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爍

在東京市中心,防衛省厚厚的灰墻外貼著征兵海報。海報上,一張張生機勃勃的年輕面孔凝視著前方。然而,就連防衛省自己都承認,在老齡化愈發嚴重的日本,想找到足夠多的年輕人來充實自衛隊(編注:日本將本國軍隊稱為“自衛隊”)已成為“迫在眉睫的艱巨任務”。一直以來,日本征兵的主要目標都為18~26歲的年輕人。然而,在1994年達到了1700萬的峰值之后,日本這一年齡段的人口數量已降到1100萬,并將于2050年跌破800萬。“年輕血液是所有軍隊都需要的,也正是我們缺少的。”退役的自衛隊中將山口昇說。
從2014年開始,自衛隊每年的征兵指標都沒能完成,2018年只征募到了目標人數的72%。相較于24.7萬人的編制定員,自衛隊目前實際只有22.7萬人,缺口達8%。最低級別軍銜的人員缺口更是超過了25%。在一個低失業率且無戰亂威脅的國家,可憐的工資、惡劣的環境以及不高的聲望地位總是征兵時繞不開的難題,而人口結構問題更是讓征兵變得難上加難。對此,前美國軍官羅伯特·埃爾德里奇在自己用日語寫的一本關于人口與武裝力量的書中說道:“人口結構的變化不僅是經濟問題,還是國防問題。”
目前來看,日本自衛隊采取了與私企類似的策略來應對老齡化問題。“美國外交關系協會”智庫成員希拉·史密斯說:“正如日本在其他領域所做的那樣,自衛隊也在嘗試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看看它們能做些什么。”日本政府還發布了購買和研發新型無人機及無人潛艇的計劃,并提到,這些武器裝備將被用于偵察,但曾任防衛副大臣的政府議員長島昭久說:“下一步就是提升其打擊能力。”
日本前海上自衛隊艦隊司令官香田洋二認為,新技術也不是解決人員短缺問題的靈丹妙藥。無人機和機器人所需要的操作員及技術熟練的工程師都是自衛隊很難吸引到的人群。建立于2014年的網絡防御部隊只有220人。
另一種選擇是擴大潛在招募人群的范圍。自衛隊女隊員過去只能承擔護理和行政之類的非作戰工作,但近年來,女隊員被最高指揮機構允許開戰斗機和坦克。不久后,女隊員還將獲準登上潛艇。防衛省官員也談到了“工作與生活間的平衡”問題,以及提供有助于家庭生活的相關福利,比如建立自衛隊所屬的日托中心,然而進展相當緩慢。2018年,日本武裝力量中女性占比為7%,而這一比例在北約國家中的平均值為11%。對此,日本政府所設立的目標也并不高:在2030年之前,將女性占比提升至9%。日本防衛大學將女生的錄取比例控制在15%。一橋大學的佐藤文香教授說,在女隊員可承擔的角色位置問題上,自衛隊里仍性別歧視盛行。在自衛隊的征兵手冊中,涉及女隊員內容的頁面背景都被印成了粉色。
還有一種保證人數的方法就是接納高齡隊員。2018年,自衛隊將新隊員的年齡上限從26歲提高到了32歲,這是自1990年以來的首次調整。且從今年開始,高級軍官的退役年齡將會逐步上調。高齡隊員可專攻維護、后勤和培訓,從而解放年輕隊員,好讓他們能專注于力量要求更高的任務。負責征兵工作的自衛隊官員認為,經驗豐富的隊員可以在體能要求較低的戰爭“新領域和新戰線”發揮出自身優勢。自衛隊還鼓勵超過服役年齡的隊員降薪繼續工作。退役中將永巖俊道半開玩笑地說:“我已經71歲了,但我作好了戰斗準備。”
[編譯自英國《經濟學人》]
編輯:馬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