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宏斌
目前我國經濟復蘇勢頭良好,二季度GDP同比增長3.2%,較一季度前所未有的-6.8%改善顯著,但其步伐一直極不均衡。公共部門和房地產行業出現復蘇,但居民消費表現落后。新冠疫情對消費帶來的沖擊,主要來自兩個因素:收入效應和行為效應。上半年消費大幅下降與這兩個因素都有關系。據估算,二者影響各占一半。
由于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持續存在,特別是由于居民消費和民間投資表現落后,只有出臺更多針對民營企業的寬松政策,就業和消費才有望全面復蘇。政策制定者表示,重振內需將是下半年的主要政策重點。
首先,民營部門創造的工作崗位占城鎮就業的80%,因此需要大幅提振其商業活動,才能顯著恢復就業、降低消費者面臨的不確定性。我們預計,政策重點將向受打擊較嚴重的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和中小企業出臺有針對性的支持措施。
其次,鼓勵長期投資的改革開放政策有助于支撐企業和居民對未來的預期。促進公平競爭的結構性改革將鼓勵民營企業通過健康競爭提高參與度;而在中美緊張局勢下,加大對外開放不僅有助于對沖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還將有助于加強合作、支持技術升級、吸引外商投資。
具體政策措施包括:1.穩定和支持就業。優先為874萬大學畢業生創造就業,比如增加國企人員編制。通過線上就業市場安置網站和技能培訓來加大支持力度對失業工人提供就業支持。
2.鼓勵增加國內支出和促進消費升級。通過免稅、補貼和取消限購,鼓勵大件商品購買;重點支持新能源汽車領域和數字經濟,加快消費升級;“以舊換新”補貼家電購買。
3.支持低工資工人和農民工。提供有針對性的援助津貼,以及更加直接的補助措施,如像其他國家一樣發放現金和工資補貼。
4.實施結構性改革,重振民間投資。繼續實施國企改革,為民營企業創造公平的信貸獲取機會。
5.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5G和人工智能的先進技術基礎設施的發展,將有助于促進前沿領域的更多創新和投資。基礎設施活動的增加還將產生溢出效應,有助于提振配套業務和服務。
6.控制新冠疫情、在抗病毒治療方面取得進展。
7.進一步對外開放。進一步縮減“負面清單”,推行自由貿易區。同時,通過參與如世界貿易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以及區域貿易協議,加強和深化與其他國家合作,將有助于支持持續的產業升級并為當前的中美緊張局勢提供緩沖。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 張曉晶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 劉磊
“宏觀分析新范式下的金融風險與經濟增長——兼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沖擊與在險增長”
《經濟研究》2020年第6期
本文的分析結果顯示:1.中國金融環境和宏觀金融脆弱性這兩個指數對經濟增長都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無論是短期和長期,宏觀金融脆弱性的負面影響都要比金融條件的負面影響更顯著。
2.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及始于2015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兩個重要事件前后的預期增長分布結果顯示,寬松(收緊)政策雖然促進(抑制)短期經濟增長,但會抑制(促進)長期增長潛力,主要原因在于短期放松加大了金融失衡與宏觀金融脆弱性。
3.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外生沖擊下,雖然短期增長預期大幅下降,但長期增長受到的沖擊并不大。
(10月26日-11月6日)
1? ?青島再出發
2? ?求解區域競合之道
3? ?為何要關注青島制造業
4? ?擁抱財富管理與產融創新
5? ?青島制造的脈絡與轉型
6? ?新經濟賽道上的競速與裂變
7? ?海洋經濟開放發展之探索
8? ?青島向西
9? ?青島農商銀行:以創新謀突圍
10 青島港新途
資料來源:《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