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陽縣實驗中學
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在不斷的改革,初中學生自身的藝術修養越來越受社會和學校的重視。音樂課程的創設和音樂鑒賞課的展開,都旨在培養和提高初中學生的樂感,也增強中學生的綜合修養。樂感和語感是一樣的道理。語感是學生在學習語言時,語言素養的綜合體現,樂感就是學生音樂素養的綜合表現。
初中階段的學生掌握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技巧都是比較有限的,部分專業的音樂知識講解依靠單一的口頭解釋,學習理解起來是比較困難的。而情景課堂作為教學的一種模式,可以將復雜的知識點利用情景進行轉換,讓知識點更加直接形象地體現出來,讓學生能夠更加輕松全面地掌握該知識點。同時,情景課堂的構建可以讓學生一邊學習,一邊感受音樂的氛圍,可以實現學生音樂樂感的優化。例如,教師在講解“華夏古樂”的時候,因為課本中需要欣賞的音樂都是相對古典的,但是學生日常接觸的古典音樂又比較少,所以導致學生學習起來會比較困難。從而教師就可以構建音樂情景課堂,讓班級上會彈古琴的同學對“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曲譜進行練習,然后利用多媒體視頻為學生播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朗誦視頻。通過學生一邊演奏古琴,一邊聽視頻的朗誦,營造良好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學習情景。學生可以在情景氛圍中,有效地體會到“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用詞的豪放,可以靜下心來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從而引起情感共鳴。與此同時,教師在情景構建完成之后,再進行音樂鑒賞知識點的講解和分析,讓學生能夠結合構建的情景進行音樂的感悟和體會,從而實現音樂樂感的優化。通過音樂情景課堂的構建,讓音樂教學的課堂更加的生動有趣,利用實際的情景對學生的音樂樂感提升進行培養,促進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提升,同時不斷優化音樂素養。
初中音樂教學課堂,如果只有理論的教學是滿足不了學生培養要求的,所以需要用“音樂活動”的形式來豐富音樂教學的課堂,讓學生可以全面地參與進音樂活動中,實現音樂知識掌握,同時進一步提升音樂的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在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可以以流行音樂為主題,構建“音樂比賽”。教師首先向學生宣布音樂比賽的規則,比賽總共分為三輪,分別為初賽、半決賽以及決賽。學生可以利用這個“音樂活動”,將自己喜歡的歌曲進行練習和演唱,并且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音準音調進行指導,促進學生歌唱能力和樂感進一步優化。通過構建“音樂活動”,讓學生在音樂的實踐課堂中體會到音樂的魅力,激發學生音樂學習激情,全面實現學生音樂樂感和鑒賞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實現音樂教學內容的豐富,拓展學生的音樂知識面,為音樂樂感和鑒賞能力的培養奠定理論的基礎。例如,教師在講解“唱臉譜”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對相關“臉譜”的圖片進行展示,然后再將“唱臉譜”的視頻進行播放。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再為“學生講解“唱臉譜”中的強音、弱音以及飽滿音等等的音樂知識,這樣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唱臉譜”的音樂知識點,再結合“臉譜”的相關視頻和圖片,增強對音樂的感悟,實現音樂樂感的優化。
在初中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小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音樂教學模式。因為部分音樂的演唱僅僅依靠一個人是無法實現,而是需要大家一起進行合唱,這樣才能體現出音樂的震撼。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融入音樂教學的課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音樂的演唱,構建合唱的音樂課堂。例如,在學習“七子之歌—澳門”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統一為學生講解歌曲節奏以及高低音等等方面知識,讓學生初步掌握歌曲的唱法。然后再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分別對這首歌曲進行合唱,并且小組之間相互進行點評和鑒賞。在鑒賞時,教師需要強調點評的角度應該基于歌曲的強弱層次、切分節奏等等方面。通過這樣的小組合作課堂,不僅可以實現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優化,還可以讓學生在合作的同時,實現團隊精神的優化。與此同時,小組合作可以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推進音樂教學事業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初中音樂教學的課堂中,全面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加有趣的課堂。學生可以在這樣的課堂中,實現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和樂感的提升,進一步優化音樂學習的質量,推進音樂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