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10年代,華語電影市場中最受歡迎的喜劇系列電影非徐崢執導的“囧”系列(《人再囧途之泰囧》《港囧》《囧媽》)和由陳思成執導的《唐人街探案》系列莫屬。從票房成績來看,《泰囧》創造了華語片首周票房紀錄,而《唐人街探案2》更是狂攬近34億票房。毋庸置疑,二者都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不難發現的是,這兩個系列電影的情節構建、元素運用甚至演員選角都有許多相似之處,其中最明顯的即它們對異域元素的運用。異域,即“外地、他鄉”。文章分析立足于內地電影市場,因此,中國港澳臺地區也在異域討論范圍之內。
“囧”系列電影和《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對異域元素的使用都是大篇幅且深入的。它們明明主要面向的是內地電影市場,卻無一例外地選擇了中國內地以外的地區作為拍攝地。影片中還大規模地融入了泰式spa、紐約時代廣場、莫斯科大彼得羅夫大劇院等異域景觀、文化元素。
系列電影的導演應當樹立品牌特色,這種特色要在系列電影中一以貫之。品牌特色相當于標簽和招牌,使該系列電影有區別于其他影片的記憶點,并起到吸引觀眾的作用。品牌特色可以是一種固定的創作程式,比如“囧”系列和《唐人街探案》系列都將目光對準了異域元素,把主角的他鄉之旅作為系列故事發生的特定背景。
由徐崢自導自演的“囧”系列電影均講述了男主角陰差陽錯、非自愿地開啟一場異鄉囧途的同一故事內核。徐崢扮演的不同主角雖然在每一部電影中面臨的煩惱、窘迫有所不同,但他們的人物設定都是深陷夫妻、親子矛盾的中年中產階級。《泰囧》中的徐朗為了油霸的開發忽視家庭,不但與妻子瀕臨離婚,同孩子也有了隔閡。《港囧》的主角徐來覺得自己因妻子的家族事業犧牲了藝術夢想,這種認知和初戀“未完成的吻”一樣壓在徐來的心里,成了他跟妻子多年無子的源頭。無獨有偶,《囧媽》中的徐伊萬延續了夫妻矛盾與無子的困擾。影片把感情的苦悶悲劇在漫長的奔襲和躲避逃跑中轉化成喜劇故事。
“囧”系列電影通常還包含一個“插科打諢的惹事精”,如《泰囧》中的王寶和《港囧》中的蔡拉拉,他們發揮著推動故事走向非主角預期的結果和通過耍寶為影片提供笑點的雙重功能。由于《囧媽》聚焦于母子矛盾,而母親這一人物角色能夠提供的笑料較為局限,“插科打諢的惹事精”依據其雙重功能被拆分成了幾個角色。其中,徐伊萬的母親主要推動事情脫離兒子的預期,如拿走徐伊萬的護照,因為生氣提前下火車等;而由郭京飛飾演的糊涂、辦事不力的助理以及愛自言自語的列車員則分擔了部分制造笑點的功能。
《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的故事內核是天才少年秦風和“猥瑣大叔”唐仁的唐人街探案組合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破案。該系列影片巧妙地運用各種理由把探案時間設置為7天,講述快節奏破案故事。為了增強喜劇色彩,電影常鬧出把身為偵探的主角們認作通緝犯的烏龍。《唐人街探案》第一部中,唐仁因為接了單生意而在犯罪現場留下指紋,被認作嫌疑犯,連累秦風一起亡命天涯。《唐人街探案2》中,神探組合為救下無辜的宋義而被警察當作罪犯同黨,成了露宿街頭的嫌疑犯。主角性格的迥異、身份的倒錯是該系列電影的一大特色。
“囧”系列和《唐人街探案》系列遵循著固定的創作模式,把主角放到陌生的城市,讓他們與新的城市碰撞出火花。這種喜劇定式將系列電影的每一部串聯在了一起,主角們的異鄉囧途成為其電影的品牌特色。
《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的市場定位始終為合家歡性質的喜劇,它將目光對準的是春節檔市場。而在收獲了如潮的好評和亮眼的票房成績后,“囧”系列電影也試圖從競爭激烈的春節檔中分一杯羹。《囧媽》和《唐人街探案3》曾不約而同地宣布定檔于2020年大年初一。事實上,在當下中國內地影壇中,作為美學概念的賀歲片已經蛻變成為產業概念的賀歲檔,其中喜劇類型片一直都是賀歲檔電影的主體類型。該如何從眾多的喜劇片類型中脫穎而出,“囧”系列電影和《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都有一套獨特的方案。
