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吉祥
食品檢測從抽樣開始,采集檢驗樣品,進行前處理實驗,將樣品通過各種化學方法轉化成可供實驗直接使用的狀態。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干擾因素影響實驗結果,甚至導致實驗失敗。所以,我們一定要對實驗的全流程進行質量控制,提出檢驗各環節的干擾因素及解決方案,保證實驗的成功。
1. 食品抽樣過程中的干擾因素及解決方案
食品檢測、分析都是從食品抽樣開始的,因此抽樣是產品質量監控的源頭,正確的抽樣方式是產品檢測結果準確度的重要保證。(1)在抽樣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樣品的質地均勻,比如飲料、醋、油等液體類樣品應當充分攪拌,保證質地均勻后再抽取。而固體類樣品應當用攪拌機打碎成固體粉末后混勻再抽取,以保證樣品的均勻性。(2)樣品抽取過程中一定要對稱量容器進行消毒,保證稱量容器干凈,不對樣品輸出污染。取樣時要注意力度,不對樣品的物理組織造成不必要的損耗,不改變樣品的微生物狀態和理化指標。(3)稱樣過程中對環境干擾因素的控制。電子分析天平屬于精密儀器,尤其是實驗室常用的萬分之一天平會受到天平室溫、濕度的影響,稱樣量的后兩位會隨之波動,導致稱樣量不準,所以一定要在適宜的環境下稱樣,保證稱樣量精準。(4)稱樣量的多少也會對最終實驗結果造成影響。樣品的稱樣量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來稱取,如果樣品稱取過少,會使得檢驗結果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無法代表整個樣品的品質。(5)食品都具有一定的保質期,如果超出保質期進行檢測,那就無法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度,實驗就是不合理的。原則上,樣品應當在送達實驗室之后立刻進行檢測以保證檢測樣品的新鮮。如果由于特殊原因無法立刻進行檢測,那就要對樣品進行儲存。合理的控制儲存環境(溫度、濕度),在保質期內保證樣品不變質,不污染。
2. 前處理過程中的干擾因素及解決方案
抽取樣品后,就要對樣品進行前處理,使樣品轉化成為可供實驗使用的狀態。具有正確的前處理過程才能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1)使用合理的檢驗方法。選擇最佳的檢驗方法是確保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前提。檢驗人員應該依據國家標準,根據檢驗的性質、實驗室條件以及樣品的待測成分的含量來選擇最佳的檢驗方法,保證樣品檢驗的高回收率和準確度。(2)避免前處理過程中的試劑污染。前處理過程中會用到各種各樣的化學試劑和玻璃器皿,試劑干擾是實驗過程干擾中很難避免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避免試劑干擾。現在,很多實驗室都在使用液質、氣質進行檢測,質譜檢測靈敏度更高,輕微的污染都會導致數據的不準確。所以,在實驗過程中一定要確保所有的玻璃器皿干凈,無試劑殘留,試劑一定要在保質期內,試劑純度要達到實驗要求,大瓶試劑用完后要密封放置好,避免污染。(3)人員操作帶來的干擾。實驗員是實驗的主體,實驗員的理論水平和操作手法直接影響著實驗結果的準確性。由人為因素造成的誤差有可能為偶然誤差,也有可能為過失誤差,給實驗帶來極大的干擾,這就要求檢驗機構要想辦法提高實驗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將實驗操作規范化。檢驗機構應組織培訓,鼓勵技術人員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4)實驗室環境對檢驗結果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溫度、濕度、氣壓、粉塵等要素不僅會影響儀器的精準度,還會使原先良好的實驗條件發生改變,進而影響整體的檢驗結果。
3. 儀器及上機過程中的干擾因素及解決方案
前處理過程結束后就要進行上機分析。作為檢測的載體,儀器的位置至關重要。(1)儀器的選擇。實驗室應當根據標準的要求和實際檢測的需要,選擇型號合適、功能齊全的儀器,例如蘋果汁中展青霉素的測定,紫外檢測器與二極管陣列檢測器比較,靈敏度更高,使用配置紫外檢測器的液相色譜儀可以檢測出更低含量的展青霉素,而二極管陣列檢測器無法做到,所以選擇儀器是否合適是實驗成敗的關鍵。(2)儀器的校準。對在食品檢測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儀器要定期進行保養與維護,要及時發現儀器的缺陷并加以維修。能自校的儀器(如天平、PH計等)應保證每周進行自校。定期對儀器進行維護保養可保證其良好的工作狀態。計量器具的精確性也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所以在選購計量器具時務必選擇數值標示精確的計量器具,而且在日常使用中要注意維護。
結論
食品檢驗檢測工作作為食品監管的重要技術支撐,在準確判斷食品質量、有效防范食品質量風險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術手段。加強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全面提升食品檢驗檢測能力,對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對食品檢測各環節進行質量控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干擾,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真正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