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橋下鎮中心小學
數學運算是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對于孩子們更加快速準確地解答數學問題提供了保證,同時,培養學生較強的數學運算能力也將為學生日后學習物理、化學等理科提供強力的支撐。小學中年級學生在數學運算學習中存在諸多問題,教師須深研學生學習中突顯出來的不足,有針對性地采取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改進,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運算能力,促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全面提高。
小學中年級學生較低年級學生在數學運算方面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但還是存在諸多問題。一是粗心大意,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馬虎大意、張冠李戴等不認真現象,在中年級學生數學運算中普遍存在,孩子們的不認真,一方面是學習態度問題,更多的是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問題;二是算理模糊不清,思維能力較弱。小學生初學數學時間不長,數學運算中總是求快,卻亂了邏輯順序,歸根到底是因為計算思維技能較弱;三是口算能力不強,數學運算基礎薄弱。口算能力需要在日常教學中著力加強,針對中年級學生的實際,應創新采取口算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口算素養。
學生運算能力培養須在保護孩子們學習自信心的同時,從學生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出發,采取相應教學策略,通過長期有側重的教學引導,促使學生養成自主加強數學運算能力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心理素質較差,數學計算中遇到稍繁瑣的題型,他們就會產生畏難的情緒,沉不住氣,不能冷靜地深入審題,致使計算錯誤。因此,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有側重地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敢于解答繁瑣計算題,進行縝密運算的心理。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善于運用簡便的運算方法,進一步提高解題的準確率和速度。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156-45×2÷15和(220+180)÷(220-120)時,首先要引導學生認真審題,不要對繁雜的運算嚇退,更不要被思維定勢所左右,應著重注意運算順序,沉著冷靜地依照“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先算小括號,再算中括號,最后算大括號。”的原則進行計算。通過教師日常強化運算心理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自信心,同時加強計算順序和注意事項教學,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理解能力為學生深入掌握數學運算的算理提供了支撐,同時也為快速準確地解答數學問題提供了基礎性的保障。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運算定律的關鍵詞語,很難全面深入掌握運算的算理。例如,教學“乘法的分配率和結合率”時,有部分學生對“8×(150+8)×150”的運算就出現了“8×150+8×150”,這就說明部分學生對何謂“分配”,何謂“結合”未全面深入理解,只是從字面上理解是不夠的,需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其中的運算道理。同樣,學生如果沒能全面理解題給條件就匆忙地動手解答運算,到頭來一樣是徒勞,因此,日常教學中,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各種運算題型常見的重點詞語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便在解答類似題型時能夠避免出現理解偏差。例如,對運算中常見的,同時也是學生易混淆的“除、除以”“幾分之幾、幾倍”“垂線、垂足、垂直”等詞語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掌握相近詞之間的差異和聯系,通過長期的引導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口算能力是學生運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口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長期堅持引導,正如我們去菜市場買菜遇到的情景:“沒念過一天書的賣菜大媽的“小賬”算得超過了計算器——張口即來,這就是長期堅持口算鍛煉的“功效”。每運算一道數學題都應該讓學生先運用口算對結果進行估算,待筆算完成后,再讓學生對結果進行估算驗證,通過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運算數學題時進行口算,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1)課前預留口算時間。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學任務并不緊張,為能夠長期有效鍛煉學生的口算能力,教師可以刻意在每節課前預留十分鐘作為學生口算學習的時間,前期可以專注于口算算法的講解,后期可以開展小組口算比賽、口算接龍等游戲活動,通過長期堅持,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口算興趣。
(2)課堂教學中運用錯題進行口算訓練。課堂教學中,應對學生在口算中暴露出來的典型錯題進行集中深入講解,引導學生總結口算錯誤產生的經驗,進而對癥下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3)課后家校聯合助力學生口算。每天在校的自習時間,應布置口算任務,讓同桌之間進行互相口算對答,完成口算習題。同時,回到家里,通過網絡“微課”傳給家長,取得家長的配合,引導學生在家完成一定量的口算習題。
總之,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運算能力培養沒有固定的方法,教師須依據孩子們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對運算教學手段進行創新,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著力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為全面提升學科核素養提供強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