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穎

要求擴增重癥監護病區床位,作為可轉換病區,按照編制床位的2%-5%設置重癥監護病床。圖/人民視覺
進入秋冬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國慶長假剛過,青島市就出現一起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起因是青島市胸科醫院CT室消毒不規范,肺結核病區患者與新冠病毒感染者共用CT室后,發生院內感染。截至2020年10月17日,青島市已有13例確診病例。
院內感染防控再次出現漏洞,風暴中心青島市胸科醫院環境設施陳舊也引發關注。作為青島市唯一的呼吸道傳染病專科醫院,青島市胸科醫院從SARS抗疫中的主力軍,成為了如今網友評論中“破破爛爛”的老醫院。
傳染病專科醫院日漸式微并非個例,如今,新一批“傳染病醫院”正拔地而起。
10月18日,據青島市政府介紹,青島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已經動工建設,總投資15.8億元。其實,這家醫院作為山東省兩個重大疫情防控基地之一,在今年7月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下發的1億元資金支持。這也是青島市唯一一次獲得超過億元的社會領域中央資金補助。
同期,中央財政下撥到全國各市、縣財政的資金,共有456.6億元,專款用于加強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其中包括每個省設立1個-3個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原則上每個項目中央投資補助最高不超過1億元。
提供這筆錢,也是為全國每個縣重點改善一所縣級醫院(含縣中醫院)的基礎設施條件,以及加強各地醫療中心的建設。
不止于此,今年中央直達基層的2萬億元財政支出中,1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主要用于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國務院在發布的方案中,不鼓勵新建獨立的傳染病醫院。
各地根據基礎條件制定的落實方案規劃不一,大到綜合醫院、傳染病專科醫院的建設,小到發熱門診、傳染科病房的改造,這場圍繞傳染病防控的新基建全然鋪開。
在疫情突發時,只用很短的時間,醫院就可以迅速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完善急診急救、升級重癥搶救條件,現在一磚一瓦改造或搭建傳染病防控救治醫院,將更為久遠地記錄中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變遷。
“新冠肺炎與我們所經歷的所有傳染病都不同,沒有人能預判新冠疫情未來的走向,對決策者來說現在不能冒險。”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俞衛對《財經》記者分析,秋冬疫情一旦暴發,可能會再次造成經濟生活嚴重停擺。此次擴建,是籌備最高的戰力,以應對未知的疫情。盡管過程中,部分地區確實可能存在醫院不合理擴張的問題,但在未來,還可以通過其他政策的疊加管理,引導公立醫院的合理發展。
除了青島市公共衛生中心,青島市還有兩家醫院獲得了中央財政的扶持,一是平度市呼吸病防治所搬遷工程,另一個是萊西市中醫院救治能力改造提升工程,共獲得1200萬元。這兩項工程,也是此次全國疫情防控能力升級的重要一環,為縣級醫院補短板。
國務院在5月份發布的文件要求,每個縣都要重點改善一所縣級醫院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醫院救治能力。
為此,中央預算內投資劃撥給東、中、西部的縣級醫院補助資金遞增,每個項目補助額不超過600萬元、900萬元、1100萬元,同時不超過總投資的30%、60%和80%。
這筆錢主要用于改造和建設:一是,發熱門診、急診部等用房條件;二是,提高縣級醫院傳染病檢測和診治能力,加強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對獨立的傳染病病區建設;三是,建設可轉換病區,主要是擴增重癥監護病區。
為了應對“流感+新冠肺炎”雙流行的可能,在2020年9月底前完成秋冬疫情防控的準備工作,是國家衛健委給定的最后期限。
到9月中旬,陜西省商洛市山陽縣按規定,提升核酸檢測能力,發熱門診、急診的完善等項目也都有了著落。不過,最重頭的項目——山陽縣人民醫院傳染病區改造方案,還懸而未決,中央財政專項撥款1100萬元,在7月已經到達縣級財政。
山陽縣人民醫院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縣內唯一可以收治新冠肺炎疑似、確診病人的醫院。此次升級,新病區的選址成為最大難題。
這決不能馬虎,“鄰居”已有前車之鑒。就是因為選址問題,與山陽縣相鄰的鎮安縣新建的傳染病區“負擔”已經顯現。鎮安縣緊鄰湖北省,在疫情最緊張的2月,如其他地區一樣緊急籌建傳染病醫院,于是鎮安縣中醫醫院僅用十天就完成了傳染病病區的建設,選址在距離縣城約3公里,投資約800萬元,設置病床48張。
