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杉/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我國制造業快速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提出,與之相關的工業設計專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總體來說,工業設計的教育是稍微滯后于市場需求的。近幾年,高職院校工業設計專業開始推行工作室制度教學和項目化教學。工作室制度的教學模式源于魏瑪時期的包豪斯學院,在包豪斯工作室中,學生在導師指導下,與操作熟練的前輩共同完成設計產品,在實際制作過程中學習。工業設計專業工作室制以教學服務于真實項目實踐的方式,縮小了工業設計教育與市場之間的距離。但是,工作室制度在執行起來也會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工作室內部競爭性不強。工作室建立初期,工作室負責教師在收入學生的時候,往往為了規模,把沒有主動報名,并且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學生也收入工作室。主動性不強的學生進入工作室以后,會影響身邊的同學,破壞工作室設計氛圍和競爭氛圍。其次,工業設計工作室之間競爭性不強。一種情況是只有一個工業設計工作室,另一種情況是幾個工作室之間交流比較少,相互不知道對方的項目情況和進展。競爭性不強,工作室成員和工作室負責教師沒有緊迫感,最終會導致工作室缺乏設計氛圍,流于形式。
第一,引入了和工業設計專業弱相關的項目,比如一些平面設計項目。雖然一些學過平面設計軟件的高年級學生有能力完成項目,但由于與工業設計專業關聯不大,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第二,引入了機械重復性勞動的項目,比如大量的難度不高的建模項目。機械重復性勞動會讓學生逐漸喪失創作熱情,壓抑設計氛圍。第三,引入了進度過于緊張的項目。項目的時間要求過于緊張,會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展開調研,討論,方案的細化。
高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比本科生來說總體略低,學習主動性容易受挫。高職大一新生進入工作室前,只接觸過設計基礎課,缺乏設計實踐,也欠缺計算機軟件實踐,進入工作室以后無法跟上項目進度,產生畏難情緒,影響工作室設計氛圍。
1、工作室之間競爭發展
可以由多名負責教師分別成立多個工業設計工作室,多個工作室之間競爭發展。優秀的工作室會吸引更多優秀學生加入。工作室會積極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吸引力。例如工作室在引入項目,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不定期舉辦其他交流活動,比如觀看設計展覽,參觀設計公司,舉行小型交流講座等。學生進入工作室實踐后,也要做到一定程度的自由流動,例如在每個學期開學的時候,本工作室成員都可以申請進入其他工作室進行實踐。保持工作室成員的流動性,也會讓工作室保持設計活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2、工作室內部競爭發展
高職由于招生層次問題,有部分學生一開始對學習熱情不大,工作室在招新過程中,要做到寧缺毋濫,逐步增加,直至全員參與。工作室制的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為了數量和規模而把所有學生納入工作室。在招新中,選擇積極努力的學生,對于動力不足的學生,可以在后續工作室宣傳展示中對其進行影響,在和其他工作室同學的比較中獲得動力。同時,在工作室中采取內部競爭機制,對于項目中表現優秀,得到甲方認可的同學給予獎勵。對于沒辦法積極投入工作室項目的同學,及時與其談話,了解原因。
1、引入項目與工業設計專業相關
并且切合周邊區域經濟發展高職院校具有服務區域經濟的屬性,所以首先要了解所在城市和周邊城市的經濟發展特點尤其是輕工業發展特點。以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校位于廣州,周邊珠三角輕工業發展成熟,產品門類繁多,家電,消費電子,玩具,日用品等生產均居于全國前列,學校工業設計工作室也加強了與周邊企業和設計公司的合作,積極引入企業和公司項目,學生畢業后大部分也會選擇就近就業,提前適應了產品設計的類型。
2、引入動腦設計項目而非簡單重復項目
高職教育必須把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突出高職教育的應用性、職業性和高層次創造性,而不是只以培養熟練度為目標。而工業設計是一門交叉學科,融合了人文,藝術,技術,更要注重學生的創新教育,素質教育,拓寬思維,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突出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創新設計人才的特點。
如果客戶不認同設計創新,那么過分強調以客戶為中心,對學生設計能力成長不利。工作室師生需要適當引導客戶認同創新理念,減少產品同質化競爭,增加產品差異化競爭,在細分領域尋求增長。同時,在內部引入學校以及工作室負責教師自己的評判標準,讓創新得到認可,同時使學生充滿成就感,心理上建立正向積極反饋。

圖1 堅持設計創新,積累項目實踐創新經驗
高職大一新生往往對工作室充滿好奇和熱情,如果能快速融入工作室,就會給工作室帶來新思想新血液,讓整個工作室設計氣氛更加活躍。挑選一批優秀的老生,與新生建立一對一或者一對二的幫帶關系,在專業上解決新生困惑,幫助新生快速適應工作室節奏。有選擇性地參與設計過程。在設計過程中,建議新生多參與產品市場調研,以設計師和用戶的雙重角度分析市場。鼓勵頭腦風暴,參加討論,并繪制簡單草圖表達設計創意。在實施過程中,多與新生目前課程相結合,鼓勵新生用目前所學課程知識進行創意表達。由于還未接觸到計算機建模渲染等課程,新生在設計實施階段會有一定的阻力,在此階段建議以觀摩為主。工作室負責老師和帶新老生也可以挑選出適合初學者的視頻教程資料,鼓勵個別學有余力的新生提前進行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學習。
總體上,新生可以通過“感受”“理解”“操作”逐步遞進的模式進行項目實踐。同時,新生通過對項目實踐的感受,提前預知將要學習課程的意義,從而使接下來的課程學習更有針對性,更主動地接受課堂理論知識。
隨著工業設計工作室制度在各高校的實施,對工作室制度的改進探討也勢在必行。筆者通過以上幾點對工業設計工作室制度進行改進,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還需要不斷在教學工作中繼續探索和實踐,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室運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