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鈺
(寶雞文理學院 陜西 寶雞 21013)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的教育事業也邁向了嶄新的旅程,作為一名即將從事音樂教育的青年教師,進一步繁榮和發展新時代的文藝教育,就要讓我們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文藝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思想為引導,在認真學習充分體現當今世界各族人民出類拔萃的文藝工作成果的同時,宏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優良的文化底蘊。新時期要有新作為,要在繼承和發揚傳統音樂教育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科優勢,對學生進行音樂藝術的熏陶,努力開創音樂教育事業新局面,將文藝教育踐行在學生的課堂教育之中,確保社會主義文藝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國民的物質所需早已獲得保證,社會的基本矛盾發生了改變,所以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顯著。新時代文藝思想是在國民精神產生深刻變革的時代背景下逐漸形成的,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鮮明地闡明了社會主義文藝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聯系,我們要想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構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教育的對人的感化不容忽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思想,是蓬勃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行動指南。
新時代文藝思想是毛澤東文藝思想和我國文藝理論的緊密結合,它傳承了馬列主義文藝觀,指明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有了嶄新的態勢。新時代文藝思想主要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構建有著強勁向心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二是培養和恪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育擔負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秀為著眼點;三是強化思想道德體系建設,深化“中國夢”主題教育;四是堅定馬列主義為指引方向;五是恪守中國文化立場,推進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創新性轉型;六是堅持文藝事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發展方向;七是堅定不移地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相互配合、協同發展之路。這些精神含義都與文藝活動存在著必然聯系,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創作、文藝人才成長、文藝發展的規律性,彰顯出合理性和創新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構建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中華文化是鼓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勁源泉。堅持和發展新時代的文藝事業,是馬列主義文藝理論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作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新形態的新時代文藝思想,歸納綜合了十三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文藝工作的經驗教訓,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文藝依然堅定不移地為老百姓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針。我們杰出的文藝青年是先進文化的鼎力引領者,也是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發揚者,所以我們要擔負起本身的責任,在實踐中開展文化創造,在歷史變革中做到文化的不斷發展。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度、一個民族的生命,一個國家若是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猶如叢林失去了陽光,也就不可能呈現出文化的蓬勃興旺和中華民族的偉大革新,文化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中的重點,堅定文化自信是構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途徑。音樂教育工作者要始終堅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激勵全國各族人民進行文化創新,激發傳統文化的活力,統一思想高度,強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識。作為一名未來的音樂教育工作者,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對我國傳統文化充滿敬畏之心,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努力將我國的優秀文化發揚到文藝教育事業中,使得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展現應有的生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總結了文藝事業與老百姓的深刻聯系,令人印象深刻。新時代文藝思想是以人民為中心、為導向,貫穿整個文藝活動中。中國社會主義文藝是老百姓的文藝,老百姓孕育出文藝,文藝也需要老百姓的支持。當今的文藝教育工作者要堅定為各族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思想,始終做到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音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最喜歡參加的文化藝術形式,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現階段,音樂對人民生活的影響日益明顯,人民群眾對于音樂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這就要求音樂教育事業要有更高的期望,也要求我們進一步發揮自我優勢,提高技能,不斷提升,大膽投身到音樂藝術教育中去。在做好校園教學的同時,要將音樂事業普及到力所能及的地方,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社會,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
新時代文藝思想是以唯物主義辯證觀來分析文藝活動的,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要深知新時代文藝思想扎根音樂教學活動的重要意義。只有穩固樹立馬列主義文藝觀,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的精神追求,才能真正發揮音樂教育的最大社會價值,這是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應做的最大的貢獻。百年樹木、十年樹人,新時代文藝思想的融入,就要求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堅持教書育人、德藝雙贏的教學發展理念,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培育出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這樣的人作為首要的考慮對象,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全方位發展。當然我們也可以借鑒西洋音樂文化的優良傳統,發揚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精髓,不斷加強音樂學科建設和教學方法創新,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與整合,借助學生的聰明才智和想象,使教師與學生兩者之間產生更多的溝通交流,全面將新時代音樂教學理念貫穿于整個實際教學中,使音樂藝術事業迸發出蓬勃生機。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音樂教育工作也隨著中國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和興盛,為音樂教育帶來了新的視野,也對音樂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樂教師的綜合素養是影響學生思想言行和專業水平的重要因素,各級音樂教育部門要大幅度增強對音樂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把引進最新的音樂教學思路和優秀專業師資力量放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不斷大膽創新,開拓教學思路,結合辦學實際情況,積極發揮人才優勢戰略,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更新思想觀念,注重教學思路和方式的創新。教師要在授課過程中造就學生的自主性,最大程度地把握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培養高素質的音樂人才,大膽推進文藝教育進程,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優化教學思路,開發微課、慕課等多種音樂教學形式,將新時代文藝思想融入進去,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課堂討論,形成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不斷開創音樂教學工作的新局面。
受長期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音樂教育被邊緣化的問題比較突出,重視程度嚴重不足,部分音樂教師認為音樂不用進行學業測試,所以沒有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課程重要,就按部就班、循規蹈矩,教育創新意識欠缺,仍然實行著傳統的灌輸式教育,進行填鴨式教學,與學生在新時期下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需求不相適應。新時代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已不能再對學生進行傳統的專業技能的講授,要在應對社會發展需求中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提高和拓展。音樂教學是當前學生多方面發展教育體系中極為重要的環節,它不僅僅是提高學生吹拉彈唱的能力,還對學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性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加強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指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是音樂教師專業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國音樂教育工作者應堅信人才培養的理想與信念,引導學生學習和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音樂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摸清每個學生的真實情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音樂教育資源的優化整合,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