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會龍,王瑞生,郭 慶,馬志輝,宋天順,楊雪露,代曉東
(1.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化學工程學院,山東 東營 257061; 2.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油氣工程學院,山東 東營 257061)
二聚脂肪酸是指十八碳不飽和單羧酸的二聚體,因其具有原料可再生、毒性低和化學穩定性好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聚酰胺樹脂合成及油墨、燃料油添加劑等領域,是現代工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1-3]。色澤是評價二聚酸質量的重要指標,目前國內二聚酸產品普遍存在色澤過高(鐵鈷比色>12)的問題,無法滿足市場對高品質二聚酸的需求,導致高品質二聚酸長期依賴進口。如何經濟高效地實現二聚酸脫色精制,成為國內生產商重視的問題。
目前,常規的脫色方法主要分為物理法和化學法。物理法主要是利用活性炭、分子篩和白土等具有豐富空隙結構的吸附劑對其進行吸附脫色;化學法則是利用臭氧、次氯酸鈉和H2O2等化學試劑,將其中的色素轉變成無色或淺色物質,以達到脫色效果。因為二聚酸黏度大、流動性差,活性炭等物理吸附脫色方法效果較差。本文基于H2O2脫色能力強、殘余部分易分解等特點,采用H2O2對二聚酸進行脫色處理,并以色度和脫色率為評價指標,考察溫度、pH、H2O2添加量、攪拌速率和脫色時間等對二聚酸脫色效果的影響。
國內二聚酸產品色澤過高的原因主要有:(1) 妥爾油酸、大豆油酸和菜籽油酸等植物性原料中不可避免地含有胡蘿卜素、葉黃素和棉酚等天然有機色素,導致二聚酸產品呈紅色、黃色或棕色。(2) 目前大部分國內廠商生產的二聚酸產品,濃度約70%,含有較多的三聚酸和高聚酸等有色雜質,造成二聚酸產品色度過高。(3) 二聚酸產品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出現發熱和霉變等現象,導致蛋白質、糖類和磷脂降解,使二聚酸色澤加深。
二聚酸色澤過高會帶來一系列不利影響,降低二聚酸產品的競爭力。(1) 色澤過高影響二聚酸產品外觀,不利于后續銷售;(2) 有色雜質的存在往往會降低二聚酸產品的儲存穩定性,導致其氧化分解,有效濃度降低;(3) 有色雜質的存在會影響二聚酸的理化性質,使其無法滿足如高檔聚酰胺樹脂等高端產品的應用要求。基于以上因素,二聚酸產品的脫色精制工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二聚酸中的有色雜質,如天然有機色素和有機降解產物等,大部分都是油溶性的,難以利用物理吸附法達到脫色目的。H2O2具有脫色能力,主要是因為H2O2是一種弱的二元酸,在水溶液中能夠發生電離過程[4]:

采用鐵鈷比色計測量脫色處理前后二聚酸色度。通過測量,未脫色處理的二聚酸色度為13,工業要求脫色精制后二聚酸色度降至8.0以下。
采用脫色率表征不同條件下H2O2對二聚酸的脫色效果。檢測光波長665 nm,使用1 cm比色皿,并以蒸餾水作參比,用分光光度計測定二聚酸脫色前后吸光度來計算脫色率。

式中,A0為二聚酸脫色處理前的吸光度,A1為二聚酸脫色處理后的吸光度[5]。
H2O2脫色處理二聚酸屬于化學脫色法中的氧化脫色,是一個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其中,脫色反應是化學反應,而H2O2與二聚酸混合傳質屬于物理過程。溫度影響化學反應速率,還影響傳質等物理過程[6]。在pH=5.0、攪拌速率200 r·min-1、H2O2體積分數10%和脫色時間30 min條件下,考察溫度對二聚酸脫色效果的影響,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溫度對二聚酸脫色效果的影響Figure 1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decolorization of dimeric acid
由圖1可以看出,隨著溫度升高,脫色處理后的二聚酸色度先降后升,脫色率先升后降。溫度50 ℃時,二聚酸色度最低,脫色率最高。表明H2O2對二聚酸脫色能力隨溫度升高,先增強后減弱,溫度50 ℃時,H2O2脫色能力最佳。分析原因可知,一方面,溫度升高有利于脫色反應速率提高,且H2O2與二聚酸的混合傳質過程增強,有利于H2O2脫色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因為H2O2熱穩定性較差,溫度升高會導致H2O2逐漸分解,濃度迅速降低,這會削弱H2O2的脫色能力[7]。兩方面影響因素相互制約,使得H2O2對二聚酸脫色過程具有一個最適溫度,約50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二聚酸產品,其適宜的脫色溫度不同,在實際工業脫色過程中,應結合產品組成和脫色工藝先進行小試,確定最佳脫色溫度,以保證最終脫色效果。


