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杏林小學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推行,目前小學教學工作面臨更大的挑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藝術素養是其主要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這門學科的重要作用。而將舞蹈律動運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來,還有利于更好的發揮小學音樂教學的價值。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舞蹈律動有非常重要的價值,首先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如果課堂中只是單一的進行音樂欣賞,學生的注意力就不會持久,容易分神,對于好動的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他們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而舞蹈律動的運用可以解決這一問題,舞蹈律動實現了動作和音樂的結合,讓學生可以通過拍手、晃身等身體律動來學習音樂,身體感知器官的調動使得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舞蹈律動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被動的學習模式,讓學生真正的投入到音樂教學中。其次,舞蹈律動的運用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讓學生通過動作來了解音樂的結構。學生用身體器官來配合音樂的力度和速度,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緒,使得抽象的音樂形象化,具有畫面感,這樣學生才可以更好的理解感受音樂,增強其對音樂的分析能力。同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舞蹈律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身體律動是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一種活動,將音樂和舞蹈律動結合起來,學生可以通過音樂的強弱緩急進行姿態律動的變化,創造更加新穎的動作。最后,舞蹈律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交往溝通能力,在律動中加強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而分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加強學生間的交流溝通,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并增強其默契和凝聚力。
優美的舞蹈動作可以激發學生對舞蹈的興趣,音樂和舞蹈的結合更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在學生掌握了基本動作的同時,可以運用舞蹈表情來加強學生的理解。比如學習《表情歌》時,可以讓幾位學生做出高興、生氣、著急等不同表情,并結合整首歌曲對歌曲的基本旋律、速度、情緒等進行探討。這樣學生就會產生一個初步的認識,在邊歌邊舞中把握主要內容。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運用舞蹈韻律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欣賞水平。小學生的可塑性非常強,運用舞蹈韻律就會使得學生的神經處于一種刺激興奮的狀態,加強其注意力。比如在學習《天鵝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跟著韻律翩翩起舞,感受音樂和舞蹈結合的獨特魅力。在小學音樂課堂的舞蹈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舞蹈動作,還可以讓孩子們了解音樂世界。比如在學習基礎的節拍6/8、3/4教學中,教師可以讓結合自己的姓名或動植物的名稱進行了解,通過聲勢和舞蹈的結合,對音樂中節拍產生更為明確的概念。
在小學新課改推行下,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通過師生互動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平等、合作的學習氛圍,舞蹈韻律的運用就有利于營造學習的美好氛圍。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學習《維也納的音樂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律動設計,引導他們在不同的段落用不同的律動表現,讓學生可以分組逐段呈現,活躍課堂氛圍。
音樂教學中的韻律是音樂情緒的表達,是最核心的情感因素,教師可以運用舞蹈韻律來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舞蹈律動學生可以直接產生音樂情感,并產生自己獨有的音樂感受,這是傳統講解式教學難以達到的。比如在學習格里格的《晨景》時,音樂情境的烘托就需要舞蹈的韻律。在作品第一部分可以用舞蹈律動多次重復主題,前四遍可以用一種表演方式來表現日出前的靜謐,第五遍就要注重其過渡,最后要對太陽在一瞬間躍出海面陽光普照的情景進行表達。如果學習中只有教師進行場景變化的單純講解,就比較蒼白,學生也難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而舞蹈韻律卻可以完成這一教學。在準備階段,教師可以在放音樂的同時為學生示范每小節中的舞蹈律動。在第二階段自由律動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跟著音樂進行自由律動,可以運用五指握拳和張開上托來表現,也可以用身體的蜷曲伸張來表現,但是此時必須要跟著舞蹈韻律進行律動。通過律動學生就會感受到越發強烈的上升感,可能有些學生會不由自主地站起來,感受到日出時光芒萬丈的情景。通過這樣的舞蹈律動學生才能更好的感覺音樂中的情感和氛圍,這樣教師不需要過多解釋,學生就可以理解主要表達的情感。
與其他學科不同,音樂教學有獨特的語言方式和情感形象,在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目前小學教學已經開始進行了新課程改革,小學音樂教學中也開始加入了舞蹈律動的運用,使得音樂教學更具魅力,學生對這一課程更感興趣。舞蹈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彌補了傳統音樂教育中的不足,在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提高了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得小學音樂教學質量得到了快速提高,增強了學生的藝術感知力,有利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