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見證歷史的一年,疫情的肆虐、推遲的高考、與日俱增的學習壓力,每一件都像是被海水浸透的衣服一樣,黏黏膩膩地貼在皮膚上。但是,這個充滿了磨難的高三,仍是我最寶貴的記憶之一。
高中三年,我讀了很多書,馬爾克斯、埃德加·斯諾、菲茨杰拉德、阿西莫夫、黃仁宇、蕭紅……高三這一年,我花了更多時間在語文上,雖然129分的高考語文成績算不上太高,但終沒有辜負我灑下的汗水,也終于印證了那句名言: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無論高考題型怎樣改變,現代文閱讀想必都會占有一席之地。其中,論述類文本閱讀的選擇題,是我覺得最容易失分的。它所考查的,無非是我們閱讀理解文章的能力。于是,我開始嘗試使用老師教過的技巧——對文章進行結構劃分,標注出論點、論據,用幾條線、幾根斜杠、幾個括號,將一篇篇論述類文本閱讀分解開來,原本被似是而非、晦澀難懂的文字包裹的文章思路,便由此慢慢清晰起來。
在第一遍閱讀時,我們可以劃分段落,對文章的結構有一個大體的把握——是總分總,還是遞進式?然后可以更細致地在文中找出論點、分論點和論據,也可以對題讀文,根據題目,再回到文章中去尋找所需的片段和答案。至于實用類文本閱讀,我想除了以上幾點之外,還要注意讀題時的仔細,防止出題人在細微處布設陷阱。
當然,積累也是很重要的。題目做多了,不管出題人怎么設錯,怎么考查,你都能一清二楚,做起來自然也能得心應手。
高考中另一重要類別的閱讀題是古詩文閱讀。相較于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顯然更有規律可循,也有更多可以直接積累學習的知識點。課內的一些文言字詞自然是需要背熟記牢的,古代的文化常識也是理解文意、詩意所必需的知識。想要做好古詩文閱讀題,首先要能看懂,理解文段的內容和意思是斷句、判斷的基礎。
最后,是語文考試中最亮眼也最能體現個人性情、能力的題目——作文。在作文寫作中,我們既要完成題目給的任務,又要寫出內容,寫出思想。而一個亮眼的標題和開頭,可以吸引他人的注意,也可以讓你的作文寫得更順,這就是所謂的“題好一半文”。此外,還要有新穎的立意和翔實具體的內容去支撐,要有有力的論證、充足的論據,所謂“有料”是也。而辭藻的修飾,名言、排比的運用,則可以讓你的作文錦上添花。另外,字體的美觀、卷面的整潔與否也會影響作文的分數,如果學有余力,可以練練行楷。
語文不只是一門學科,也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幾千年來,這片土地上涌現出無數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浩若繁星的文化瑰寶。讓我們遨游在文字的海洋里,勇敢地迎接語文考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