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艷輝
(廣州航海學院 廣東 廣州 510725)
藝術設計是高校的一個重要設計類專業,是培育學生設計意識、發展學生設計思維和完善學生設計方法技巧的專業體系,承擔著培育優秀藝術設計人才的責任。而人才培育必須與需求相適應,做到與時俱進,所以高校在改革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過程當中,首先需要做好市場需求的分析,了解社會行業對于設計類人才的具體要求和標準,實現以人為本和創新為首的創新應用型人才培育目標。結合大灣區的需求形勢,為了更好地提高藝術設計人才培育質量,提升人才在社會相關崗位當中的競爭力,凸顯學校特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必須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方面進行全面變革,打造科學性和富有競爭力的教學模式。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承擔著培育學生藝術設計專業素質的重要責任,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培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為學生今后投入藝術設計事業打下堅實基礎。基于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改革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先要將改革教育理念作為基礎和根本突破口。過去的教育模式顯然已經難以推動如今藝術設計教學的發展,影響到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而且藝術設計內涵也不斷被新的觀念、材料與形式取代。再加上大灣區的整體需求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藝術設計人才素質素養的要求不斷提高,因此必須把握藝術設計課程改革要求,明確人才培育的方向,以便在教學實踐當中最大化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促進學生專業素質與綜合素養的發展。
首先,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認識到不管是課程學習還是專業教學改革,都需要把學生放在中心地位,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教師要把滿足地區經濟發展需求和人才培育需要作為教學改革方向,認清當前大灣區對于藝術設計類人才的需求,了解當前企業發展建設對于優秀人才的標準,了解設計崗位的職責,在此基礎上設置的教學改革方案才能與市場需求接軌。最后,教師要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把創新思想作為根本,認識到創新是各行各業發展的動力,也是教育事業持續發展的催化劑,從而用創新思想指導專業教學改革。
目前實踐應用能力成為了企業選聘人才時的重要標準。對于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來說,實踐應用型人才是深得企業歡迎的,所以學校需要明確培養實踐應用型人才的思路,合理引入專業技能競賽活動來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革,確立以賽促學和以賽促教的教育改革新思路。通過一系列的競賽活動,能夠顯著增強學生的應用技能,讓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有更加強大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還能夠促使學生逐步挖掘自身的創造潛能,為學生今后的就業與創業積累寶貴經驗。
在落實以賽促學教學改革過程當中,首先需要根據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具體特點選取適當的競賽活動。通過對目前大灣區的藝術設計人才需求形勢進行分析,可以把企事業單位組織的藝術設計競賽作為一個重要選擇。此類競賽活動具有明確的主題,也對實用性有著極高要求,考察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實踐素質與創新素養。除此以外,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培育學生綜合創新素養,也可以激勵學生參加全國性的藝術設計競賽和國際性賽事。這類比賽有著較長的參賽周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很高要求,可以著重訓練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還在很大程度上考驗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與創新素養,要求學生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也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幫助與支持。為了提高學生的競賽素養和實踐應用能力,教師需要發揮好自身的指導作用,對學生進行競賽技能的引導,同時引導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當中積累基礎知識和創新技能,從而在競賽當中獲得良好表現,累積更加豐富的實踐經驗。
伴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全新的社會發展形式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提出了全新要求,需要高校在改革專業教學方面進行深入探究,加大對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發揮現代技術優勢,推動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和現代技術的完美整合。如今大灣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在不斷擴大,對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要求日益增加,需要在地區發展和經濟事業建設當中適當引用網絡技術方法。于是高校所培育的藝術設計人才也要掌握現代科技的應用技能,具備極高的創新素質。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信息素養,將網絡技術手段應用到日常的專業教學當中,增加教學改革動力,突出網絡教學的重要優勢。
第一,將專業課程教學與網絡密切結合,根據如今全新的藝術設計理念和設計需求,從網絡平臺上獲取豐富的材料,既幫助學生理解課程知識,又開拓學生眼界,讓學生不斷更新知識,改革設計思維。第二,把豐富多樣的網絡資源融入到課堂講解當中。比如在對藝術設計作品進行講解時,會涉及到名家作品的鑒賞內容,于是教師就可以從網絡平臺上搜集作品資源,羅列名家作品案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講解,用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教師可以基于現代科技引入慕課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對教學模式進行全面變革,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第三,關注學生網絡能力以及科技運用能力的提高,充分迎合市場對于人才的實際需要。比如學生要學會運用網絡設計軟件進行高水平的藝術作品設計。
校企合作是一個雙贏的教學過程,也是大灣區需求形勢之下改革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必然舉措。通過有效發揮校企合作優勢,可以促進企業為學校提供豐富的資金支持,給學生提供實踐學習平臺,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校就業水平的提高;可以促使學校培育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滿足企業崗位需要的優秀人才,為企業帶來豐厚利潤的同時,推動企業創新發展。首先需要基于校企合作打造高校藝術設計工作室模式,堅持校企合作育人。一方面企業能夠為藝術設計工作室提供資金供給,用于購買新設備,并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從表面上看,這是企業單方面付出的過程,事實并非如此,因為這樣可以提高人才培育的針對性,幫助企業節約二次培訓的成本。另一方面,企業也能夠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的平臺,讓學生有機會進行頂崗實習和接受企業實訓,增強學生對工作崗位的提前適應能力,還有不少優秀學生可以與企業提前簽約。這樣企業可以獲得豐富的優秀人才,高校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學生就業問題。
為了確保校企合作的順利實現,高校需要積極優化師資配置,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最大化培育學生綜合素養。高校可以激勵教師利用掛職學習的方式,補充自身實踐經驗缺乏的缺陷,促進理論和實踐的有效整合,而且教師也可以在企業學習當中獲取最新信息和最新思想,了解企業的人才培育需要,以便把這些信息應用到改革教學之中,培育出更多應用型人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應該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提供良好的平臺,這一點在教育事業的改革進程當中是不用懷疑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必須把培育學生自主能力、引領學生自主學習,作為教學重點和改革突破口,使得學生可以充分適應社會需求,為今后步入社會打下基礎。過去在藝術設計實踐當中,教師承擔了過多的責任,使得學生長時間處在被動學習地位,不僅影響到學生對自主學習的認知,還讓部分學生養成了依賴心理。為了有效扭轉這一不良局面,教師需要在教學改革當中全力打造自主學習模式,為學生投入自主學習和探究提供堅實平臺,讓學生擁有最大化的學習自主權。一方面,教師要在課程教學當中大力推廣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要求學生結成學習小組,共同就藝術設計知識難點進行探討,或者是就某個主題進行藝術設計,鼓勵學生進行創新藝術設計,考驗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要積極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自主實踐和合作實踐的平臺,給學生提供展示自身才華和能力的機會。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藝術設計展覽會,要求學生在參觀完成之后撰寫社會實踐報告,歸納自己實踐探究的學習感受,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學習習慣,完善學生自主學習方法體系。
如今的社會對于人才需求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充分適應社會,高校也需要走轉型發展的道路,將培育應用型人才作為重中之重。基于大灣區對于藝術設計類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必須全面改革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解決畢業生就業困難以及企業人才稀缺的矛盾,逐步縮短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促進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素質的發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改革傳統模式,對教與學的關系進行有效協調和恰當處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