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林花
摘 要:提質增效工作是企業內涵發展的基石,目的是為了提高公司運營管理能力,切實規范公司運行機制,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工作質量,有效解決管理薄弱環節,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全力增收節支,是實現公司經濟效益最大化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提質增效;銅冶煉;回收率;精細化
當前,作為買礦型銅冶煉企業,受銅精礦供需結構不平衡影響、國內外銅金銀價差、銅銷售升貼水等因素的影響,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由于產品的價格以及加工費收入在市場上相對透明,因此各銅冶煉企業要想獲得穩步的發展空間,均需要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上狠下工夫。以低成本參與市場競爭,是企業利益最大化的集中體現,而提質增效工作即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和路徑,為企業所推崇。以下以國內知名銅冶煉企業JL公司為例,試析提質增效在具體工作中的的實踐與探索。
JL公司針對銅冶煉企業當前乃至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所面臨的市場環境,結合實際制定了《提質增效管理活動實施方案》,方案主要通過以提升管理工作精細化程度作為切入點,旨在進一步強化生產應對、促進管理提升、優化經營策略,規范和加強公司基礎管理工作。具體表現在:對內優化管理與業務操作流程,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投入產出效果,減少人、財、物等資源浪費;對外爭取政府優惠政策,降低運營風險。通過深入開展提質增效管理活動,提升公司經濟效益,增強公司創效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多年的運行實踐,取得了較好的管理效果與經營業績。
一、提質增效工作要與生產經營管理實際相結合
把“全過程、全方位、全時段”作為提質增效工作的總思路,不留死角或盲區。
生產工藝是提質增效的重點與始發地,是整個提質增效工作的核心部分,主要表現于生產管理的各個環節。
原料投產之前的把控,銅精礦是JL公司生產中最主要的原料,每年約有120萬噸銅精礦采購量,其中約90%為進口礦,其余為國內礦。銅精礦的計量、取樣及運輸過程中礦量(有價金屬量)的損失情況,對全廠有價金屬的回收率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重點需要把控原料的取樣代表性、分析品位要準確,原料實際進廠數量與結算數量避免負磅差;原料到貨需要合理安排計劃,避免集中到貨,轉運要及時合理安排,減少滯港、滯箱費用,避免二次倒運費用;轉運途中要注意安保防控風險問題,避免運輸途中的偷盜以及灑落。
生產過程與輔助生產把控,穩定投料量,做到三大工序間的煙氣平衡,提升生產能力;嚴格執行庫存金屬量的控制標準,中間物料要力爭實現內部良性循環,減少庫存金屬量的積壓,降低資金成本;抓好設備日常管理,加大點巡檢力度,提升故障分析質量和處置效率,有效降低設備故障率,降低維修費用;強化公司能源動力等基礎管理工作,由職能管理部門制定各項具體措施并層層分解落實,促進節能降耗,降低能耗成本。
內部管理把控,通過加強生產過程的有效管理,降低有名與無名損失,提升全廠金屬回收率,回收率指標作為公司的關鍵技術指標之一,每下降0.01個百分點,全年下來對企業效益的影響也是相當可觀。
協調管理把控,運輸費用方面,要梳理并優化內部倒運的方式方法,中間物料盡量避免出現二次倒運情況,針對結算金額按照計量或次數的運輸費用,質計、現場車間和管理部門一定要嚴格把關,堅決杜絕實際運輸量與結算不一致的現象發生;維修費用方面,盡量減少包干外費用的發生,倡導自己動手;優先替代現有庫存的資材備件,做好資材備件的管理工作,避免重復申請采購現有庫存的資材備件;勞務費用方面,梳理現有人員與崗位,做到人崗相適,定崗定編與工作量做到相匹配,優化用工結構,減少勞務用工的發生,降低臨時用工使用率。
市場營銷把控,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緊跟市場,靈活操作,爭取市場收益,根據價差情況合理安排產品出口,獲得優于市場水平的價差收益等;財務費用管理要結合公司的生產經營,提高應收賬款周轉率、合理安排資金計劃、適時拓寬與創新融資方式,降低融資成本;加強匯率分析,研究匯率走勢,重點關注即期匯率波動情況,做好短期匯率預測分析工作,適時購匯,降低購匯成本;及時掌握并研究最新的政策變化情況,積極申報并爭取政策性收益。
二、提質增效工作對企業發展的促進
