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聯網作為技術支持的傳媒產業的出現掀起了一場基礎性、結構性的傳媒革命,在技術與信息的支持下社會傳播的基本單位由機構轉變成個人。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模糊了傳統媒介與新興媒介的邊界,同時也改變了觀眾對電視節目的認知。觀眾已經從被動的接收新聞信息轉變為擁有數不清的選擇權,如何轉變電視新聞的傳播內容與傳播形式來迎合大眾的口味成為擺在電視新聞行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融媒體時代大眾對于新聞信息的獲取越發變得簡單化。只需要連接網絡的一部手機、一臺平板電腦就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瀏覽新聞。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已經不再成為大眾對媒體的唯一需求。融媒體時代對電視新聞策劃的影響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信息來源多元化。傳統電視新聞的線索可以被劃定為兩大類:一類是新聞節目的熱線電話;另一類是依靠記者采訪獲得。融媒體時代,信息技術元素的加入使得信息來源途徑多元化。以山東電視臺齊魯頻道為例,山東電視臺齊魯頻道的四檔新聞欄目相繼開通了官方認證微博與微信公眾平臺,官方認證微博與微信公眾平臺除承擔新聞信息輸出功能外已經成為了重要的信息線索搜集途徑。以微信公眾平臺為例,四檔新聞欄目微信公眾平臺關注人數均超20萬人,在每日數千條的留言中新聞線索爆料占據總留言比例的40%。
內容選擇多元化與真實性并存。傳統媒體時代,時政新聞是電視節目中的“主力軍”,民生新聞的比例明顯少于時政新聞。因此,在傳統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是了解國內外大事的窗口。在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已經不再是唯一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為了迎合大眾的信息口味,電視新聞也在不斷地調整,民生問題與社會熱點的比重不斷增加。
在融媒體時代,每個人都變成了信息的發布者與制造者。隨手拍一拍上傳微博、微信的事件都可能成為新聞,比如,馬路上摔倒老人扶不扶,電動車闖紅燈撞上機動車,鄰里矛盾糾紛等。然而,從新媒體上篩選新聞除了零碎、雜亂的內容之外,還存在新聞弄虛造假、內容扭曲拼造的情況。
受眾流失與需求轉變。傳統的電視新聞屬于單純的“信息輸出”,因為受眾對于信息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在融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主體、傳播渠道都產生了變化,受眾對于信息的可選擇范圍也在不斷的變化。通過手機,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搜索節目、瀏覽信息,同時還可以進行新聞視頻的任意回放。新媒體的個性化定制服務是傳統電視新聞無法達到的,傳統電視新聞面臨著受眾流失的情況。
觀念陳舊,技術落后。傳統電視新聞在整個傳媒行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與影響力,因此“媒體本位”思想長期占據電視新聞從業者的認知。在傳統電視新聞傳播模式下,受眾也大多形成了“播什么看什么”低層次需求。然而,代表技術與時代的融媒體的出現撼動了傳統電視新聞的地位與影響力,觀眾的信息需求偏好被網絡媒體充分尊重,根據瀏覽習慣、個人偏好推薦新聞已經成為新聞APP的重要手段。以“今日頭條”為例,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偏愛來設置新聞的接收,并且還可以通過“不感興趣”的設置來減少某一類新聞的推送,以受眾為主題的信息推送模式在傳統電視新聞與“媒體本位”的邏輯相沖,由此也使得傳統電視新聞陷入了尷尬狀態。
傳統電視新聞是否能夠成功轉型對于技術的依賴程度較高,無論是形象設計包裝、新聞產品定制、后臺運營等都需要專業技術人才。當前,部分電視新聞節目順應融媒體開始推出節目APP、微信公眾號,但是普遍存在用戶活躍度低、體驗感差的情況。部分電視新聞欄目為了突破困境,選擇技術外包的方式進行第三方服務定制,在信息發布方面僅需要進行“文章填充”,雖然此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技術困境,但是平臺的構建、維護自主權不足,瓶頸問題依然突出。
