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韜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工業發展速度加快,對于水資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然而工業用水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水資源帶來污染問題。工業化背景下,現代人開始關注水質檢測的準確性與穩定性,通過檢測設備以及水質檢驗工藝程序,既能找到水資源的污染原因,為水污染治理提供依據,也能保證生活飲用水的安全,為現代社會生活提供更安全的水資源。如何確保水質檢測的準確性與穩定性是現階段水質檢測工作的重點內容。
水質檢測是通過多種檢測方法,對不同的水體進行檢驗,確定水質具體各項參數以及標本是否達標,也能根據水體的各項參數,進一步劃分水體性質。通常分為物理、化學以及生活三種水質。水質檢驗的最終目的是進一步判斷水質的受污染程度,查找污染源。通過對水質內部元素含量進行分析,進而保證現代人飲用水的安全,同時也為科學研究提供數據支持,目前水質檢測方法多種多樣,分為物理檢驗和化學檢驗。物理檢驗中的氣相色譜法應用最為廣泛,等離子體法以及電化學法屬于化學檢測,也是水質檢測的首選方法。
(一)類別因素
類別因素主要是指在對不同水質進行檢驗工作時,需要采取不同的檢驗方法。而不同檢驗方法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最終結果的準確性。比如在對地表水與地下水進行檢測時,地表水的檢測工作較為簡單,以水體的分布情況為基礎。而地下水的檢測工作較為復雜,在檢驗時需要結合城市工業區的分布、城市污水處理情況,進一步開展地下水檢測工作。檢驗人員利用不同檢驗方式會對最終的檢驗結果造成影響。
(二)來源因素
來源因素是指檢測人員將水質來源混淆,由于檢驗人員工作責任感不強,往往缺少對水質來源的管理。在水質檢測時無法利用合適的方法,從而無法保證水質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比如將工業廢水與城市污水弄混,最終的檢驗結果也會出現差錯。檢驗人員的專業能力也是限制水質檢測穩定性的一大因素。
(一)水質檢測結果準確性的提升
首先,檢驗人員需要對水源地進行分析,了解水源地的所在位置以及物質分布情況,選取最佳的取樣地點。在水質監測點設置時,也應進一步思考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檢測技術。但要注意不能就近設置,就近設置會不利于最終結果的穩定性。其次,使用先進的檢測儀器,對當地水源分布情況進行標記。與傳統的人工考察相比,檢測儀器的應用具有科學性,同時操作更加簡單,有利于檢驗人員全面了解。最后,檢驗人員實地考察,制定調查報告,確定檢測點,以此有效提高水質檢測最終結果的準確性,減少取樣過程中出現的差錯。與此同時,也要加強對水質檢測人員能力的培養,避免水質檢測人員因操作不當而導致最終的結果出現偏差。為避免檢驗人員將水質來源弄混,需要根據實際要求,采取相應的水質樣品。
(二)水質檢測結果穩定性的提升
為有效提高水質檢測結果的穩定性,首先,在水源采集時,檢測人員需要確定采集周期,有規律地進行采集,才能促進檢測結果的穩定性。檢驗人員在1周內,對采集的樣品進行檢測,從而得到較為穩定的結果。若發生異常情況,也可以利用多周期的檢驗方法進行檢測工作。其次,水質監測站點的設置,比如在河流水質檢測站點設置過程中,需要對枯水期與豐水期分別設置。在選擇檢驗設備時,需要根據樣品的情況,對同一地區的樣品進行多次檢測,最終獲得穩定性的結果。
綜上所述,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水資源污染問題較為嚴重。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人們也需要保護水資源。水質檢測能夠查找污染源,有效提高水污染治理工作效率。只有保證水質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穩定性,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水體變化情況,為現代科學研究提出更多的數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