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青青 倪浩
“三十年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國內改革風起云涌,黨中央全面研判國際國內大勢,統籌把握改革發展大局,作出了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掀開了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嶄新篇章。”在12日上午舉行的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表示浦東30年來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新征程,我們要把浦東新的歷史方位和使命,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中加以謀劃,放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予以考量和謀劃,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上海世博中心周四氣氛隆重熱烈。9時30分,大會開始。全體起立,高唱國歌。在熱烈的掌聲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30年來,浦東改革開放走在全國前列,核心競爭力大幅度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整體性躍升。浦東開發開放30年取得的顯著成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提供了最鮮活的現實明證,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最生動的實踐寫照。
習近平強調,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30年。黨中央正在研究制定《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將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浦東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習近平指出,要全力做強創新引擎,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要加強改革系統集成,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力。要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增創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要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開創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1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浦東新區是繼深圳特區之后,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二個里程碑,習近平總書記對浦東新區的肯定,希望浦東新區在未來發展中仍然起到引領和帶頭作用,其實既是對浦東新區發展經驗的肯定,又是對浦東在“十四五”時期走在前列,引導更大范圍國民經濟體系走向2035遠景目標的期冀。
“習近平總書記指明了浦東未來發展的方向。”中國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浦東的發展離不開國家大政方針與政策的引領,而它未來的成功更是離不開有利的政策環境,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提到的發展理念能夠充分激發我國經濟發展的活力。李海東稱,浦東的發展是中國政府成功政策的突出驗證,它清楚地表明,我們制定的總體發展規劃和路線是科學、合理和極富前瞻性的。繁榮的浦東已成為中國高質量成功發展的縮影和標桿。通過它,世界能夠看到中國發展的突出成就,這會使更多的國家接受、擁抱和學習中國的發展理念。浦東取得的成就也是我們國家在發展進程中通過不斷地迎接挑戰、克服挑戰,在處理各種各樣難題的過程中實現的。這是我們不畏懼挑戰、勇于迎接和克服各種挑戰并取得成功的鮮明寫照。
多名學者和企業家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上海浦東發展的點點滴滴告訴著世界: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國開放的決心不會動搖。浦東30年前的開發開放攸關大局,事關中國在當時嚴峻的國際形勢下的發展方向,也事關中國自身的發展動力。老一輩的浦東開發者在回憶初期開放的故事時說,那時候敢闖敢干,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浦東的改革和發展歸根結底只能靠制度創新,靠環境建設,靠聚集人才。在后新冠肺炎疫情時期,中美貿易戰和國際形勢日益復雜的今天,這種精神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雖然持續兩年的中美貿易戰給投資和貿易都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這并沒有影響一些外資企業對于中國市場的信心,這些外資企業代表在上海浦東看到了投資的前景。首家入駐中國(上海)自貿區的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的東亞區副總代表、中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森常隆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貿區的政策對外資企業非常友好,而未來中國市場的前景會非常光明,這是因為外國企業已經看到中國開放的決心并未因為國際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環球時報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