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昌儒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2019年9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還要求“主題教育結束后,要形成長效機制,把黨史、新中國史學習作為黨員、干部日常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持續抓下去,切實抓出成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認真學習黨史、國史,了解中國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奮斗史、新中國70年的發展史,我們從中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所經受的苦難輝煌,“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革命年代,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奉獻和犧牲。據不完全統計,1921年至1949年,黨領導的革命隊伍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達370多萬名。我們深刻認識到我們黨從革命年代形成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新中國成立后的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再到改革開放以來的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等,這是在長期奮斗中培養、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同時,我們深刻認識到我們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產生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與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等優良傳統作風,這都是我們黨寶貴精神財富。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我們深刻認識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探索和歷史必然,弄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和發展中國”的歷史真理。
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主要依靠自學有關黨史、新中國史的著作,聽黨課和專題講座;還可以結合黨的生日、建軍節、國慶節、抗戰勝利紀念日等重要節日進行專題學習;還可以參加紅色旅游到上海、嘉興、南昌、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和紀念館瞻仰學習。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對我們廣大黨員、干部來說,“知之深,愛之切”,要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