“囧”系列電影和《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本質上都屬于復合類型片。“囧”系列電影以公路電影為敘事框架,而《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則融合了懸疑、動作的類型元素。為了展現主角們在異國他鄉的窘迫,它們通常上演大篇幅的追逐戲碼。而為了使影片的表達更為風格化,二者均采用了追逐戲碼與異域元素結合的模式。
追逐場景的選址遵循了異域化、特色化的原則。異域元素的運用使得這兩個系列電影的追逐戲碼變得極具其他民族、文化的風情。例如,《泰囧》與《唐人街探案》第一部這兩部以泰國為故事背景的電影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狹窄、熱鬧的集市作為主角們追趕的場所。《唐人街探案2》則把繁華的車陣、紐約時代廣場當作追逐的場所,把拉風的摩托車隊、馬車作為主角們逃亡的工具。而取景于俄羅斯的《囧媽》直接把追趕主角的對象變成了熊,為觀眾上演了一場“熊”口逃生。電影選用具有強烈當地風格特色的地方作為故事發生背景,異域風情給觀眾帶來豐富的視覺感受和強烈的文化沖擊,主人公在他鄉的茫然無措為電影增加了笑料,他們脫困的過程為故事增加了起承轉合。導演把異域元素融入敘事和畫面,形成其獨特的電影風格。
《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還呈現出一種獨特的中國文化與異域元素結合、碰撞的風格。電影把各種具有時代感、神秘感、傳承感的中國元素植入異域敘事模式。唐人街指的是華人在海外聚集的區域。由于華人開始群體性移居國外的時間較早,唐人街街道的裝修風格、店鋪招牌、文化氛圍等都具有較強的時代特色與民族特色。唐人街作為故事背景,本身就帶有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含義。同時,《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將《周易》《道德經》等具有哲學思辨和神秘色彩的中國古代經典文學融入劇情,《唐人街探案2》更是直接把紐約市區看作五行相關的祭祀法壇。此外,《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還把《往事只能回味》《粉紅色的回憶》等風靡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至今仍在傳唱的經典歌曲作為影片插曲和推廣曲目,更是通過音樂的方式強化了與唐人街風格相契合的中國元素的時代感。
雖然“囧”系列電影和《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以喜劇為創作類型,但是它們的實際表達內容卻不止于嬉笑怒罵的鬧劇。
“囧”系列電影均以深陷家庭矛盾的中產階級中年男性為主角,試圖呈現轉型期中國社會的現實圖景,表現出中產階級主體視角下對社會的不安全感和面對未來的迷惘。主角們兼具戲劇功能與表現社會文化符號的功能,面臨來自社會與內心的雙重壓力。例如,《港囧》中,成功的內衣設計師徐來糾結、困苦于被放棄的藝術理想;《囧媽》中的徐伊萬的妻子向徐伊萬發出疑問:“你為什么要改造我呢?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社會期待、階級焦慮、自我期望的沖突困擾著主角,因此,角色有必要擺脫熟悉的社會環境與秩序井然、按部就班的生活,到異域開啟一場顛覆之旅。
《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的導演陳思誠將影片的類型總結為推理或偵探喜劇片,認為喜劇片是它的商業屬性,偵探和推理是它的藝術屬性。影片充斥著推理、黑幫、兇殺等情節,是以故事需要豐富的、半架空的社會背景,將故事背景置于國外更有利于情節的合理構建。
由此可見,雖然導演選用異域作為拍攝地和故事背景的具體原因有所不同,但都是基于對影片內容合理表達的考慮。
由于上述三個原因,我國喜劇系列電影通常把取景地和故事背景定于國外,并在影片中融入大量的異域文化元素,電影的內容、形式隨著取景地的變化會相應變化。例如,在泰國取景,就要展現寺廟、集市等民族風情;而把取景地定在美國紐約時,電影視覺就要追求一些“大”的東西,比如紐約時代廣場、奔馳的馬車等。
為了使電影更具風格,電影在世界各地尋找極具特色的城市。而如何把故事恰如其分地放在一個觀眾陌生的城市里,又該讓城市與人物產生怎樣的互動——這是導演需要探索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