隨著企業提質增效工作的逐年深入推進,企業不僅在內控管理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同時也在企業經營績效方面有著明顯的體現。
一是企業建立了長效管理機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生產運營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的管理水平,如在安全、環保意識加強、員工執行力提高、主人翁意識增強等方面。
二是結合企業生產運營實際,成本意識融入了企業各管理部門和生產車間,尤其生產車間,可控成本逐步降低。通過成本進課室活動的開展,使得各科室負責人(尤其是生產科室負責人)對本科室發生的成本費用基本了然于胸,改變了以前重生產輕成本現象,促進產品加工成本明顯降低
三是激發了員工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提高了工作效率;如轉爐爐壽命明顯提高、班組標準化建設規范化、黨組織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干部履職工作態度、履職能力、工作業績明顯提升;黨員責任意識、崗位奉獻精神、在群眾中的正向影響力大幅提升。
四是堵塞漏洞,減少損失,企業銅冶煉回收率逐年得到提高,大部分中間物料實現內部良性循環,混選后的尾渣含銅下降效益明顯。
五是企業內部各項可控管理費用均在預算范圍內,預算外費用得到有效控制。
六是爭取政府優惠政策成為常態化,僅以2019年為例,企業爭取到的直購電優惠政策、硫酸增值稅退稅、天然氣階梯價格優惠返還、其它政府財政性補貼政策等就有7000余萬元。
七是以加強設備故障、事故的分析與處理為抓手,積極推動預防保全工作的開展。通過分析找出設備在使用、維護保養及專業點檢等環節存在的薄弱點,按照“四不放過”原則提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并督查整改、落實。從根本上改善設備的運行狀況,減少設備故障和事故的發生,有效降低設備故障率。
三、提質增效工作實踐中的誤區與難點
企業開展提質增效工作,均是在探索中前行,針對性開展。過程中,也同樣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這就需要組織者全方位認真思考,有效決策,從而趟過誤區、化解難題,才能將提質增效工作向縱深推進。從JL公司的提質增效工作實踐來看,這些誤區和難點主要有以下表現。
一是部分員工對提質增效工作開展的意義認識不到位,出發點與落腳點存在偏差,有些提質增效內容與落實措施,部分員工從短期內是看不到結果的,或是看到不有較大的明顯結果,從而就會影響積極性和針對性的工作態度。
二是部分員工把日常工作與提質增效專項工作混淆,從而很容易把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以提質增效工作思路去落實,既而結果就會出現偏差。如有的項目或者費用按照規定必須要招標,年度申報報預算時候數據只是匡算,經過實際招標比價,價格比預算低,而這個差價就不能認作為提質增效效益
三是提質增效工作在企業內部容易形成部門間的保護壁壘。各部門均有自己的提質增效項目,而要完成這些,必然需要其他部門的協同與配合,本部門的本位主義,很容易在開展過程中顯現,比如項目的確定、項目的真實性評估、工作成效的真實性測算,還包括員工的正負激勵等。
開展提質增效的初衷目的是企業為提升管理質量增加效益,但部分管理者有時會把眼光向下,存在本位主義思想,更多的關注有利于本部門的指標。所以需要全體員工提高認識,充分意識到提質增效管理活動是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以及推動管理進步、促進公司創新發展,加快邁向國際一流的重要舉措。只有這樣,大家在正確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逐級開展宣傳發動工作,營造和動員全體員工積極參與的氛圍,把廣大員工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提質增效管理活動中來,才能切切實實推動提質增效活動深入開展。
以上這些誤區和難點,需要同類企業在提質增效工作實踐中逐步厘清與消除。
參考文獻:
[1]銅冶煉企業管理探索與實踐[M].冶金工業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2]循環經濟原理與應用[M].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
[3]中國有色金屬.2012年度第28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管理現代化成果及優秀論文集,[J].中國有色金屬,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