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育之
(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河北 滄州 061001)
脊髓損傷為脊柱骨折常見并發癥,手術是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常用治療手段[1],可充分復位骨折端,保持脊柱功能。對于伴有脊髓損傷的患者實施單獨手術治療,術后恢復難度較大,需在手術的基礎上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以優化手術效果,改善預后,縮短患者的康復進程,提升其生活質量。常規的護理干預較為片面,護理服務主要集中于患者住院期間。但脊柱骨折患者的康復周期較長,居家康復對患者意義重大。為縮短患者的康復進程,優化術后康復效果,本研究分析連續性護理干預對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術后康復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52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6例。男30例,女22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35.62±3.03)歲。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6例,高空墜落20例,重物撞擊16例。骨折類型:腰椎26例,胸椎18例,胸椎合并腰椎骨折8例。患者經X線檢查,均符合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診斷標準[2]。患者均行手術治療,且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心血管功能障礙者、惡性腫瘤者、自身免疫抑制者。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按照常規護理模式實施護理,術后加強生命體征監測,保持病房通風良好,指導患者開展康復訓練等。
實驗組給予連續性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體位護理。術后指導患者行平臥位,臥硬板床,減輕脊柱壓力。患椎下墊軟墊,牽拉脊前柱,促進脊柱功能恢復。指導患者翻身時采用軸線翻身法,注意保護頸部,癱瘓肢體的關節要保持功能體位,于腳底放置沙袋,避免足下垂。(2)康復訓練。術后2~4 d指導患者在床上被動開展屈伸四肢、擴胸等訓練,并指導家屬協助按摩全身,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術后7 d指導患者仰臥于病床上,通過足跟、頭部及雙肘撐起全身,并開展挺胸、挺腹訓練,10~15 s為宜,反復訓練10~15次。術后14 d經頭部、足跟及肘部撐起身體,使背部騰空,保持5~10 s,訓練10~15次。術后21 d指導患者俯臥于病床上,腿部前伸,頭部后伸,開展挺腹訓練,15~20 s為宜,訓練10~15次,訓練強度循序漸進。訓練期間鼓勵患者自行開展穿衣、如廁、吃飯、刷牙等日常活動,提升其自我照護能力。(3)飲食指導。指導患者進食清淡、易消化、多纖維飲食,少食多餐,為機體恢復提供充足的營養。多食用瘦肉、豆制品、青菜、水果、動物內臟、花生、芝麻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含量較豐富的食物。指導患者多飲水,每日飲水量以400~500 mL為宜,防止發生便秘。(4)心理疏導。與家屬溝通。良好的家庭氛圍對促進患者康復有積極的作用,鼓勵家屬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護士多與患者溝通,告知既往治愈案例等方式,紓解患者的不良情緒。鼓勵患者多參與社交活動,多與親友接觸,以改善情緒狀態。(5)健康宣教。出院時再次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發放健康手冊及康復訓練手冊。完善患者的相關信息,指導患者關注醫院公眾號。不定期在公眾號上推廣脊柱損傷及康復訓練知識。每兩周電話隨訪1次,了解患者的居家飲食、用藥及康復訓練情況,并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每月開展一次家庭訪視。
(1)康復效果: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MBI)評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自我效能評定量表(GSES)評估自我效能感;采用美國脊髓損傷協會(ASIA)制定的功能獨立性評定量表(FIM)評估脊髓功能。MBI量表包括如廁、穿衣、進食、大小便等10個項目,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強;GSES量表共10個項目,每個項目1~4分,分值范圍10~40分,得分越高,說明自我效能感越強;FIM量表包括自我料理、括約肌控制、轉移能力、運動能力、交流、社會認知等項目,得分范圍為18~126分,得分越高,表明獨立性越強。(2)預后情況:比較兩組術后發生愈合畸形、壓瘡、便秘、感染等并發癥的幾率。

實驗組的MBI、GSES、FIM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對比 (分)Tab.1 Comparison of rehabilitation effect (point)
實驗組術后發生愈合畸形、壓瘡、便秘、感染等并發癥的幾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例(%)Tab.2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rate of two groups case(%)
穩定型骨折可實施臥床靜養、牽拉、復位等保守治療。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應盡早實施手術治療。術后對患者實施切實有效的護理干預對優化手術效果、促進康復有積極作用[3]。連續性護理是常規護理內容的延伸和細化,強調將院內護理與院外護理連接起來,實現護理內容的一體化,使患者在家中也可得到積極有效的護理。連續性護理內容更全面、完善,對改善患者情緒狀態、增強其配合度、提升康復訓練的連續性,優化康復效果均有積極作用[4]。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MBI、GSES、FIM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實驗組術后發生愈合畸形、壓瘡、便秘、感染等并發癥的幾率低于對照組。連續性護理干預對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可顯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促進脊柱功能恢復,降低術后并發癥的風險,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