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玉環市新城學校
對初中生而言,利用函數方法解決現實問題,實際是從常量的數學走到變量的數學。從學生的思維角度來講,這是一種飛躍。學習函數,就是要利用函數關系進行預測,或利用函數關系進行計算。不少學生雖然能夠依據問題進行解答,但仍感到“不懂函數”,這恐怕與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很大關系,即教學中過分關注解題訓練,忽視學生從時間與空間上感受函數。
應試教育是我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教師往往通過大量的習題練習令學生逐漸掌握數學定律,即“題海戰術”。不可否認,題海戰術對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具有一定的幫助,但效果不佳。學生面臨中考以及大量習題的壓力,無暇鍛煉自身的數學思維。而大量的習題雖然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但學生所做的習題量過大,則會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從而對學生的學習造成阻礙。
通常情況下,初中教師運用傳統教學方式對函數知識點進行教授。然而這種教授方式并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傳統教學方式當中,初中教師不注重學生的個人情感,學生處于課堂被動地位,課堂氛圍呆板沉悶,學生只是單純做筆記與聽講,被動的接收教師灌輸的知識,對學習毫無興趣,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的思維也得不到鍛煉。部分學生聽完課程之后,對知識點依舊不理解。可見,傳統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發展,同時對學生思維也有一定的限制。
課堂導入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其能令學生對函數學習的興趣更為濃厚。教師應明確學生的學習動力應來自于學生對函數學習的興趣,而并非是教師或家長對學生的要求。教師應利用課堂導入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求知欲。通常情況下,課堂導入環節只占有幾分鐘課堂時間,教師應設計較為精彩的課堂導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之后的教學活動得以順利展開。教師需注意,課堂導入并沒有固定的模板或套路,教師應正確認識自身教學風格,同時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能力,還應與教材緊密結合,方能科學合理地設計課堂教學計劃。教師靈活運用課堂導入,可以使學生思維逐漸活躍,提高學生知識接受能力。
教師在教授學生一元二次函數中配方法的運用時,教師需在講授知識點之前進行導入,方便學生理解。教師可通過向學生講故事的方式將配方法引入課堂教學當中,如一位老人壽命將盡,臨終前將三個兒子叫到床前吩咐:家中共有17 頭牛,二分之一交予大兒子,三分之一交予二兒子,九分之一交予小兒子,且不能將牛殺掉,那么該怎么分?教師通過這一故事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討論一段時間無果后,教師可向學生提供解決方案:先向鄰居家借一頭牛,總數變為18,問題便可解決,解決后將牛還給鄰居即可。學生通過演算,證明方法可行,此時教師將配方法引入課堂,學生對配方法的學習更為有興趣。而教師所講故事也令學生感受到數學思維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以培養。
教師在教授學生數學定律以及數學思維方式的同時,還應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思維以及規律,方能令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培養,教師應幫助學生牢牢掌握基礎知識,同時教授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思路,在學生掌握基本思路之后,以此為基礎進行解題方式的創新。部分函數問題可利用多種方法解決,這便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引導能力,引導學生活用自身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逐漸掌握數學定律的使用方法,之后面對相同類型的問題,便能夠輕松解決,學生的數學思維也得到嘉慶。不僅如此,教師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還應教授學生認真觀察題目,羅列已知條件,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教授學生如何根據所得條件對問題實施分析,結合數學定律完成問題解決。
教師可通過例題培養學生的解題思路以及數學思維,利用多種多種方法解決的問題,開拓學生的思維,令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為牢固,運用也更為熟練,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思維。如題:設有反比例函數,該反比例函數中存在點A、B、C,點A 坐標為(-2,y1),點B 坐標為(-1,y2),點C 坐標為(4,y3),那么點A、B、C 縱坐標數值的大小關系如何?大部分學生會使用基本解決方式:題目中已給定各點坐標的橫坐標值,只需代入函數當中,便可得到相應的縱坐標值,之后排序即可。學生解答后,教師可提問,是否擁有其他方法,同時提示學生數學思維當中的數形結合思想,部分學生便會發現另外的解法:繪制該函數圖像,并將各點橫坐標標注出來,尋找圖像中對應的縱坐標,同樣可以解答,而且還避免了運算,解題時間也更為快速。教師通過例題能夠令學生更為熟練的使用數形結合思想,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能力對學生數學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解題速度,活躍學生思維。初中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之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