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巴西、德國、泰國特派特約記者 殷新宇 李曉驍 青木 黃曉娜 ●柳玉鵬 曹星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的背景下,2020年的“雙11”終于迎來自己的正日子。先是京東宣布“雙11”全球熱愛季累計下單金額在0時9分突破2000億元。隨后,天貓宣布“雙11”全球狂歡季成交額在0時30分突破3723億元。隨著“雙11”日益成為全球性的購物狂歡,不僅越來越多的海外精品進入國內普通消費者的購物車里等待清空,國內商家質高價廉商品構成的逆向輸出洪流也越發強勁。那么,國外消費者在“雙11”期間青睞哪些中國商品,中國品牌走出海外還有待哪些方面的助力,請看《環球時報》駐外記者的聯合調查。
買家盼“大甩賣”
“歐洲人積極參與中國‘雙11”,德國新聞電視臺10日報道稱,阿迪達斯、Beiersdorf、dm等德國品牌投入更多努力在中國電商平臺參與“雙11”的同時,歐洲消費者參與“雙11”活動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
《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歐洲消費者參與“雙11”的途徑主要有三條:一是淘寶、京東等中國電商平臺的“全球站”。可以直接從這些平臺訂貨,但物品種類有限制;二是中國在全球的電商,速賣通、Joybuy、Groupon等將成為受益者;三是海外華人代購平臺。家住柏林的消費者索菲亞對記者表示,平時在中國電商平臺購買的產品都比德國商家的要便宜1/3到1/2,在“雙11”期間購買至少要便宜一半以上。
“俄羅斯買家盼望‘雙11大甩賣”,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日前報道稱,速賣通俄羅斯表示,“我們的客戶已開始提前準備,計劃要廉價購買的商品”。目前,在俄羅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中國產品包括服裝、鞋類、家庭用品、電子產品,尤其是中國品牌的智能手機及配件。《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不少俄羅斯本土購物網站也參加了今年的“雙11”購物活動。例如記者常用的購物網站OZON專門開辟“雙11”專區,電子產品、日用品、服裝等類別的產品都可以從中國發貨,參加活動的商品都標注著較大的折扣幅度。
今年是“雙11”來到東南亞的第八個年頭。據菲律賓ABS-CBN電視臺報道,2019年的“雙11”當天,菲律賓人在線上購物平臺來贊達上花費了2.05億分鐘,有約100萬網購消費者在零點后的1個小時內搶購商品。報道稱,疫情使得廚具、裝飾品、床上用品等居家用品在今年的“雙11”更受歡迎。
根據以往的統計,耳機、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電子產品是最受巴西網購用戶喜愛的品類。而今年的疫情又為巴西網購發展提供了契機。日前,巴西電子商務協會公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巴西電商行業的銷售額同比增長56.8%,總收入達到419.2億雷亞爾(約合514.8億元人民幣)。
“買機場可提升物流效率”
至于中國商品如何能夠順利抵達海外買家手中,《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前往歐洲的“雙11”商品主要通過三種途徑:一是海運,要經過4-6周抵達;二是空運,只需要3天到1周時間;三是中歐班列,時間在2周左右。
德國科隆大學經濟學者羅多夫對記者表示,中國電商的優勢除了商品品種齊全、科技元素強、價格低廉外,還有就是物流優勢。在中歐班列越來越多的背景下,中國投資者購買歐洲機場也是一個潛在助力。代表機場運營商的歐洲機場理事會近日表示,由于疫情,如果客運量在2020年底前不能開始復蘇,歐洲740家商業機場中的193家將在“未來幾個月面臨破產”。中國投資者可以買下一些機場,提升物流速度和效率。
來贊達泰國跨境電商負責人藍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們加大了海外倉儲的建設步伐,聯合國內團隊幫助中國企業建立本地庫存,讓跨境商品更快到達泰國消費者手中。泰國法政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阿頌西對記者表示,“雙11”在東南亞國家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線上線下商家、倉儲物流企業也越發將目光投向東南亞。
另據巴西《環球報》報道,為改善用戶體驗,速賣通增加了中國和巴西之間包機的數量至一周三班,可以實現在30天內交付產品。速賣通的巴西主管還透露,打算在巴西建立一個商品分銷中心,以儲存進口商品。
挑戰來自多方面
不過,巴西電商的發展也面臨諸多瓶頸。《環球報》稱,物流仍是一大問題,受防疫采取的社會隔離措施、郵政人員罷工的影響,部分消費者的訂單送貨延遲多達3個月,即便取消訂單,退款也需要近2個月才能返回到消費者手中。《圣保羅州報》認為,巴西的寬帶普及率遠低于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巴西城市寬帶普及率雖然達到91.5%,但農村地區僅為10.7%,幾乎1/4的成年人從未使用過互聯網。
因疫情影響物流的還包括中日兩國,比如日本民間寄給中國的口罩就一度存放在機場。因此,伴隨疫情的逐步穩定,如何推進中日物流業的合作也成為日媒關注的焦點。日本“產經商業在線”網站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日兩國需要統一疫情之下的海關檢疫檢測標準,對于特殊商品或重要醫療物資應給予特別入關通道,加速物品進出關效率。此外,中日兩國政府可考慮開辟臨時國際快船運輸,通過減少掛港、提高航速以縮短運輸時間。
中國企業也要注意環保問題。德國“netzpolitik”網站10日報道稱,阿里巴巴正在比利時列日建立包括大型倉庫在內的物流控制中心。從地理上講,列日十分完美:貨機到達當地后,貨物再用卡車僅需數小時即可抵達歐洲各大都市。不過,比利時多個氣候保護組織認為,卡車太多會加重當地的空氣污染。
來自本土電商日益激烈的競爭,也是中國商家需要面對的挑戰。俄羅斯DataInsight分析公司的專家稱,中國電商今年要打破去年的紀錄很難,俄羅斯電商也在通過積極促銷活動吸引顧客,買家正逐漸轉向俄國內商戶。俄羅斯Joom電商平臺發言人說:“我們希望通過‘雙11能大大激發俄羅斯人的興趣,并帶來比去年更好的銷售成績。”▲
環球時報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