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展展
(河南大學 音樂學院/外語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美聲唱法中極富感染力的是男高音,尤其是輕型抒情式的男高音更具震撼力和吸引力,而“羅西尼式”男高音是輕型抒情式男高音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研究“羅西尼式”男高音對美聲唱法的演變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為“羅西尼式”男高音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參考,幫助“羅西尼式”男高音更好地發展,形成特色演唱風格,使得“羅西尼式”男高音更具辨識力。
對“羅西尼式”男高音的具體分類,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當前主流學界認為,德國聲樂學科對于聲部的劃分較為標準,所以筆者較認可德國聲樂學界對男高音的分類標準,即戲劇式、戲劇抒情式、抒情式、輕型抒情式。下面針對不同的男高音類型進行詳細介紹。
戲劇式男高音又被稱為“英雄男高音”,這一男高音屬于近現代歌劇藝術發展的重要表現形式,其演唱特點是豐滿、寬廣、振奮人心等,觀眾聽到后十分歡喜,為我們大家熟知的戲劇男高音歌唱家是莫納科和維克斯。由于戲劇男高音在抒情方面的情感表達比較薄弱,使得戲劇抒情式男高音由此出現。
戲劇抒情式男高音又被稱為“大號男高音”,主要特征是聲音具有很強的張力,在演唱過程中將力量與抒情相結合,使得演唱更加豐富、動聽,大家熟知的戲劇抒情式男高音歌唱家有卡魯索、范競馬等,他們的演唱都具有典型的戲劇抒情式男高音的特點,所以說戲劇抒情式男高音既具有戲劇性又具有美感,既有力量展現,又能抒發情感,較為豐富。
抒情式男高音的高音部分十分明亮,統一音色的聲音表演,連貫演唱。一般而言,男高音中常見的聲部就是抒情男高音了,并且多數的抒情男高音都扮演著男一號的角色,在舞臺演唱上占據重要地位。大家熟知的抒情男高音歌唱家有比約林、戴玉強、帕瓦羅蒂等人。相較于前兩者,抒情式男高音的演唱優勢在于能較好地控制聲音,從而傳達出柔和、甜美、圓潤的聲音。
輕型抒情式男高音的特點是不擅長演唱低聲區,但擅長演唱高區域的音高,并且比起其他的男高音,其在高聲區音色更加明亮。所以基于這一特點,通常情況下,輕型抒情式男高音都出現在高音區的演唱范圍內,盡管音量很小,但是聲音穿透力強,且穿梭自如,十分靈巧、輕快、柔和,大家熟知的輕型抒情式男高音歌唱家有費洛雷斯、楊陽等,此外,羅西尼、莫扎特等人的作品非常適合輕型抒情式男高音演唱。
除了主流的分類標準外,男高音還有其他的分類標準,如以表演類型為標準來劃分,具體表現在角色劃分上,有英雄式、說唱類型、丑角類型的男高音,可以說,男高音在歌唱表演領域十分重要。
“羅西尼式”男高音屬于輕型抒情式男高音,因此,討論“羅西尼式”男高音就不得不對輕型抒情式男高音進行討論。綜觀輕型抒情式男高音的發展歷史可知,其以音色靈活、自如、美輪美奐為典型的發聲特點。國外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諾威琴科認為,輕型抒情式男高音可以說是“天籟之音”,之所以這樣評價輕型抒情式男高音,主要是因為其將莫扎特歌劇的表達與羅西尼等歌唱家的作品相結合,從而被稱為“羅西尼式”男高音。美聲唱法中的“羅西尼式”男高音常常是在贊美愛情,柔美多情的音色傳達出愛情帶來的種種情緒,如煩惱、喜悅等。時代在發展,美聲唱法也在隨著時代發展不斷進行改變,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觀眾的需求。因此,“羅西尼式”男高音也在改變中獲得了較快發展。
該部分對“羅西尼式”男高音的演唱風格進行分析,試圖找出“羅西尼式”男高音演唱風格的特征,進而更好地辨識“羅西尼式”男高音。從對演唱現場的觀察可知,“羅西尼式”男高音的演唱具有巧妙、靈活的特點,其在演唱的過程中對聲區的處理十分嚴格,并且其轉換痕跡很小,幾乎能忽略不計。溫柔且明亮的音質是“羅西尼式”男高音的典型特征,盡管抒情式男高音在音質上都較為明亮,但還是具有顯著的差異。抒情式男高音社會氣息厚重,聲音明亮卻不鬧;“羅西尼式”男高音的明亮是充滿了浪漫色彩和幻想的元素,聲音明亮卻不響,情感在其中占據較大的比例,并且“羅西尼式”男高音在華彩樂章部分的演唱更重視對花腔的運用,高潮部分的演唱將激昂的情緒融入其中,改變了傳統的美聲唱法,使得“羅西尼式”男高音的演唱風格獨具一格。
