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自林
(廣西藝術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22)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是一個集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四大專業門類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設計專業,具體包含了舞臺、布景、燈光、道具、服裝、化妝、視頻、音響等,同時還涉及新媒體藝術、科學技術、市場經濟及運營管理等學科的專業知識與技能。2015 年10 月,國務院發布《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其中明確提出要“培育跨學科、跨領域的創新團隊”,2016 年3 月,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開始提倡跨系、跨專業合作實驗性教學實踐,都為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開展跨專業聯合教學提供了依據與指導。實行跨專業聯合教學既包括戲劇與影視學各專業之間的內部交叉互動,也包括該學科專業與其他相關學科專業之間的外部聯合協作,其目的就是要打破各院系、各專業之間的教育壁壘,實現資源共享、教學互通和學科共建,培養不同專業學生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戲劇影視美術設計領域,“跨界”一詞并不陌生,中國舞臺美術學會曹林會長認為趨于合理的解釋應該分為“內部跨界”和“外部跨界”。“內部跨界”可理解為戲劇影視美術設計下屬的舞臺設計、燈光設計、服裝設計、化妝設計等專業內部之間的跨界,也可理解為設計與導演等學科內部之間的跨界。“外部跨界”是指設計師們除了從事傳統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外,還延伸到文旅演出、綜藝晚會、節日慶典等其他社會文化服務領域,還有城鎮亮化工程、特色小鎮建設、文化創意產業等項目。接下來從四個方面簡要闡述一下戲劇影視美術設計領域的跨界現象。
首先,專業人才的跨界表現。如當代著名的舞臺美術設計家喬治·西平,同時他也是國際知名的雕塑家、建筑師和影視美術場景設計師。意大利全才導演斯特法諾·波達,2018 年受國家大劇院邀請,集導演、舞美、燈光、服裝和編舞“五重”身份于一體,創作了歌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國內也有諸如沙曉嵐、嚴文龍等一批頂級設計師在從事著許多跨界合作的項目。其次,專業機構也在進行跨界探索與實踐。如中國舞臺美術學會近年一直倡導“大舞美”觀念,鼓勵大家跨界創新,努力拓寬舞美的疆界。由中國舞臺美術學會主辦的“隆里國際新媒體藝術節”,從2016 年開始已成功舉辦了三屆,吸引了大批行業內外的藝術家和設計師以及專業院校師生的參與,他們運用新媒體技術,在隆里古鎮進行跨界融合創作,不僅提高了跨界創新的影響力,還拓展了舞臺美術領域的疆界。上海戲劇學院成功申報了國家藝術基金2019 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舞臺美術綜合人才培養高級研修班》,打破了學員原有的專業方向界限,強調舞臺美術是一個綜合整體,該研修班的學習內容涉及導演、編劇、舞臺設計、燈光、服裝、化妝、美術、建筑、哲學、美學、科技等多個學科專業,旨在培養具有“綜合視野”和“跨界能力”的新型舞臺美術人才。第三,由跨界人才組成的創新工作室。如2014 年成立的致美組·DESIGN 工作室,主要涉足于新媒體空間設計、數字舞臺美術設計、舞臺人物造型設計、科技融入表演的創意應用設計等,曾參與設計制作平昌冬奧會“北京8 分鐘”、杭州G20 峰會演出、CCTV《國家寶藏》等。第四,由跨界人才合作產生的新興戲劇。藝術、文化、科技、信息技術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人才打破行業壁壘,進行跨學科、跨專業、跨領域合作,衍生出諸如新媒體戲劇、浸沒式戲劇、美食戲劇、肢體戲劇等很多新興戲劇品種。
綜上所述,不論是學科、專業之間的內部跨界還是與其他行業領域之間的外部跨界,都屬于戲劇影視美術設計領域的跨界現象,跨界融合已成為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的發展趨勢。因此,在“跨界”視域下,探究戲劇影視美術設計跨專業聯合教學十分必要,不僅有利于拓寬師生的知識層面與綜合視野,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能力,為向社會輸送具備綜合知識體系、跨界創新能力、高超專業技藝、能真正解決社會實際問題能力的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當下,舞美設計這個專業領域,已經成為文化創意跨界整合的代名詞。從戲劇影視美術設計領域的跨界現象分析中也可得知,具有多學科跨專業知識儲備、團隊合作與跨界創新能力的專業設計人才更加符合社會發展與行業的需要,因此,實行跨專業聯合教學有利于培養出行業真正需要的、能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人才。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出現了新媒體技術以及各式各樣的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而且社會服務范疇也不斷延展,從傳統戲劇舞臺已經延伸到文旅演出、綜藝晚會、節日慶典等其他社會文化服務領域,甚至還有城鎮亮化工程、特色小鎮建設、文化創意產業等項目。為此,一名合格的新型舞臺美術設計師必須具備跨專業知識儲備,除了對本專業內的知識內容熟練駕馭以外,同時還需具備一定的文學功底、美學修養、導演思維、表演基礎,懂得各種新媒體科學技術、新型舞臺設備器材,了解營銷管理、金融財務、人力資源等知識。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從內到外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現實社會中許多實際項目的設計與制作往往需要跨專業、跨領域的創新團隊來共同完成。跨專業聯合教學有利于學生開展跨專業合作實踐,圍繞一個項目,讓不同專業的學生共同參與創作實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各自的專業技能,還能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協作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從多專業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畢業后較快融入實際項目的設計與制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隨著國家對文化藝術事業的日益重視,戲劇影視行業發展迅速,各種類型的舞臺演出和影視作品更加豐富多元。