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鋒
摘要:小學科學教學意在培養學生基本的科學素養,對學生探究能力進行鍛煉。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科學興趣進行培養,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科學探究過程中,完成科學探究實驗,掌握其中的科學知識內容,提高科學教育的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科學教育;問題與對策
當下,教育領域對學生綜合素養越來越重視,而提高學生素養的關鍵,便是不斷強化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識。所以,小學科學教育,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探究意識的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本文對小學科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對策,希望對小學科學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科學探究模式固定化
隨著教育的發展,小學科學教學的探究模式逐漸固定化、形式化,教師仍在遵循傳統教學方法,讓學生按照固定的形式進行科學實驗學習。然而,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學生的學習需求。可是教師多年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經驗,已經讓教師適應了固定模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自身的教學風格難以更改。而為了解決這一教學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自身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改變課堂探究模式的同時,也要遵循學生們的發展規律,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此外,教師也要遵循科學教材對教學方式進行合理設計,轉變自身的教學思想,發揮學生們的主體學習作用。
(二)小學科學課堂學生參與度較低
當下,仍有許多教師運用傳統教學方式進行科學教育,自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只能被動的學習知識內容,這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發散性思維培養非常不利。教師要意識到,小學生同樣需要自主獨立完成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完成科學實驗探究過程,提高學自主學習能力。并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提高學生們的課堂參與度,讓科學教學氛圍更加活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小學科學實驗材料和設備不足
科學實驗材料和設備不足同樣限制了小學科學教學的發展。小學科學教學中,有著豐富的科學實驗教學,這些教學不僅能讓學生了解科學原理和實驗結論,同時也能鍛煉學生探究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然而,因為科學實驗材料和設備不足,導致小學科學教學無法開展課堂教學實踐探究,只能通過教師的講解了解實驗過程和實驗結論,導致學生能力無法獲得提升,課堂教學也異常枯燥,學生對科學學習逐漸失去興趣,這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非常不利。所以,小學科學教師需要向學校申請,對科學實驗材料進行補充,對科學設備進行更新,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有效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二、科學教學問題的相關解決措施和積極影響
(一)拓展探究模式思路
教師需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打破固化的探究模式,拓展科學探究思路。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過程,鍛煉學生綜合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打破原有教學思路的限制,拓展新的探究模式思路。而為了完成這一要求,教師可以學習其他科學教師的教學探究模式,總結其他探究模式的優點,并與自己的教學探究模式相結合,形成個性化的探究教學模式。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對新的探究模式進行優化。此外,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增強課堂教學互動,了解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對探究模式進行創新。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杠桿的科學》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杠桿實驗,讓學生意識到杠桿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教師在備課時,可以上網借鑒其他優秀的課堂探究活動,同時結合班級學生的興趣和接受能力,對教學探究方式進行設計。比如:結合學生興趣,通過多媒體設備,讓學生了解杠桿原理;或是,通過探究實驗教學,讓學生親身感受杠桿實驗的原理和作用;也可以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產生熟悉感,了解生活中杠桿原理的作用。通過拓展探究模式思路,提高科學教育效率。
(二)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參與度
小學科學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合理教學模式,營造課堂探究氛圍,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通過讓學生親自進行探究實驗,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對科學知識充滿求知欲望。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生物多樣性》時,教師可以通過課前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觀察學校內的植物和昆蟲,并進行記錄。這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介紹自己的發現,同時總結植物和昆蟲的知識內容,讓學生了解生物多樣性的基本知識內容,意識到動物和植物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每一個人的重要職責。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參與度,讓學生自主完成科學課堂學習內容,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學校要提供更多的材料和設備
小學科學實驗,實驗材料和實驗設備非常重要。所以,教師要重視材料和設備不足的問題,積極向學校進行反映,讓學生及時不足教學材料,更新實驗設備。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實驗探究效率,讓教師更加高效地引導學生完成實驗探究,提高學生探究能力,促進科學課堂教學發展。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下冊《放大鏡下的晶體》時,教師在課前就需要提前準備課堂實驗材料和實驗設備,引導學生完成課堂實驗探究,了解放大鏡的知識內容和晶體的構成。而在課前準備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向學校報備不足的材料和設備,讓學校及時補充,這樣才能有效完成課堂實驗探究,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
三、結語
小學科學教學作為學生重要的科學啟蒙課程,教師要以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為教學目標,開展課堂教學探究活動,拓展探究模式思路,讓學生自主完成實驗探究活動,鍛煉自身的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針對小學科學存在的教學問題也要及時改正,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力萌.淺論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J].考試周刊,2014(AI):178.
[2]唐增寶.合作探究式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科學:教師,2012(04):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