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安市大公鎮賁集村黨總支書記 王 勇
2020第8期《猶在征途——記新四軍老戰士陳揚》這篇文章(作者陳寧),感想聯翩。
《猶在征途》寫的是我黨的一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堅定的革命者、大江南北雜志社老社長陳揚同志不平凡的一生。陳揚出生在如皋磨頭的北石莊,和我們也算是同鄉。他還在平潮中學讀書時就投奔如西抗日根據地,加入中國共產黨。蘇中七戰七捷后,根據毛澤東軍事思想和中央軍委指示,華野主力北撤,陳揚主動要求前往被敵人列為“清鄉實驗區”的南線,面對還鄉團瘋狂的反攻倒算、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戮,臨危不懼,巧妙周旋于敵人的眼皮底下,提著腦袋干革命。他在革命戰爭年代舍身忘我,丹心向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還是一如既往,不忘初心,踐行使命,任上海市主要負責人柯慶施的秘書,后在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委研究室等部門工作;離休后任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副會長,分管《大江南北》雜志,宣傳黨史軍史,弘揚革命傳統和作風。
陳揚同志時常引用的那句名言“一切過去,皆為序章”,我是高度認同的,它讓我縈繞心頭久久的初心、使命、責任、擔當等,更加明確,更加興奮,更加自豪。
“一切過去,皆為序章”,對于我來說就是革命征途千萬里,前進路上不停步。我是2019年4月接受組織決定,一肩挑起村兩委會的班長工作的。面對黨和群眾的信任和期待,當時還有過思想顧慮,村主任工作已經千頭萬緒,再壓上村總支書的擔子,忙得過來嗎?能勝任嗎?現在想起來不免有點慚愧,革命前輩為了人民的利益拋頭顱灑熱血,有的甚至犧牲了他們的生命,現在我們難道還有什么膽小畏懼不能拋棄,還有什么艱難困苦不能去勇敢迎擊。我要像陳揚同志那樣,敢于擔當,勇于前行。我們大公鎮賁集村是大公鎮現有的兩個社區之一,有40個村民小組,1968戶,5721人,總面積7600畝,可耕地面積5400畝,綠水青岸,村美人和。如何帶領賁集村更上一層樓,是我這個角色轉換的首要課題。我們基層黨組織的歷史擔當,就是更好地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我是農民,深知農村與城市的差距;我是村官,時刻不忘身上的擔子千斤重。不管多忙,不忘跟父老弟兄嘮嗑子話家常;親密無間,方能知情、用情。村民的困苦得到及時幫助,群眾的創新獲得有序引領,一大家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協力同心,共創美好。
“一切過去,皆為序章”,對于我們農村黨支部來說,就是要鞏固和發揚戰斗堡壘的作用。我要像陳揚同志那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本色。支部只有堂堂正正,群眾才能把它放到心坎里。政治清廉、組織團結、經濟活躍、群眾貼近、雙手勤勞干凈,永遠是我們賁集村兩委會的座右銘。群眾說得太好了:賁集村搞得好不好關鍵在支部,支部過硬不過硬關鍵在支書。賁集村是大公工業園區聚居地,有大小企業60多家。做企業廉政的服務員、當企業信得過的娘家人,是我們村的鄭重承諾。兩委會全體成員不因一官半職而扭曲人格,不為一點蠅頭小利而玷污人生,本本分分做人,規規矩矩干事,按照崗位分工各司其職,盡其所能。
“一切過去,皆為序章”,對于我們所從事的偉大事業來說,是內化的精神追求,外化的實際行動。我要像陳揚同志那樣光明磊落,盡忠如始。對黨忠誠,對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忠誠,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所在,是每一個健全人格的要素彰顯。我必須圍繞中心工作寫好項目建設的大文章,捋起袖子加油干,為村民的幸福生活出力流汗,為鄉村的美好明天貢獻全部精力。一個村居的長足發展,一套班子的團結協作,靠的就是村支書要善于當“班長”、要學會彈一手好“鋼琴”:左右手分工明晰,十指穿梭順暢、剛柔入微,彈奏出的一定是宏大的樂章。
閱讀紅刊,信心滿滿,力量無窮。我們賁集村即使有一點點進步,也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一切過去,皆為序章”,今后的路更長,事業更偉大,只有沿著崎嶇山路不畏勞苦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那光輝的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