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秋霞,周艷*,伏春燕,韓海霞,劉杰,劉瑋,龍君江,陶偉川,李福偉,曹頂國
(1.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山東省家禽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家禽疫病診斷與免疫重點實驗室,山東 濟南 250023;2.山東龍盛農牧集團有限公司,山東臨沂 276000;3.濟南市萊蕪區茶葉口鎮政府,山東 濟南 271100)
沂蒙雞原產于山東魯南的沂蒙山一帶,故稱“沂蒙雞”,是以沂蒙山為天然屏障形成的地方優良品種,具有耐粗飼、抗逆性強、肉質鮮美的特點,產粉殼蛋和綠殼蛋兩種,為肉蛋兼用型品種。據《臨沂市志》記載,沂蒙雞的飼養歷史悠久,飼養量較多,1949年為31萬只,1978年為81萬只,其中臨沂當地“草雞”約占雞總量的90%。與其他地方品種一樣,沂蒙雞生長速度和產蛋性能偏低,改革開放后受引進高產品種的沖擊,沂蒙雞數量銳減,到2000年前后僅在山區散養戶中偶然可見。隨著人們消費水平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的轉變,再加上臨沂人民喜食雞的生活習慣,人們對肉雞數量和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2003年起山東龍盛農牧集團有限公司開始在蒙山地區尋找沂蒙雞種質資源,經過近幾年的收集和保護,群體已達10萬只[1]。現已于2019年4月2日通過國家遺傳資源鑒定委員會的現場驗收,并已建立3個核心群,詳細記錄生產性能。
目前還沒有對沂蒙雞的營養需要量進行系統的研究,只是參考其他肉雞品種的營養推薦量,不能實現沂蒙雞的精準飼喂。為了更準確地掌握沂蒙雞不同階段的營養需要,本試驗對沂蒙雞母雞育雛期間(0~6周齡)的營養需要量進行研究,旨在保證其生產性能得到充分發揮,并節約飼料成本,有效助推沂蒙雞的產業化發展。
本試驗采用3×3雙因子(日糧能量和蛋白水平)設計,每個因子3個水平,能量水平分別為12.12、11.70、11.29 MJ/kg,蛋白水平分別為19%、18%、17%。具體試驗設計見表1。

表1 試驗設計
選用山東龍盛農牧集團提供的同一批次、初生重基本一致[(36±2.35)g]的沂蒙雞1日齡健康母雛1 080只,隨機分成9個組(M1~M9組),每組6個重復,每個重復20只。
1.3.1 試驗日糧 試驗日糧組成詳見表2。

表2 試驗日糧組成 (%)
1.3.2 飼養管理 常規飼養管理,1~3天日喂料6次,4天至6周齡日喂料4次,自由采食、飲水,常規免疫、消毒,前3天24 h光照,以后每周減1 h光照。
1.3.3 試驗時間與地點 試驗設在山東龍盛農牧集團有限公司種雞場,試驗時間為2018年3月27日—5月8日。
初生重:挑選卵黃吸收好、鳴叫響亮、體重相近的母雛1 080只,然后稱量200只母雛,平均值作為期始體重。
期末體重:為了采集準確的體重和增重數據,試驗期間分別在2、4、6周齡末空腹稱重(空料12 h),按重復逐只稱重,每個重復體重求平均值,得出期末體重,總增重為三個階段增重的總和。
采食量:以重復為單位,稱量初期飼料量,期末稱量剩料量。為了數據更準確,每兩周統計一次剩料量,即分別統計0~2、3~4、5~6周齡的只采食量,總采食量為三個階段采食量的總和。
總雞數:每周末核對一次每個重復的雞數。每天記錄每個重復去除死淘數后的雞數,試驗期的總雞數為每天去除死淘后雞數的總和。
日增重=(0~2周齡只增重 +3~4周齡只增重 +5~6周齡只增重)/試驗天數;
日采食量=(0~2周齡只采食量 +3~4周齡只采食量 +5~6周齡只采食量)/試驗天數;
料重比=日采食量/日增重;
每克增重耗能=日糧能量水平×日采食量/日增重;
每克增重耗蛋白=日糧蛋白水平×日采食量/日增重。
利用Microsoft Excel軟件對各重復原始數據進行處理,采用SAS 9.2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以Duncan氏法進行多重比較,測定結果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以P<0.05作為差異顯著的判斷標準。
由表3可以看出,6周齡體重、日增重、料重比、每克增重耗能均以高能高蛋白組(M1)最優。高能量組的6周齡體重隨日糧蛋白水平的降低而降低,且 M1組與 M2、M3組差異顯著(P<0.05),中能量各組間和低能量各組間差異均不顯著(P>0.05);高蛋白和中蛋白水平下6周齡體重隨能量水平的降低而降低,低蛋白水平下反而以低能量時最高,但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并非所有情況下均為高能高蛋白時生長最好,能量蛋白比例合適時方能有理想的生產性能,本研究中0.638的能蛋比試驗雞體重比較理想。0~6周齡日增重以M1組最高,且與M2、M3組差異顯著(P<0.05)。9組間0~6周齡日采食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同能量不同蛋白水平對其沒有規律性影響,表明日糧蛋白水平對采食量影響不大。M1組的料重比顯著低于其它各組(P<0.05),且高蛋白水平和中蛋白水平下隨著能量水平的下降而增加。M1組的每克增重耗能顯著低于 M2、M3、M6、M7組(P<0.05),中蛋白和低蛋白水平下隨能量水平降低而降低。每克增重耗蛋白以M7組最高,且與其它各組差異顯著(P<0.05),高蛋白和中蛋白水平下隨能量的降低而增加,且高蛋白水平下差異顯著(P<0.05)。
由表3可知,日糧能量水平對6周齡體重、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每克增重耗能和每克增重耗蛋白影響均不顯著(P>0.05)。但從數值上看,6周齡體重、日增重和每克增重耗能均為高能量水平(12.12 MJ/kg)時最高,且隨著能量水平的降低而降低;料重比和每克增重耗蛋白為高能量水平(12.12 MJ/kg)時最低,且隨能量水平的降低而增加。
由表3可知,日糧蛋白水平只對每克增重耗蛋白影響顯著(P<0.05),且高蛋白組顯著高于低蛋白組。從數值上看,6周齡體重、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每克增重耗蛋白均隨日糧蛋白水平的降低而降低;料重比和每克增重耗能隨日糧蛋白水平的降低而增加。

