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可方
(池州學院 藝術與教育學院,安徽 池州 247000)
民族音樂是中國各族人民在生產和社會活動中凝練創作的具有民族特色、反映民俗民風、承載民族精神文化的藝術作品,具有獨特的民族特征性和地域差異性。民族音樂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其中包含教育價值,這種教育價值鮮明地體現在音樂接受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無形的教育形式和文化活動,其“育人”過程也是“化人”過程,而民族音樂具有這種通俗易懂、深入人心的“化人”功能,所以說民族音樂的“化人”功能與政治思想教育的“育人”功能相輔相成、相互結合。民族音樂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不僅可以提高音樂接受主體的思想道德水準、素質水平、審美觀和精神境界,還可以陶冶情操、寓教于樂,真正實現“育人”“化人”的有機結合,有效提升音樂作品的新時代價值和感化價值,幫助音樂接受主體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綜上所述,民族音樂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是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與民族音樂“化人”功能的集中表現,思想政治教育是人類發展進程中的“壓艙石”,是一代又一代人通過社會生產實踐不斷摸索和建立起來的,它是以思想道德的良性構建和進化規律作為基本衡量尺度,最終發展方向和發展形勢應符合社會進步的總體需求。當前,民族音樂正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與音樂接受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這種融合不僅高度體現了民族音樂的根本價值,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民族音樂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民族音樂較其他音樂形式更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而這種“育人”價值包括吸引價值、載體價值、思想價值等三種藝術表現形態。
民族音樂獨特的民族特征性和地域差異性使其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強烈的吸引力,這是民族音樂“化人”功能的重點體現。民族音樂的吸引價值可體現在內容吸引、藝術表現形式吸引和人格魅力吸引三個方面。
民族音樂內容與表現形式相輔相成,表明其表現形式由本質內容所決定,而表現形式也是音樂內容傳播的載體,所以說民族音樂內容吸引力比表現形式吸引力更重要。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傳承,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音樂的內容因地理位置差異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和吸引力。人格魅力是個體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內外兼修、內外統一,是個體品質、思想、行為和價值觀的統一。人格魅力吸引強調音樂接受主體折服于音樂創作者的人格魅力而偏愛其音樂作品,所以創作者的人格魅力會在音樂接受主體接受民族音樂教育時,對其產生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影響,優秀的音樂創作者會吸引音樂接受主體自覺提升個人思想政治素質。
民族音樂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價值體現在民族音樂文化和理念的繼承、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踐行,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形式和傳遞渠道,而民族音樂作為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藝術表現形式,具有廣泛的傳播力和深遠的影響力,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也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全部屬性。通過分析民族音樂教育內容可知,民族音樂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將民族音樂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后進行廣泛傳播,不僅可以實現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還可以更好地發揮民族音樂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動之以情,感之以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所在,其強調心理作用的主導地位和意識形態的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以境感人,還需要以情動人,實現個體心理、思想及行為等相互契合。民族音樂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和獨特的民族色彩性使其具有豐富的“情”“境”,可以實現音樂接受主體與民族音樂內容和表現形式的深度感應,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音樂接受主體的行為和思想。“動之以情”強調以情感化音樂接受主體,通過積極的情感帶動音樂接受主體情緒波動,并讓其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音樂接受主體的積極情緒。而“感之以境”強調民族音樂以情境感化人、以境界感化人,其中以情境感化人是指音樂接受主體自行創造情境以實現個人的教育目標;以境界感化人則是通過優雅、積極的民族音樂內容和藝術表現形式提升音樂接受主體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民族音樂教育的思想價值是民族音樂教育中傳遞、凝練的思想觀念。思想政治教育是世界觀教育、政治觀教育、人生觀教育、法制教育和德育的有機統一,世界觀和人生觀屬于意識形態范疇,所以民族音樂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可以從政治、法律和道德等角度展開。民族音樂的政治價值即民族音樂教育中體現的政治觀,民族音樂致力于追求符合社會統治階級的思想意識,主要包括基本國情、黨的路線方針、愛國主義情節和正確的革命信仰。民族音樂教育應體現一定的法制觀念、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
民族音樂作為一種具有豐富內容和藝術表現形式的藝術作品,其本質上是一種美學教育,在提升音樂接受主體的審美水平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民族音樂的美學教育旨在引導音樂接受主體在音樂教育過程中了解美、發現美、接受美,并在改善美學的基礎上促進美的發展和二次創造美,思想政治教育強調求真務實、追求真善美,其是美育與德育的有機結合、相互統一,所以說民族音樂的審美價值主要體現在其可以引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審美取向、審美態度和審美水平,且是深層次的而非表層的引導,是幫助音樂接受主體樹立正確的音樂思想,從根本上提高音樂接受主體的音樂文化素質和音樂審美能力,從而成為身心健康發展的人。
民族音樂獨特的民族特征性和地域差異性使其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強烈的吸引力。民族音樂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其中包含民族音樂的教育價值,這種教育價值鮮明地體現在音樂接受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本文以民族音樂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作為根本出發點,強調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無形的教育形式和文化活動,其“育人”過程也是“化人”過程,而民族音樂具有這種通俗易懂、深入人心的“化人”功能,所以說民族音樂的“化人”功能與政治思想教育的“育人”功能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