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倩
〔摘 要〕楚舞是中國舞蹈史上的一顆瑰麗寶石,獨具個性。在目前楚墓葬出土的一些文物上,我們仍然能找到某些楚舞的形態,并能從中窺察出楚舞的一些特征,如“敬鬼神而娛之”的功能;神秘詭譎的舞蹈風格;鐘鼓與長袖多有運用的形式;楚人對自由境界追求的顯現等等。
〔關鍵詞〕楚墓葬;出土文物;楚舞; 舞蹈
先秦時代的楚國是一個南方大國,其歷經八百余年,由僻處丹陽一隅的小國,發展到擁有中國半壁河山的大國。秦滅楚后,海內一統,但璀璨的楚文化對整個中華文化仍然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并流傳至今。以舞蹈為例,在楚墓葬出土文物上我們仍然能找到一些楚舞的形態,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鴛鴦盒上的神巫鐘圖、湖北江陵馬山1號墓出土的舞人動物紋錦、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帛畫、河南信陽楚墓出土的錦瑟樂舞彩繪圖殘片、湖北荊門戰國墓中出土的“大武辟兵”銅戚,以及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內棺漆畫等等,我們能從中窺察出楚舞的一些特征,從而為我們對楚舞以及楚文化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幫助。
一、“敬鬼神而娛之”的功能
巫舞是原始宗教的產物,往往具有很強的功用性。在險惡的自然環境中,人們寄希望于巫術,通過巫術儀式來獲得平安、吉祥與順利。與《禮記·表記》中所記載的周人“事鬼敬神而遠之”不同,楚人“敬鬼神而娛之”。楚國多“信鬼而好祀”的習俗,“祭祀時男巫和女巫參加,作樂歌舞以娛神?!雹倏梢?,楚人是十分重視以歌舞來娛神的。除去文字資料的記載,我們在出土的一些楚文物上的舞蹈形態中依然能感受這種“敬鬼神而娛之”的特點。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繪鴛鴦形漆木盒上面的神巫鐘圖,表現了神巫敲擊編鐘起舞的畫面。圖中扮演鹿形神獸擊鼓和起舞的人,應該是巫師通過擊鼓起舞進行某種祭祀儀式。如湖北江陵馬山1號墓出土的舞人動物紋錦中,除了有長袖飄拂的舞人紋樣,還有長尾曳地的峨冠鳳鳥圖案,以及龍紋、麒麟紋樣等等。這些舞蹈圖案“表現的或許是楚地的巫舞活動,巫師通過歌舞與鬼神溝通,而龍鳳為通天靈物。”②又如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的戰國時期的人物龍鳳帛畫,據說是龍鳳引導靈魂升天的“魂幡”。圖中除了有一位高髻細腰、廣袖長裙的貴族女子外,還有鳳鳥展翅與夔龍升騰的形象?!拔讕熗ㄟ^祭祀或歌舞溝通人與鬼神,魂幡就成為巫師引導靈魂升天的法器。這種楚地的俗葬,在江南地區一直延續至今。”③從這幅“魂幡”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楚地貴族婦女的形象,而且能想象到巫師通過祭祀或歌舞溝通人與鬼神的畫面。再如河南信陽楚墓出土的錦瑟樂舞彩繪圖殘片上的舞蹈形象、湖北荊門戰國墓出土的“大武辟兵”銅戚上的踏蛇舞造型,以及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內棺漆畫上的儺舞形象等,展現的都是巫師通過歌舞娛神以及與鬼神溝通的場景。
二、神秘詭譎的舞蹈風格
巫舞是巫覡祭祀活動中的舞蹈,發生于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對自然界的各種規律尚不能做出解釋的原始時期。在當時人們的觀念中,巫覡能與鬼神交流,巫舞能夠請神靈、驅妖鬼。巫舞常伴以卜筮、巫詞、咒語等多種手段,營造出一種十分神秘而詭譎的氣氛。楚地好巫,從楚墓出土的諸多文物上的巫舞圖案來看,也都具有神秘詭譎的舞蹈風格。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鴛鴦盒上的神巫擊鐘、敲鼓與舞蹈的畫面,抽象而夸張,充滿了神秘色彩。如河南信陽楚墓出土的錦瑟樂舞彩繪圖殘片上,有的巫師張開雙臂、舒展廣袖;有的巫師頭戴冠帽,張弓搭箭正欲射出;有的巫師雙手各執一蛇,像是在執行巫術;有的巫師雙手握著一件法器,佇立在蛇身上面,畫面呈現出神奇迷離的意境。又如湖北荊門戰國墓中出土的“大武辟兵”銅戚上的踏蛇舞圖案,巫師雙手舞著蛇,胯下乘著神龍?!爱嬅娉錆M神秘氛圍,天地、日月、人神、龍蛇均共置畫中,顯示了神人的超自然力量?!雹茉偃绾彪S縣曾侯乙墓出土的內棺漆畫中,“圖中左右兩側各8人,獸面人身,手執雙戈,頓足舉臂,呼嘯而舞。其中處在上層的4位,頭戴似熊頭的四目假面具,腳踩火焰紋,可能是古代文獻記載的‘儺儀中的頭領‘方相氏,處在下層的4位,頭上有角,腮邊長須,形若羊首,持戈起舞,應當是由 ‘方相氏率領百隸裝扮的神獸?!雹葸@樣的舞蹈畫面也是充滿神秘色彩的。