圖2 pH對二聚酸脫色效果的影響Figure 2 Effect of pH value on decolorization of dimeric acid

H2O2對二聚酸進行脫色處理過程中,二聚酸與H2O2溶液不互溶,如果沒有外加攪拌混合,H2O2很難發揮其脫色能力;而攪拌速率過快則會造成H2O2分解加快,導致二聚酸氧化降解現象加劇,不利于二聚酸的脫色[10]。因此,適當的攪拌速率對于H2O2脫色處理二聚酸很關鍵。在溫度50 ℃、pH=3.0、H2O2體積分數10%和脫色時間為30 min條件下,考察攪拌速率對二聚酸脫色效果的影響,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攪拌速率對二聚酸脫色效果的影響Figure 3 Effect of stirring speed on decolorization of dimeric acid
由圖3可以看出,隨著攪拌速率增大,脫色處理后的二聚酸色度先降后升,脫色率也先升后降;當攪拌速率300 r·min-1時,脫色處理后的二聚酸色度最低至7.0,脫色率最高為46%。原因可能是當攪拌速率低于300 r·min-1時,攪拌速率增大會提高二聚酸和H2O2的傳質混合過程,有利于脫色;而當攪拌速率大于300 r·min-1時,攪拌速率繼續增大,則會加快H2O2的分解過程,造成二聚酸氧化降解速率加快,產生更多的有色雜質[11]。綜合考慮,確定H2O2脫色處理二聚酸適宜攪拌速率為300 r·min-1。
H2O2添加量過小,達不到二聚酸產品的脫色要求;H2O2添加量過大,則會導致成本升高,一定程度還會影響產品質量[12]。在溫度50 ℃、pH=3.0、攪拌速率300 r·min-1和脫色時間30 min條件下,考察H2O2添加量對二聚酸脫色效果的影響,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H2O2添加量對二聚酸脫色效果的影響Figure 4 Effect of addition amount of H2O2on decolorization of dimeric acid
由圖4可以看出,隨著H2O2添加量增大,脫色處理后的二聚酸色度先降后基本維持不變,脫色率也先升后基本維持不變;當H2O2體積分數20%時,二聚酸色度最低,脫色率最高。原因可能是當H2O2體積分數低于20%時,H2O2添加量過低,無法提供足夠的H2O2濃度,導致二聚酸脫色不完全;當H2O2體積分數高于20%時,H2O2添加量已經足夠發揮其脫色效果,繼續增大H2O2添加量,二聚酸色度和脫色率基本保持不變,還會造成脫色精制成本升高[13]。綜合考慮,在溫度50 ℃、pH=3.0和攪拌速率300 r·min-1條件下,確定H2O2脫色處理二聚酸適宜的H2O2體積分數為20%。
在溫度50 ℃、pH=3.0、攪拌速率300 r·min-1和H2O2體積分數20%條件下,考察脫色時間對二聚酸脫色效果的影響,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脫色時間對二聚酸脫色效果的影響Figure 5 Effect of decolorization time on decolorization of dimeric acid
由圖5可以看出,隨著脫色時間增長,脫色處理后二聚酸色度先降后升,脫色率也呈先升后降;當脫色時間20 min時,二聚酸色度最低降到6.0,脫色率最高升至54%。原因可能是當脫色時間低于20 min時,脫色時間過短,H2O2與二聚酸混合接觸不充分,H2O2沒有發揮出脫色能力;而當脫色時間高于20 min時,脫色時間過長,二聚酸氧化、降解速率加快,使得色澤回升,同樣不利于二聚酸脫色過程[14-15]。綜合考慮,在50 ℃、pH=3.0、攪拌速率300 r·min-1和H2O2體積分數20%條件下,確定H2O2脫色處理二聚酸合適的脫色時間為20 min。
(1) H2O2用于脫色處理二聚酸,具有脫色能力強、毒性低、經濟性較好和殘余部分易分解等優點,且處理過程中不引入其他雜質,不會產生二次污染。
(2) 在溫度50 ℃、pH=3.0、攪拌速率300 r·min-1、H2O2體積分數20%和脫色時間20 min條件下,H2O2對二聚酸的脫色效果最好。
(3) 經H2O2脫色處理后,二聚酸色度降至6.0,能夠較好地滿足工業對二聚酸產品的色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