又無法爭取外援,國家又無法投資到位,辦學條件就無法改善。農村老教師觀念陳舊,不能使用現代教學手段,不能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7.農村學校課程不能開齊開全。許多農村學校只重視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課,而忽視體育音樂美術;科學,社會,計算機等學科的教學,雖然都上了課表,隨意性比較大,根本沒有按課表上課。形同虛設。這一問題主要是由于農村學校經費短缺,資源不足,編制不夠,等原因所致,這是質量上不去的又一原因。不能真正體現教育的公平。致使農村孩子不能享受國家優質教育資源帶來的恩惠。
8.學校管理存在嚴重缺陷。部分負責人管理不到位,自身素質低。對如何抓校風,教風,學風束手無策,更談不上如何抓質量。尤其存在許多安全隱患,校風差至教風差,教風差至學風差。這是導致學校逐漸走向沒落的根本原因。
9.教學研究一片空白。農村村小沒有教研氛圍,教研條件和能力上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存在資金短缺,無經費保障。教師課時多,精力有限,缺乏進取精神,的過且過,教學研究成了一句空洞的口號。
10.家庭社會學校三結合的教育未能同步發展。如今大部分鄉村學校的教育發展極不平衡,農民缺乏尊師重教的意識,未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影響和干擾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的事件經常發生。如:隨意損壞學校財物;占用學校用地;師生安全沒有保障,常臨威脅。這一切嚴重影響了學校的發展。
1.合理布局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大投入和學習。這既是政府部門的職能,也是教育內部當務之急的大事。
2.為了減少學生流失,必須努力辦好幼兒園,加強學前教育管理努力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國家應將幼兒教育和學前教育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
3.要求教育新政部門,深入農村實際,搞好調研,根據鄉村實際困難,合理配備教師,配置好教育教學資源。凡有學生的地方,不分多少,都要配齊配足教師。教育不能怕花錢,投入越大,社會收益就越大,這是成正比的要根據山區農村實際合理分配教師和教育教學資源,讓農村孩子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公平。
4.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需要將“聯校走教”的教學模式進行推廣,教務部門要開齊上好沒門學科聯校走教是一個可推廣的教育模式,及擴大了教育內部校與校的交流與合作,又能開齊開足小學階段的各門課程。是農村孩子得到全面發展。
5.課堂教學要靈活多樣,不斷創新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可采用傳統的復式班教學,可開展走出教室去探索的方式,讓每個孩子都參與互動與合作。什么樣的方法能讓學生學到東西(知識),就采用什么方式,不拘一格培養人才。
6.強化督學員與輔導員職能。促進鄉村學校共同發展。督導員要經常沉下基層去搞好調研,為農村村小提供可行性平臺,讓農村教師也有展示才能的機會。將農村學校辦出特色,使農村學校突出亮點。
7.創辦家長學校,形成教育合力。農村學校更要創辦家長學校,指派相關教師,從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中精選內容,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親子觀,育人觀,讓家長學到科學的教育內容和方法,掌握教育的藝術,轉變落后的家庭教育觀念,走出家教誤區。
農村小規模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必須從根本上提高老師素質,充實師資力量,從財力物力上改善辦學條件,家校聯合樹立正確的辦學觀,育人觀,綜合社會各方面力量,進一步端正辦學態度,真心幫扶落后地區的教育,扶貧先扶智,讓農村孩子真正享受到社會主義教育的公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