體制落后,人才缺乏。傳統的電視媒體屬于“事業屬性,企業運作”的模式,雖然整體穩定但發展活力明顯不足。融媒體時代傳媒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傳統電視媒體“行政化管理”與融媒體背景下的傳媒生態環境存在矛盾,行政化的規制使電視新聞傳播策劃思路、運營思路受到極大的影響,在體制的束縛下無法充分挖掘社會文化資源,對于優秀人才的實際吸引力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電視新聞的策劃、運營需要專業的人才,同時人才的發展、進步、更迭還需要與融媒體發展步伐保持一致。在傳統電視新聞受沖擊的背景下,電視新聞得到的商業投入并不樂觀,因此,對于追求媒體發展空間與薪酬待遇的行業人才電視新聞項目的實際吸引力不足。
創收下滑,市場優勢不明顯。融媒體時代為大眾瀏覽信息提供了多元化的平臺,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智能數據終端設備獲取信息。擁有互聯網技術支持的新媒體發展如火如荼,大量企業將廣告投入新媒體,致使傳統媒體的經濟效益下滑。新媒體利用大數據分析能夠實現商業廣告的精準投入,能夠根據客戶的年齡、喜好、收入、性別等因素進行廣告的分類投放,廣告收入已經成為廣告收入中的新主力軍,該項業務的迅猛發展瓜分傳統電視媒體的盈利資源。
傳統的電視媒體大多被貼上了“政治”“文化”屬性,整體運作模式較為單一,市場營收模式較為保守。在快節奏、高壓力的融媒體時代,傳統電視媒體的廣告投放收益不可避免地出現縮水、下滑。
黨的十九大高度重視文化傳播手段建設與創新。融媒體時代傳媒行業競爭激烈,電視新聞傳播需要從源頭進行改進,由此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競爭、發展需求。電視新聞策劃工作不是簡單的新聞報道安排,而是帶有宏觀性、全局性、戰略性的方案。針對當前電視新聞傳播策劃面臨的困境,重構傳播策劃、凸顯傳播力與公信力需要抓住以下關鍵點。
創新思維模式,推動觀念改革。當下,傳統電視新聞對于信息的壟斷已經不復存在,因此“媒體本位”已經不再適應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發展趨勢。電視新聞策劃傳播應當打破傳統本位思想的束縛,實現發展理念的多維化,積極參考互聯網新媒體發展思路、深入了解用戶思維,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
互聯網信息爆炸時代已經到來,網絡上充斥著大量失真、扭曲、惡意造謠的信息,信息受眾對于真實性、專業性的新聞渴求越發明顯。電視新聞應當牢牢抓住受眾需求,堅持新聞生產的專業性,牢守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與此同時,在傳播策劃過程中將互聯網思維引入電視新聞體系,注重信息的實時共享與受眾互動。
深化體制改革,注重人才引入與培養。體制改革是影響電視傳媒活力的重要基礎,面對全新的發展潮流,應當積極推進體制機制的創新,釋放電視媒體的發展活力。傳統媒體要對舊的管理體制、組織模式進行反思,了解行業發展需求有重點地進行改革。
推動電視新聞融入行業發展趨勢,還需要引入跨媒體和全媒體人員。在傳統電視新聞運營模式下,各崗位人才的專業能力較為單一,難以迎接融媒體時代的挑戰。因此,電視新聞事業應當加大對綜合性、全面性專業人才的吸收,對現有崗位人才進行綜合培訓,提升團隊的能力。此外,還應當積極吸收專業技術性人才,解決電視新聞媒體平臺建設方面的瓶頸。
在人才建設的推進過程中,應當提高專業人才的薪酬待遇,采用高績效高收入模式,激發人才的生產力、創造力。
實施品牌戰略,打造精品欄目。品牌是實現電視新聞在同類型欄目中脫穎而出的重要保證,同時也是推動電視新聞與融媒體時代接軌的必然舉措。在“大眾新聞”時代,新聞資源相對稀缺。為了吸引公眾注意,在某一熱點新聞出現后往往形成爭相報道的情況,甚至部分媒體為了追求“出其不意”出現編造假新聞、扭曲事實的情況。
打造電視新聞自己的品牌,要明確自身的定位與價值。貼近受眾并非是對受眾的需求一味迎合,而是要保持正確的新聞價值觀,突出新聞報道的特色。通過高質量的新聞報道來抓住受眾的眼球,形成穩定的社會口碑,打造欄目品牌。在形成精品欄目后,積極關注商業化廣告投放,發揮欄目品牌在信息傳播領域的影響力。
在信息技術的驅動下,融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傳統電視新聞受到體制、人才、營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整個媒體行業的影響力、話語權出現了下滑的趨勢,如何通過有效傳播策劃提升電視新聞傳播力、影響力是本文探討的重點。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推動電視新聞的發展提供積極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