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0月26日-29日
地點:中國·北京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習近平總書記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各項表決議程后,習近平總書記代表中央政治局就抓好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作了重要講話。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要點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
“十三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
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預計二〇二〇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一百萬億元;
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五千五百七十五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糧食年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一萬三千億斤以上;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城鎮新增就業超過六千萬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十三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十億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國防和軍隊建設水平大幅提升,軍隊組織形態實現重大變革;
國家安全全面加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
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
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十四五”時期工作部署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全文掃描左側二維碼查看。
(據新華社)
時間:10月14日
地點:中國·深圳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大局出發,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特區工作開創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據新華社)
時間:10月11日
《方案》明確,賦予深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支持深圳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方案》全文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

(據新華社)
時間:10月23日
地點:中國·北京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們要銘記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辛歷程和偉大勝利,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氣昂昂,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勇前進。
(據新華社)
時間:10月30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將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愿同全球頂尖科學家、國際科技組織一道加強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加大共性科學技術破解,加深重點戰略科學項目協作希望各位科學家積極交流思想、推進合作,共同推進世界科學事業。
(據新華社)
時間:10月13日
《方案》強調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并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時代特征、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方案》解讀
明確提出“三不得一嚴禁”;
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評價第一標準;
改變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簽的做法;
引導社會樹立正確用人導向破除“唯文憑”弊端
(據新華社)
時間:10月27日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經過第三次修訂,將于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作為科技獎勵制度一系列改革中的重要一環,新版條例力圖通過調整“指揮棒”以更加透明、嚴謹的制度設計,進一步激勵自主創新、激發人才活力、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同時避免過度的功利導向,引導科技工作者回歸科研初心。
新版條例三大看點
“推薦”變“提名”,程序透明成剛性要求;
建“誠信檔案”,加大監督懲戒力度;
強化榮譽性,回歸獎勵“初心”。
(據新華社)
時間:10月22日
10月20日和2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線舉行“2020年全球教育會議:疫情后教育特別會議”。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出席22日舉行的高級別會議并作視頻發言,提出共抗疫情共促教育發展4舉措:
一要嚴密防控,確保校園一方凈土;
二要優先投入,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三要深化改革,推動教育“質量革命”;
四要擴大合作,構建全球教育共同體。
全球教育會議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18年發起的重要機制性會議。全球近100位部長級以上官員出席2020年全球教育會議。會議通過了成果文件《2020年全球教育會議宣言》。
(據教育部網站)
時間:10月21日
會議以遠程視頻方式進行。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出席會議并介紹了中國在推動后疫情階段高等教育發展、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和教育領域多邊合作等方面的實踐,與金磚國家成員分享和探討了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路徑方式,并就深化五國教育領域合作交流提出了倡議。
本次會議由2020年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俄羅斯科學與高等教育部主辦,巴西、印度、中國、南非等國教育部門部級領導出席。
(據教育部網站)
時間:10月21日
地點:中國·北京
會議以“教育全球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為主題,研判新形勢下教育國際合作發展方向,探索構建全球教育未來新格局。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會上分享了中國政府教育優先發展和教育領域疫情防控的做法,闡述了進一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的考慮,提出了發揮教育作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的展望。
(據教育部網站)
時間:10月15日-21日
本屆活動周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為主題,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同步展開。活動周開設線上展覽,以5大展區160多個項目全面展示全國創新創業取得的新成果。
(據新華社)
時間:10月22日
《通知》表示擬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持續組織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激發創新活力專項行動(簡稱“減負行動2.0”)。
(據科技部網站)
時間:10月18日-19日
地點:中國·溫州
峰會以線上線下結合、境內境外互動的方式進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阿龍·切哈諾沃等12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獲得者,以及聯合國所屬有關組織及知名國際科技組織代表、海外院校代表和有關國家政府官員共150多位嘉賓在線出席峰會。
峰會活動設置開幕式、對話未來、成就夢想、團聚分享等主要板塊,形成“1+14+15”的活動框架,即1場開幕式、14項核心活動、15項延伸活動。在10月18日的開幕式上,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舉行。100人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其中10人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項。
(據新華社)
時間:10月28日
為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規范國家公派出國留學派出前管理工作,《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派出前管理辦法(試行)日前發布。詳情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

(據國家留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