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宏瑤,陳嘉鈺,張 琪
(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此次設計目的是通過田園綜合體推動曲靖市鄉村旅游的升級發展,打造曲靖市鄉村旅游的新業態,從而為曲靖市其他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產生示范帶動效應。意義在于以田園綜合體為主要抓手,致力于推動本地區生產、生態、生活的發展,構筑羅平縣旅游發展的新亮點,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羅平縣“花之眼”田園綜合體規劃屬于以旅游產業為導向的綜合性規劃。本次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以保護自然環境、生態資源、人文資源為前提,進行科學開發建設。本次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場地內基礎設施不足引起的游人較少停留以及油菜花海帶來的季節性限制,開發利用現有資源進行設計加工來豐富旅游資源,使游人在設計場地有歸屬感。
主要規劃范圍為羅平縣城以南,油菜花主場與花海大道之間的民族風情區,東以金圭大道。
設計內容為在民族風情區融合布依文化,將油菜花海進行規劃,主要提取出布依族文化中八音坐唱進行設計,將整個民族風情區以八音廣場覆蓋。因布依族伴水而居,整個廣場由河流圍繞,在親水平臺與當地民族裝飾上,充分利用布依族文化特點進行裝飾。在鋪裝方面,根據不同的空間特性與功能要求,對鋪裝材料的種類、材質、色彩和形式進行了分類與界定,以創造多元化的空間體驗。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主要原則下,盡量采用當地材料,以體現設計概念。在主要道路上,采用當地石塊、礫石等,中性色彩,局部暖色調。在堤埂道路上,盡量利用現有水系堤埂,對面層鋪進行改造,建議考慮滲透性的礫石路面。在木棧道中,采用深棕色防腐木料,保證臨水材料的耐用性。而集散廣場也采用當地石料、花崗巖、防腐木等,鋪裝自然,主要為灰色。
八音廣場主要分為入口景觀區、水景觀賞區、文化展示區、植物觀賞區以及中心廣場區。廣場由主入口進入,將入口神樹崇拜的水池歸為入口景觀區,從兩個次入口進入便是水景與文化觀賞區,這兩個區域主要襯托廣場的主題性,充分將布依八音的形形色色融入景觀裝飾中。廣場最中心為中心廣場區,以蠟染的形式,通過蠟染花紋裝飾整個中心廣場,中心廣場區以東為植物觀賞區,主要通過植物來展示當地氣候,同時也說明了布依族的文化信仰。
交通主要干道以南北貫穿整個廣場,從入口經過中心廣場直通廣場北部,次干道以中心廣場向外,各分區相連。
八音廣場植物繁多,主要以季節月份分割。該廣場以油菜花環繞,油菜花多為1 月到3 月產物,而廣場同時也有月季、大花醉魚草與云南山茶等其他花卉,月季開花時間長,4 月到9 月均可見到,而云南山茶相對偏冬季。3 月到4 月有著大葉黃楊。隨著季節的不同,當地的喬木也相應替換著,春季多為梨樹、云南櫻花、李樹、香樟與紫竹等。銀杏在八音廣場中,從4 月到10 月,占有半年的時長。主要運用云南本土植物,花果期較長,色彩豐富絢麗,易存活,耐寒耐旱霜凍,耐水淹不爛根莖,有經濟價值和市場需要,讓羅平三季有花、冬季有色,常年有景,打破旅游季節性限制。
此次畢業設計讓我將大學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巧聯合運用起來,兩者相輔相成,再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以此作為我的設計場地八音廣場的文化支撐,了解布依族民族文化與場地精神相結合,設計出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生態為先的擁有燦爛淳樸民族文化的特色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