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阿 譚岷

17歲的法比恩·德爾坎曾夢想在天際翱翔。作為波城圣約翰高中的優秀學生,他一直努力學習,希望最終能追隨父親的腳步成為一名私人飛行員或空中交通管制員。去年,高二的法比恩以優秀的成績獲得了航空入門級證書。隔離措施剛開始實施時,法比恩還在為加入法航的培訓生項目參加應用心理測試訓練,該項目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飛行員培訓。但很快,他便遭遇了“迫降”。“多年以來,我一直希望將來能進航空領域。但現在,這一行業正在迅速崩潰,或許,我得收起自己的野心了。”即便已被巴黎某著名的科學預科班錄取,但最后他還是決定選擇在近一些的波爾多進行預科學習,盡管這意味著他為自己關上了精英學校的大門。“我不想再為升學橫跨700公里了,我已經沒有這種動力了。”他說,“如今,我的想法是,我能為地球做些什么?我能為自己做些什么?我在努力尋找一個更加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就業領域。”
盡管如今衡量新冠疫情的全部影響還為時尚早,但毫無疑問,它已經并將繼續影響年輕人的就業方向。在極度不穩定和不確定的社會環境下,在這個許多事物都受到空前質疑的時期,就近入學、延長學業、放棄出國,逃離受疫情影響的行業,轉而進入更具意義的職業領域成了這代年輕人新的生活方向。
法國輿情研究所五月對高中生作了抽樣調查,1/4的受訪者表示,疫情對他們的擇校確實產生了影響。其中73%的人表示他們會優先選擇離家較近的學校,65%的人則傾向于選擇價格較低的項目就讀。疫情同樣導致了年輕人對未來的普遍焦慮。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60%的人認為遠程教育這一特殊的學習方式會對他們的職業生涯產生負面影響。“法國年輕人通常非常擔心在工作中的融入程度,害怕失業和就業受阻。”教育問題專家和社會學家阿涅斯·范贊丹說,“當前的經濟危機必然會加重這種焦慮感。”
一些學生為減輕焦慮而改變了職業規劃,比如由于心儀的行業(如酒店和餐飲業)正處于高度困難時期而選擇推遲就業。25歲的費利克斯·佩隆內本應在修完巴黎索邦大學的旅游和酒店管理碩士學位后被聘用,但在實習期后,卻并未獲得用人單位先前所承諾的無固定期合同。他現在正期盼著能被索邦大學另一專業的研究生二年級錄取。“機會微乎其微,比起那些已經完成了本專業第一年學習的申請者,我毫無優勢。未來充滿著不確定性。”他感慨道。

法國“真實人生”就業促進協會致力于幫助年輕人確定就業方向。
紀堯姆·庫頓則選擇了“以防萬一”的策略。在獲得國際商務的高級技師證書后,他本來選擇了在埃松河谷-埃夫里大學的一個本科項目里半工半讀,還與一家公司簽署了學徒制合同。但隔離措施實行后,在超市兼職了兩天的這個20歲年輕人決定取消原計劃,申請一個關于出口和電子商務方向的全日制本科項目。“如果新冠病毒卷土重來,我非常擔心公司會拋下我。”他說,“我更傾向于找到一條安全的道路。”
紀堯姆還參加了“真實人生”就業促進協會。該協會自2013年起便致力于在企業與學生之間建立聯系,幫助學生確定就業方向。封城期間,該平臺的訪問量同比上升了70%。“在此期間,許多學生開始反思并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規劃。”協會創始人克里斯泰勒·梅斯萊·杰寧說,“這表明,處于危機之中的他們也在鼓勵自己必須繼續前進,找到屬于自己的路。我們首先想支持那些沒什么人脈或父母不能給予幫助的學生。”
自從三月中旬學校陸續關閉,年輕人便很難獲得老師的建議,參加企業宣講會或招聘開放日的機會也大大減少,他們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更容易感到迷惘。“在法國,就業選擇受到家庭背景和生活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人們擔心在疫情期間,家庭背景對就業的影響會加大,社會不平等也會由此加劇。”范贊丹說。
還有一些人決定停下腳步,重新尋找生活的方向。21歲的布里吉特是巴黎八大應用外語專業的二年級學生。隔離期間,她和家人所在的隔離地網絡非常糟糕。新冠病毒還奪走了她的兩個親人的生命。“這讓我很難過。后來,我嘗試參加遠程學習,但糟糕的網絡讓我浪費了太多時間。最終,我不得不放棄遠程課堂。”在聽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找不到實習或工作而抱怨后,布里吉特放棄了本科畢業后進入商學院就讀的計劃。她說:“我想同父母一樣成為一名護士。他們一直希望我進入這一領域。這次我終于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現在,護理學校入學資格的申請已經截止,布里吉特決定在巴黎醫院的公共服務處為人們提供服務的同時,等待下一申請季的到來。

受新冠疫情影響,醫護專業成了年輕人的新選擇。
無論履歷或背景如何,年輕人都在反思自己的生活。在巴黎一所高中攻讀文科預科的阿德里安也選擇了停學,謀求新出路。“預科班只是進入精英學校的一個渠道,并非決定人生方向的一年。擺脫了教室中壓抑氛圍的枷鎖后,我不禁自問,這些極重理論的課程究竟有何作用?它們并不能帶給任何人幫助。”阿德里安說。他不再專注于準備高等師范學校的競考,而是選擇了B計劃:學習阿拉伯語,并在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明學院登記入學。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一名駐中東記者。像布里吉特和許多其他年輕人一樣,19歲的阿德里安也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對他人和對國家有用的人。

法國接受美發行業培訓的人數正在增加。
原本從事傳媒行業的年輕人魯基亞在封城期間,也意識到自己對工作并非完全滿意,主要是因為她的工作對社會的影響力太小了。現在,她成為了紅十字會的一名志愿者,經常會做一些諸如貨物宅配和食品募捐之類落于實處的工作,還進入了成人教育領域,希望做一些比單純躲在電腦后面更有意義的事情。
當然,這次封城也創造了一些新的就業領域。南泰爾培訓和職業發展學院主任西弗琳·勒·米耶爾注意到,參與美發行業培訓的人數明顯上升。與其他領域不同,該行業正在大量招募學徒,這或許是因為人們深刻體會到了疫情期間無法出門理發的痛苦吧。
[編譯自法國《世界報》]
編輯: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