藝術、文化、科技、信息技術及人工智能等行業領域的人才紛紛打破行業壁壘,進行跨專業、跨領域合作,衍生出諸如新媒體戲劇、浸沒式戲劇、美食戲劇、肢體戲劇等很多新興戲劇品種。此外,還有很多令人震撼的舞臺藝術作品,如運用冰屏和人工智能等新材料、高科技手段打造的2018 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8 分鐘”。這就要求藝術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具備多種專業知識和團隊合作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跨專業創新能力。
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下設人物形象設計和場景設計兩個專業方向,自2016年起實行“1+3”人才培養模式,該專業依托綜合藝術院校的優勢,打破戲劇與影視學、新聞傳播學、設計學等學科專業之間的教學壁壘,探討跨專業聯合教學的建設路徑,意圖實現資源共享、教學互通和學科共建,培養不同專業學生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便就業后更快更好融入戲劇影視美術設計領域的跨界融合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以往那種單一服務于戲劇舞臺、為表演而設計的舞臺美術設計理念,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單一、遞進式的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教學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往往也存在綜合知識素養不夠、專業分工過細、多學科跨專業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不足等問題,學生就業后也就不能滿足當下社會需求。因此,廣西藝術學院戲劇影視美術專業近年一直在探索跨專業聯合教學,其目的是實現教學內容跨專業整合、教師跨專業互補、學生跨專業合作。同時逐漸確定了培養具備“厚基礎、寬專業”、“國際化綜合視野”、“跨界創新能力”、“真正解決社會問題能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的目標,使學生從單一專業知識層面向綜合知識體系與能力層面發展。
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跨院系、跨專業整合了專業基礎課、主干課、實踐課和選修課,同時結合地域文化開設了如民族服飾設計與創新、民族圖案設計、東盟國家社會與文化等特色課程,還有如數字影像處理、視頻技術、攝影技術、版式設計、表演基礎、創造性思維等其他專業院系的課程。使原本“專業中心論”的課程體系逐漸向跨學科多專業相互關聯的課程體系發展,強調了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的綜合知識體系和整體設計能力。部分課程教學內容也做了跨專業整合,尤其是諸如展演創作與實踐、舞臺設計創作與實踐、影視美術創作與實踐等創作實踐類課程,融合了戲劇影視文學系、表演系、影視編導系等系部的專業內容與師生團隊,促使不同院系、專業的師生圍繞同一個課題進行交流碰撞、共同創作實踐,同時探索跨專業聯合教學的內容與方法。
將課堂上的聯合教學延伸到課堂外,建立由不同專業師生共同參與組建的創新設計團隊,以項目或賽事為主導,進行跨專業合作教學與實踐。如第六屆兩岸大學生優秀畢業設計動態聯合展演項目,廣西藝術學院戲劇影視美術設計系受邀參展,該項目的指導教師和參展學生是由戲劇影視美術設計系、廣告學系、影視編導系三個不同學科、三個不同專業的師生代表組成,由他們合作完成的五組參展作品大放異彩。2019 年,在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學生作品《精準扶薪ITM》獲得大賽策劃案類全國一等獎,其主創團隊5 人來自兩個不同學科、三個不同專業,分別是新聞傳播學廣告學專業3 人,戲劇與影視學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1 人和戲劇影視文學專業1 人。此外,還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隆里國際新媒體藝術節以及其他國家級展演賽事中都取得了優異成績,這些都驗證了拓寬教學模式、進行跨專業合作的成效和實行跨專業聯合教學的成果。
在學院層面研究建立一個跨專業教學與科研創作實踐中心,形成一個由不同院系、不同專業教師組成的跨專業教師團隊,促進不同院系、不同專業師生在教學與科研創作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探究跨專業聯合教學與科研創作的內容與方法。與此同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的跨專業教學與科研創作實踐項目中,并且為學生參賽參展和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指導幫助,這樣不僅拓寬了跨專業聯合教學的模式與方法,還為跨界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力支撐。
為保證跨專業聯合教學順利、長效開展,還需在學院層面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和考核評價體系。如成立跨專業聯合教學指導委員會,對跨專業聯合教學活動進行組織、指導和協調,主要分析和解決在跨專業聯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一套比較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是激勵不同專業師生參與跨專業聯合教學的重要保障。把教師考核與學生考核同等重視起來,注重將過程考核與成果考核、團隊考核與個人考核相結合。此外,在教師的工作量計算與經費支持方面應給予跨專業聯合教學團隊項目一定的傾斜政策,讓教師和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跨專業聯合教學的研究與創作實踐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