三、鐘鼓與長袖多有運用的形式
從出土的大量樂器遺物、相關圖像以及文字記載來看,兩周時期的樂舞遺器主要有編鐘、編磬、石磬、琴、笙、竽、鼓等。此外,“兩周時期的樂舞文物中已有舞袖的形象?!雹捱@個時期的舞袖對此后中國古代女樂舞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舞袖,作為一種舞蹈技巧自然與古代的長袖服飾相關。兩周時期的樂舞多有舞、樂合奏的場面,體現出鐘鼓齊鳴、長袖善舞的特點。編鐘、編磬等是楚墓出土文物中常見的樂器??赡苁且贿厯糇啵贿呂璧?,舞樂交匯。楚樂舞也具有這樣一些特點,如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些精美的楚樂舞遺器,并在一些楚文物遺器上還能找到一些舞長袖的形象和依袖作舞的表演形式。如湖北隨縣擂鼓墩出土的戰國曾侯乙編鐘,制作就非常精美,音律齊全,氣勢恢宏,雖然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是依然能夠演奏各種名曲,也能從側面反映出當時樂舞發展的一個極高水平。此外,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繪鴛鴦形漆木盒上也繪有樂舞的形象,如在彩繪鴛鴦形漆木盒的腹部左側的畫上,繪制有一鹿形獸擊打編鐘、編磬的圖。彩繪鴛鴦形漆木盒的腹部右側則繪有一神獸雙手擊鼓,另一神獸長袖起舞的畫面。這些神獸很可能就是打扮夸張的巫師,通過奏樂起舞來敬鬼神。彩繪鴛鴦形漆木盒的腹部左右兩側畫中的形象雖然抽象而夸張,但是也能將這個時期鐘鼓之樂與長袖之舞的情境與特色較好表現出來。又如湖北江陵馬山1號墓出土的舞人動物紋錦中有舞動長袖的舞人紋樣,還有峨冠鳳鳥和龍形紋樣等等。這些圖案將楚地巫師通過舞蹈與神靈溝通的畫面呈現出來。
四、楚人對自由境界追求的顯現
老莊哲學影響著楚人的思想和精神世界?!独献印贰肚f子》代表楚國的哲學。老子是楚人,他是道教的始祖,是我國古代的大哲學家和大思想家,他提出了一個新的宇宙本體——道。莊子的思想體系中提倡追求精神上的絕對自由,追求自由逍遙的境界。我們從楚國的生活習慣以及神話傳說、文字與書法藝術、詩歌、散文、音樂與舞蹈、繪畫與雕刻等多種文學藝術形式方面,都能看到老莊哲學思想對它們的影響。從楚文化遺存上的人物與舞蹈形象中,亦能感受到楚人樂觀精神以及對自由境界追求的顯現。如湖北江陵馬山1號墓出土的舞人動物紋錦,表現的是楚地的巫舞活動。圖案上有巫師與祥禽瑞獸共舞的圖紋,其中高揚手臂揮舞長袖的舞姿、夸張而吉祥的龍鳳形象以及畫面深紅、深黃、棕幾種暖色調顯現出歡快明朗的基調。整體畫面富有張力,展現出楚人對自由境界的追求。又如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帛畫,是巫師引導靈魂升天的法器。巫師在引導逝者靈魂升天時,想必會有一段神秘的巫舞以與鬼神溝通。帛畫中有著長裙的貴族女子形象,“她側身站立在一個彎月狀物上,合掌祈求,頭頂鳳鳥展翅,前方夔龍升騰”⑦,內容充滿神幻色彩,思維自由馳騁而不受拘束,顯現出楚人對自由境界的追求。再如河南信陽楚墓出土的錦瑟樂舞彩繪圖殘片上的長袖舞蹈人和巫舞的形象:有的巫人拉弓射箭;有的巫人舒展雙臂,展開廣袖;有的巫人舉起長羽狀的器物;有的巫人踏在蛇形物上舉起法器式樣的器物……彩繪圖夸張、生動而又神秘、怪誕,表現手法不受拘束,也將楚人對自由境界的追求予以顯現。
(責任編輯:尹雨)
注 釋:
①董錫玖,劉峻驤.中國舞蹈藝術史圖鑒[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36.
②湖南省博物館.鳳舞九天楚文物特展[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9:137.
③湖南省博物館.鳳舞九天楚文物特展[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9:230.
④柳雅青.荊楚舞蹈[M].武漢:武漢出版社,2014:8-9.
⑤楊匡民,李幼平.荊楚歌樂舞[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2):231.
⑥王寧寧.中國古代樂舞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257.
⑦湖南省博物館.鳳舞九天楚文物特展[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9:230.
【基金項目】此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楚舞形態及文化研究”(課題編號:15YJC760032)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