表3 日糧能量和蛋白水平對0~6周齡沂蒙雞母雞生產性能的影響
由表3可知,日糧和能量水平對日采食量沒有顯著交互作用(P>0.05),對6周齡體重、日增重、料重比、每克增重耗能和每克增重耗蛋白均有顯著交互作用(P<0.05)。
能量是維持動物生命活動所必須的重要物質,蛋白質是滿足動物生長發育的必要條件,因此,能量和蛋白質是家禽日糧中影響生長性能的主要成分。本研究結果表明,在9個不同能量蛋白日糧水平下,高能高蛋白組的6周齡體重、日增重、料重比和每克增重耗能最優,這表明沂蒙雞母雞育雛期在高能高蛋白(M1組)日糧飼喂下生長性能最佳。能量水平與黃羽肉種雞0~6周齡營養需要量接近,蛋白水平比黃羽肉種雞0~6周齡營養需要量低1%[2]。低蛋白水平下,提高日糧能量水平反而不利于體重和增重指標,可能是提高能量水平導致采食量下降,蛋白攝入量有所下降,破壞了能量蛋白平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試驗雞的生長發育,與 Jackson[3]、袁超[4]等的報道一致。中低能量水平下,6周齡體重、日增重和料重比各組差異不顯著(P<0.05),數值上也不均是高蛋白水平下最優,應該是因為日糧能量水平較低時導致采食量增加,蛋白的攝入量也就會增加,而過高的蛋白攝入不利于機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符合營養學養分的利用規律,與許晟瑋[5]、王清峰[6]等的報道一致。由此看來,日糧能量蛋白水平要找到平衡點才能最適合沂蒙雞的生長,本試驗最佳生產性能的能蛋比為0.638。9個不同能量蛋白水平對試驗雞0~6周齡日采食量影響不顯著(P>0.05),但低能組的日采食量高于高、中能量組,說明日糧能量水平對采食量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再一次驗證了動物“為能而食”的生理規律。
本研究結果表明,不考慮蛋白水平的情況下,能量水平對6周齡體重、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每克增重耗能和每克增重耗蛋白影響均不顯著(P>0.05),但除日采食量和每克增重耗能外,均以高能水平時最優。這說明隨能量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試驗雞的生長和改善飼料報酬,與王宗偉[7]、路騰[8]、江蕾[9]、梁明振[10]等的研究結果一致。另外,每克增重耗蛋白隨能量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表明一定程度上能量水平的提高對蛋白質的吸收利用有促進作用,與李琴等[11]的研究結果相符。
日糧蛋白水平只對每克增重耗蛋白有顯著影響(P<0.05)。隨蛋白水平的提高,每克增重耗蛋白也有所增加,說明過高的日糧蛋白水平不利于被機體消化吸收,導致試驗雞對蛋白的利用率降低,同時也造成飼料浪費,這與王清峰[6]、閔育娜[12]等的研究一致。日糧蛋白水平對6周齡體重、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和每克增重耗能沒有顯著影響(P>0.05),但從數值上看,隨蛋白水平的提高,試驗雞的上述指標均比較理想,這與Summers[13]、張相倫[14]等的結論一致。
本研究中,日糧能量和蛋白水平對沂蒙雞母雞0~6周齡日采食量無顯著交互作用,而對6周齡體重、日增重、料重比、每克增重耗能和每克增重耗蛋白均有顯著交互作用。這與袁超[4]、王清峰[6]、王宗偉[7]、于彩云[15]等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其原因與張學余等[16]關于蘇禽烏骨雞的研究結果一致,可能與雞的品種、性別和能量蛋白梯度設計范圍不同有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合以上結果,沂蒙雞母雞育雛期(0~6周齡)日糧推薦能量和蛋白水平分別為 12.12 MJ/kg和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