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林
(內江師范學院 四川 內江 641112)
賀綠汀,原名賀安卿,1903 年生人,出生于湖南省邵陽市邵東縣,因其在幼年時接受了新式的教學,并且在賀綠汀的出生地民間小調非常常見,其中祁陽腔、邵陽山歌、花鼓戲、漢調等均非常有名,并且由于農村地域偏僻,民間小調保存得比較完整,因此從小生活在民間小調豐富的環境中,為賀綠汀的音樂創作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自二十年代初至今,賀綠汀在我國音樂創作、音樂教育等方面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他的音樂創作不僅吸取民間音樂,同時也借鑒外國音樂的創作技巧和經驗,通過將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與西方音樂相結合,形成了具有獨特藝術形式的具備中國民族化特征的音樂作品,《牧童短笛》《搖籃曲》是賀綠汀鋼琴曲的代表作,賀綠汀不僅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具有較強的創作力,具備非常優秀的音樂素養。賀綠汀的民族化音樂創作以及其音樂思想對我國音樂教育教學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下面對其音樂民族化的思想進行分析。
賀綠汀出生在農村,且當地的民間小調種類非常豐富,賀綠汀在小時候就受到了音樂的熏陶,這對他的音樂創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當地農村的音樂形式比較多,包括民歌、戲曲、說唱音樂等,都有藝人口口相傳,不同藝術類型的特點不同,表現形式各異,藝術表現的內容也是從生活中就地取材,貼近人們的生活。因此民間音樂的表現力比較強,民間音樂的多樣性,成為賀綠汀主要的學習方向,他將民間的音樂形式與自己的創作相結合,最終形成了具有民族化的音樂,也成為賀綠汀獨有的音樂表現形式。其中,賀綠汀主要向民間的民歌、戲曲、說唱、以及外國民間音樂等音樂形式學習,民歌大多為民間藝人根據生活中的故事、人物所編寫,取材范圍比較廣,并且民歌多為即興創作表演,因此內容、表現形式豐富;而地方戲曲因地域環境的差異,戲曲表現形式也各有差異,展現了民族戲曲的多樣性。
我國音樂發展歷史比較久遠,較多以口耳相傳的形式進行傳播,但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而西方音樂則在發展期間具有科學性的技術理論體系,并且對音樂創作的規律進行總結。因此,賀綠汀對學習西方音樂思想和先進的經驗不斷地汲取,因此在學習西方音樂理論的同時,結合我國民族傳統音樂文化,開拓出了一條新的音樂之路,最終也展現了其具有民族化的音樂表現形式。
賀綠汀認為,音樂創作水平的高低與文化水平的高低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民族音樂文化水平的提升需要有音樂工作者進行普及,而音樂工作者的音樂水平則是直接影響民族音樂文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音樂工作者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音樂專業修養,同時也要提高音樂專業能力,不僅要具備專業的演奏技巧,同時還需要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創作能力。音樂的傳播需要通過教育教學進行普及,因此針對高校音樂教育教學工作,賀綠汀亦對高校培養音樂人才非常重視,培養音樂人才才能有助于民族音樂得以傳承。
在賀綠汀音樂創作過程中,鋼琴曲是賀綠汀音樂創作的代表,是我國近代鋼琴音樂創作民族化的里程碑。以鋼琴曲《牧童短笛》為例,賀綠汀在鋼琴曲創作期間,首先在西方音樂理論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將淳樸的民間藝術與系統的藝術創作相結合,將西方音樂的立體與中國音樂文化的線形相結合,展示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其次,在音樂創作方面,主要以音樂審美為出發點,并采用的音樂曲調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因此整首樂曲比較親切、質樸,并且樂曲內容比較短小,結構十分精煉,在創作中運用了西方復調的技巧。因此賀綠汀將西方音樂與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相結合,并通過運用西方復調的方法,對我國復調音樂創作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在音樂流傳推廣發展過程中,民族音樂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并且表現形式多樣,各地的民歌民謠、戲曲表現形式、樂器獨奏等形式非常自由,更能展示音樂的魅力。因民族音樂具有獨特的韻味,變化形式非常大,與公式化的音樂創作作品相比較,民間音樂更自由活潑。在實際創作期間,賀綠汀借鑒民間音樂表現形式,為人們創作出了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如:《游擊隊歌》,主要借鑒新疆民歌的特點,旋律比較輕快、流暢。歌曲創作主要來源于他隨演劇隊到達山西臨汾后,聽了當地的隊員們講解游擊隊戰術,因游擊隊戰士的英勇戰斗精神,賀綠汀一氣呵成,寫出了這首歌。《東方紅》歌曲創作,則改編自陜西的民歌,借鑒的是“信天游”的音樂表現形式,因“信天游”的表現形式比較靈活自由,每兩句為一個小節,并且句式押韻,歌詞內容運用比興手法,主要以反映當地人們的生活為主,因此《東方紅》歌曲中也運用比興手法,并反映了中國人民當家做主后的生活情況。賀綠汀根據各個地方獨特的音樂形式對民歌進行改變,通過改編的作品表達自己的情感。因賀綠汀的改編創作,讓民間音樂小調脫胎換骨,登上了大雅之堂。
因民間音樂主要來源于人們的生活,因此以人們的口頭創作、即興創作為主,隨著人們生活的變化,人們在歌曲創作、傳承期間具有一定的取舍,因此歌曲在篩選、編配期間也是二次加工的過程。民間音樂創作具有即興創作的特點,旋律線條比較豐富,并具有“句句雙”“連環扣”的特點,因此在《搖籃曲》《春天里》等音樂作品的創作中運用,將中國民間音樂的精髓與系統化的音樂創作技巧相結合,最終呈現獨特的民族化音樂藝術形式。
音樂藝術創作具有相通性,并且音樂藝術來源于生活,人們的生活中離不開生老病死,也離不開貪嗔癡念,音樂主要表達人們的情感,起到了傳情達意的效果。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同樣,西方的音樂文化發展比較先進,在音樂創作中具有系統的創作理論。因此,可以通過學習借鑒西方的先進理論和先進技術經驗,并對我國音樂文化創作進行指導,將音樂理論與技巧相結合,并在音樂創作中融入中國的文化元素,才能創作出新的音樂作品。在合理學習運用西方音樂的基礎上,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讓我國民族音樂創作具有完整性。音樂的創作離不開音樂工作者,也離不開音樂傳承者,而音樂傳承者的思想觀念對音樂的創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音樂工作者要具備世界眼光,具有寬闊的胸襟,才能集眾家之所長,創造出具有民族化的音樂作品。
賀綠汀的民族音樂思想有助于推動我國民族化音樂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有助于提高我國音樂人才的培養質量。并且通過賀綠汀的音樂實踐顯示,音樂工作者要扎根于民族音樂的藝術氛圍中,同時也要放眼于世界,吸取先進的音樂創作經驗,結合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并結合人們的生活,創作出反映人們生活、情感的作品。音樂來源于生活,并需要不斷地實踐,通過賀綠汀民族化音樂文化的學習傳承,有助于推動我國民族化音樂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