“整個病區只有四五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醫院不能分配大量的人力、設備去新院區,也不能把病人轉到老院區。”山陽縣衛健局副局長徐毓才隨隊到鎮安縣考察時,看到了新病區的難處。解決方案是,新院區留少量的醫護人員,每次給患者做檢查時,用救護車轉運到老院區,檢查結束后返回。
這樣的運營壓力,在疫情穩定后的幾個月也未能徹底緩解。徐毓才還聽說鎮安縣中醫醫院正在為新病區爭取獨立編制、全額財政補助的消息。“醫院運營成本太高,如果沒有穩定患者,有補貼也難維持。”他對《財經》記者分析。
傳染病醫院對選址、醫院朝向有諸多要求,比如應當選在城市的下風口方向。考察回來,山陽縣人民醫院的傳染病區改造項目,選址就不能離本院區太遠,維持新老院區的資源共享,在平時也能充分運轉起來,成為了山陽縣政府決策時的重要考量。
但是面臨改造的山陽縣人民醫院,地處縣城中心,附近沒有可以規劃的空地,如果把新院區搬到偏遠地帶,又擔心以后沒有患者去,最終淪為擺設。
山陽縣人民醫院的底子算不錯。因為在2017年才剛剛遷址到此,按照當時的醫院建設標準,已經設立了獨立的傳染病樓。幾經考察、討論,山陽縣人民醫院首次改造方案是,在醫院原有的二層傳染病樓的頂部,加蓋兩層。
然而,8月17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一份新的建設標準——綜合醫院“平疫結合”可轉換病區建筑技術導則(試行)。山陽縣人民醫院要加蓋的兩層傳染病區,很難適應新標準的要求,加上后續審核發現,山陽縣人民醫院舊樓體的架構不能承擔加蓋的風險,方案落空。
此時已經是8月底。縣政府再次組織專家緊急考察了三塊地皮,最終在醫院西側選定了一大塊空地,臨近山溝、人員稀少。
“重要的是緊鄰現在的院區,只有幾十米,在非疫情期間,可以作為呼吸科等科室的病區,維持運轉。”徐毓才介紹,當然,接下來還需要耗費一段時間準備,先完成這塊地的征用手續。
其實,在此番全國縣級醫院改造、升級之前,傳染病科室建設的投入不足就一直是其短板。
2019年,國家衛健委對縣級綜合醫院進行了一次全面評估,其中只有84.8%的醫院設置了感染科,是設置率倒數第二少的科室,而縣級醫院最缺乏的是重癥醫學科,設置率只有78.3%。其中,東部貧困縣醫院的感染和重癥科室設置率相對更低,僅不到75%和62%。

院內感染防控再次出現漏洞,風暴中心青島市胸科醫院環境設施陳舊也引發關注。圖/人民視覺
此外,縣級醫院呼吸內科、急診科,以及檢驗科等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相關專科,存在不同程度設置缺失。
即便設置感染科的醫院,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2019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感染科主任謝青等公開其調研結果,二級醫院感染科病房設置率只有20%,總床位數328張,三級醫院病房設置率要高一些,但也僅剛過一半,達55.56%,總床位數799張。
為了提升縣級醫院建設綜合救治能力,政府已經有多番投入。截至2018年底,已有1500家縣級醫院國家衛健委啟動的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項目。然而,感染科建設的收效甚少。
“縣級醫院的傳染病相關科室發展慢,還是與科室盈利少有關。”徐毓才告訴《財經》記者,“院長在申報上述項目的時候,考慮的一定是掙錢的科室先提升,因此傳染病科室的建設遲遲未動”,比如,縣級醫院會主動申報自己可以達到國家建設標準的專科,如胸痛中心等,獲批國家撥款200萬元,用于醫院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能力提升任務。
2020年原本是全國縣級醫院的考核之年:滿足當地居民90%的就醫需求,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這是國家“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的目標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的驟然降臨,對醫院的服務能力,尤其是縣級醫院,進行了一次別樣的考察,短板也凸顯出來——傳染病防治能力偏低。
吸取既往經驗,此次縣級醫院升級改造,更加強調“平、戰”結合。具體體現在床位數上,如要求擴增重癥監護病區床位,作為可轉換病區,按照編制床位的2%-5%設置重癥監護病床。“平時”可作為一般病床,按照不同規模和功能,配置呼吸機等必要醫療設備,發生重大疫情時可立即轉換。
“現在院長最關心的有兩件事:一是傳染科不掙錢,規模越小越好;二是這一次醫院改造是不是還會增加負債。”一位陜西省某市屬三甲醫院管理人員告訴《財經》記者。
即便在富裕的大城市,三甲醫院同樣關心費用問題。此次醫院承擔了改造任務,但現在的建設水平同新的可轉換病區標準相差甚遠,投入改造以及增加傳染病科室床位數,可能引發收入問題。
負債建設,主管部門也不愿看到。“嚴禁負債建設”,就出現在此次河北省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項目的批復中。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河北大學附屬醫院計劃新建醫療綜合樓一棟,地上12層、地下2層,新建污水處理站一座,購置醫療設備1661臺(套)。估算總投資3.5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1億元,地方財政性建設投資2.5億元。
