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泰山雙語學校2017級二班 張寶儀
現定居山東省泰安市的泰安交運集團離休老人李新,是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人,與軍隊的緣分始于1949年。那年8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湖南長沙,長沙和平解放。同年9月,18歲的李新考入中南軍政大學湖南分校,正式入伍;畢業后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通信學校學習;1951年3月畢業后,進入解放軍45軍軍直電臺連。1952年5月,她隨部隊赴朝鮮戰場,在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0兵團54軍通信科先后任報務員、無線電特業教員、臺長等職。
李新回憶起當年進入朝鮮時的場景,內心非常激動:“1952年5月3日,我們跨過鴨綠江,到達剛被轟炸過的朝鮮新義州,眼前一片火海。特別殘忍的是,我看到孩子抱著被炸死的母親在那里哭喊?!毖矍暗膱鼍白尩谝淮慰吹綉饒龅睦钚铝飨铝搜蹨I,也激發了她的斗志。
李新回憶說,到新義州后按原計劃部隊要坐火車直達目的地,但5月5日晚上接到通知,火車樞紐有美軍,無法乘坐火車,要改從新高山行軍。晚飯后,李新與戰友一起在夜色中急行軍?!澳菚r接到命令是不能有光,也不能大聲說話。夜里爬山,什么也看不到。但上級要求我們電臺連在出發前做好通信聯絡,也要在大部隊到達前趕到終點進行聯絡。”她說,有一次遇到敵機轟炸,但電臺連有發報任務,只好邊跑邊想方設法找隱蔽的地方發報。
“1953年7月13日到27日,我們進行了金城反擊戰?!碧崞鸾鸪菓鹨?,李新顯得非常激動。那是她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戰役,當時的場景仍歷歷在目。
當時,李新不僅要負責收發電報,還要擔任教員,為抽調的戰士進行無線電極速培訓。因敵軍轟炸機經常出現,為了能在避免傷亡的同時做好培訓,李新選擇了白天在坑道里為戰士們上課。“那時候急需通信人才,我就白天在坑道里給他們講無線電知識,講如何收發電報,晚上再回電臺值班,晝夜不歇。當時器材短缺,運輸也跟不上,抄寫電報用的鉛筆只剩下一點了,我們就把鉛筆頭插在葦稈里繼續使用?!?4天里,李新一直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由于要趕時間保障信息的通暢,缺少睡眠的李新經常會頭暈,但一想到這是祖國和人民交給她的任務,就立馬勁頭十足,沒了睡意。
1953年7月27日晚戰斗結束后,連續堅持了14天的李新放松下來。由于疲勞加上頭暈,她顧不上吃飯,倒頭就睡,也不知道睡了多久才醒來。李新在金城戰役中榮立個人三等功,1954年獲朝鮮頒發的“國際功臣”獎章1枚。在朝鮮期間,她還多次在部隊不同的大會上受到嘉獎。
李新說:“為了讓我們的運輸跟不上,美軍經常在路上扔鐵蒺藜,等我們的汽車輪胎被扎破、無法行駛后再用飛機轟炸,因此運輸車都是晚上運輸。一路上每50米或100米都有人站崗,一旦發現鐵蒺藜就打槍提醒負責運輸的人,在敵機到來前躲避。”戰場條件艱苦,志愿軍戰士冬天吃樹上的冰凌解渴,夏天直接捧起水溝里的水就喝。行軍時遇到橋梁被炸毀,為了盡快趕往目的地,不論冬夏,都是趟水過河。就是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志愿軍打了一場又一場勝仗。
李新雖是報務員,但也曾多次遇險。有一次她正在收發電報,一架F-86轟炸機在上空盤旋,來回幾次后,突然扔下8個炸彈!李新和搖電員所在的房子開始坍塌,當土快埋到膝蓋時,她們才抱著電臺和發電機沖了出來。
對李新來說,戰場上的場景,每一幕都不能忘記。有一件至今讓她非常難過的事,就是一位通信員的犧牲。因為戰場上譯電員和發報員是分開的,經常需要通信員送電報。有一次李新手下的一位通信員給譯電員送去了電報,卻再也沒有回來。過了一段時間,朝鮮老百姓在一個炸彈坑旁挖出了那位犧牲的通信員。當時,李新心痛地哭出了聲。
李新家中除了軍功章和老照片,還有她在戰場上用過的茶缸和從戰場上帶回來的一些物品。李新說,帶回這些物品既是留作紀念,也是為了警醒后人。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過去好多同志流血犧牲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他們。我把我的茶缸放在桌上,不僅我自己要牢記,而且教育后代要時刻愛祖國、愛人民、愛我們的新生活!”李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