此外,改進后的“羅西尼式”男高音采用了“咽音”唱法,從而使得“羅西尼式”男高音在演唱的過程中呈現出寬廣、靈活的演唱特點,自如地將不同聲區的音色連接起來。譬如在演唱《舞曲》時,借助明亮、松弛且具有金屬質感的“羅西尼式”男高音,就能呈現出《舞曲》背后想要詮釋的意義,表現年輕人熱情、浪漫的情感。
“羅西尼式”男高音的訓練技巧十分重要,只有熟練掌握“羅西尼式”男高音的訓練技巧,在正式的演唱中才能展現出“羅西尼式”男高音的魅力。“羅西尼式”男高音訓練技巧要將“縱”“橫”氣息結合起來,在“羅西尼式”男高音的訓練中,“縱”主要表現為身體后背筆直的支持線,這一支持線從頸部到腰部;“橫”則表現為人體橫隔膜的支持。在“羅西尼式”男高音的訓練過程中,要善于將“縱”“橫”兩條支持線結合起來,共同為“羅西尼式”男高音的訓練服務。具體要求是,訓練者的頸部、背部、腰部要在一條線上,這樣氣息才能更好地流通,在利用喉嚨發力歌唱時,后背是主要的支撐點,減少發力帶給喉嚨的損害;“縱”線氣息是支撐“羅西尼式”男高音的高音演唱,咽壁均勻受力、咽喉通道具有彈性,尤其是華彩表演時要緊貼咽壁,才能呈現出精準的聲音。此外,“縱”線氣息能放松演唱者的身體,呈現出更加自然、華麗的聲音;而“橫”線氣息是擴大音域、延長音值,并且隨時調整旋律,主要是橫膈膜發揮作用。
從人體的構造來看,人體中存在較多的聲區,不同的聲區所呈現出的聲音是有差異的,而“羅西尼式”男高音演唱的目的在于突破不同聲區的轉換。由于個體具有差異性,因此每個人的聲帶構造也存在差異,換聲點也不同。盡管如此,多數“羅西尼式”男高音的換聲點都較高,并且整體要放松口腔,尤其在轉換母音的過程中,放松口腔能減少發音的僵硬感和緊繃感,由此將不同高度的聲音協調起來,形成統一的過渡區。此外,借助哼鳴的方式也能在不同聲區間自如地轉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練習時要保持聲音的連貫性和氣息的穩定性,這樣才能減少聲區過渡的刻意行為,提升聲音的整體效果,以堅持不懈的練習,訓練肌體熟練轉換,減少不同聲區轉換的痕跡。
男高音的聲音獨具魅力,原因在于其穿透力的聲音特點,在演唱的過程中,能令觀眾心情澎湃,進而產生情感共鳴,真正發揮聲音的沖擊力效果。但是要想呈現出具有穿透力的“羅西尼式”男高音,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是需要不斷進行系統性練習。在運用頭腔共鳴進行訓練時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調整心態,訓練者在平常的訓練過程中要以平常心來對待曲目,展現出曲目表演的魅力;二是以“內緊外松”為訓練重點,適當的緊張有助于訓練,因為歌唱不僅僅是喉嚨發力,更多是身體的全面調動;三是保持適當的興奮,“羅西尼式”男高音在不同聲區的轉換中要想不留痕跡,就要保持優雅,均勻發力,不能用力過大。“羅西尼式”男高音的典型代表人物弗洛雷茲曾說過:“漸強的歌唱主要由輕機能發揮作用,然后逐漸混進機能。”換言之,漸強的歌唱要求在歌唱的過程中根據表演的不同來自如轉換聲帶。而弗洛雷茲就是典型的輕機能訓練者,其在發音方法的訓練上較為完善。他在每次歌唱之前都要做預熱操,即歌唱前先按摩喉部,然后伸縮舌頭以放松下巴和舌頭,隨后轉動頭部、打哈氣、吸氣,感受背部肌肉的張力;在打哈欠放松的基礎上,轉換真假聲音,重視氣息的動力;預熱操做完后進行“彈舌”和“彈唇”的練習。
“羅西尼式”男高音屬于輕型抒情式男高音,是美聲唱法中難得的一種,對其演唱風格和技巧的研究,有助于推動對“羅西尼式”男高音的認識,進而更好地在演唱的過程中運用“羅西尼式”男高音。“羅西尼式”男高音由于其穿透力的聲音,富有情感的特色,使得其演唱風格獨具特色,而這種演唱風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不斷練習,熟練掌握技巧,才能真正發揮“羅西尼式”男高音的聲音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