河北省衛健委在批復中,特別指出,所需資金除申請中央預算內資金和省預算內資金外,其余由單位籌措解決,嚴禁負債建設。
公立醫院的負債,大多都是在醫院擴張期積累的。濟寧市傳染病醫院總會計師邵士洪2019年1月在《經濟師》發文指出,在保證職工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的情況下,醫院沒有多余資金再進行基礎建設和必要的醫療設備投入。如果政府沒有專項資金支持,醫院無法進一步發展。
2020年7月1日,國家衛健委通報《2018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有關情況》,2398家三級公立醫院,有22.65%收支結余為負數,約三分之一的醫院資產負債率大于50%。
一位接近國家衛健委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這次考核暴露出公立醫院在經濟管理指標上的一些短板,比如盲目擴張、管理粗放、負債多、人員費用占總支出不高等。
因此7月,國家衛健委主導的“公立醫療機構經濟管理年”啟動,為期一年,指出醫院的發展模式,要由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管理模式,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
“如果在地方財政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也有其他的資金籌措辦法,比如PPP模式,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完成項目建設,款項在幾年內由地方財政消化。”徐毓才說。
對不少傳染病醫院來說,此次撥款建設至少讓面臨的資金緊張得到了緩解。青島市胸科醫院此前的擴建計劃遲遲未能啟動,但根據青島市政府采購網信息,今年青島市胸科醫院的發熱門診改造的基礎建設項目已完成招標,財政投資152萬元,合同約定在8月初,用15天時間完成建設。
籌建中的青島市公共衛生中心規模也得到升級。2019年8月,青島市衛健委介紹公共衛生中心設置床位600張,投資近9億元。而在10月18日的發布會中,醫院計劃總投資增至15.8億元,設置床位1000張。
新冠肺炎疫情的再次警告,體現了傳染病專科醫院的重要性。武漢市的傳染病專科醫院——金銀潭醫院,在疫情的風暴中心承擔起了危重癥患者救治、新冠患者遺體解剖等重擔。
此輪傳染病防控醫院改造、升級建設,也顯示出已有的傳染病專科醫院優勢明顯。“同樣是承擔醫院改造任務,傳染病專科醫院在項目審批、資金申請上更容易。”上述三甲醫院管理人員說。傳染病專科醫院的擴建成為一些省份改造的首選。
這一輪牽動全國的防疫建設,最快在今年底完成,較晚在2023年完成。彼時,能從容應對諸如SARS、新冠肺炎這樣的突發重大疫情嗎?
應對突發重大疫情,醫院的戰斗力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傳染病人收治能力;二是,重癥病人的救治能力。
“平、戰”結合,即要解決上述戰斗力,又要讓醫院運轉良好。平時為市民提供日常診療服務,發生重大疫情時,可迅速變身為集中收治傳染病患者,最大限度減輕疫情對其他醫院診療服務的沖擊。
比如,上海在制定“平、戰”結合方案時,選定了幾家在郊區的三甲醫院作為備用的隔離醫院。“這些醫院日常經營以內、外、婦、兒等普通科室為主。一旦進入戰時,整棟樓或者整個院區都可直接轉換為隔離病房,需要的額外資金投入很少。”上海瑞金醫院感控科主任倪語星對《財經》記者介紹。
在危重癥患者救治方面,河北大學附屬醫院將設置240張重癥監護病床,及一定數量的負壓病房、負壓手術室,同時還將配置心肺復蘇、呼吸機、體外肺膜氧合(ECMO)等必要的醫療設備,既可用于日常救治普通危重癥患者,也可快速切換至重大疫情中重癥患者的集中救治。
然而,這一切實現的前提在于有足夠的專業人員。武漢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禮,武漢市一家三甲醫院的感染科負責人直接對《財經》記者發問:“看看武漢市醫院里面,成建制有感染科的有多少家,平時傳染病由呼吸、急診科、消化科代勞,沒有專業醫生,缺乏專業意識,遇到傳染病反應會慢很多。”
在現有條件下,增強對可轉換病區的醫務人員培訓更為重要。“隨著中國傳染病患者的減少,很多傳染病醫院的醫生只會治肝病,院內感染防控的知識也不健全。因此,請有豐富經驗的院感防控醫生對醫護人員培訓,為戰時做好準備,是既能達到目的也有很強可行性的方案。”倪語星說。
疫情暴露出中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薄弱之處,引來大量的財政資金投入,未來3三年間,一批圍繞傳染病防控救治的病房、醫院即將建成。
“基層醫療機構是任何新發疫情的重要關口。”徐毓才認為,“對于縣級醫院來說,擴張醫院業務范圍,吸引大量患者的難度較大,因此盡可能降低傳染病區運營成本,增加利用率,維持運轉是關鍵。而在‘平戰結合的發展思路下,希望城市中大型醫院的這一輪擴建不會重復SARS后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