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玉山縣以玉山廣播電視臺為主體,整合現有的廣播、電視、報刊、微信公眾號、政府網站等縣域公共媒體資源,成立玉山縣融媒體中心,歸口玉山縣委宣傳部管理。該中心制定完善了全媒體運行管理、目標責任考核和融媒體平臺安全刊播審核問責等規章制度,設置了以“中央廚房”為核心的全媒體指揮調度中心,注冊成立玉山縣吳楚融媒體傳播有限公司,實現事企分離。
玉山縣融媒體中心在重構縣級媒體建設與運行機制基礎上,堅定不移地推進媒體深度融合,著力深化媒體內部體制機制改革,致力于打造多元的傳播模式,通過強化目標任務考核、評優評先、創新宣傳方式等形式不斷提升宣傳質量,以質量促上稿,展示玉山好形象。
外宣工作亮點頻現。截至本文發稿,在上饒電視臺用稿351篇,江西電視臺用稿81篇,中央電視臺用稿12篇,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輿論支撐。2月3日、2月11日、2月18日和2月23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分別報道了玉山等地加強疫情科學防控,有序做好復工復產以及各地克服疫情影響,采取措施保障全年生產經營目標和改革任務實現。2月19日,央視《新聞直播間》以“江西玉山:全力服務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為標題,單條報道玉山縣多措并舉,全力推進企業有序復工復產。3月9日,央視《新聞直播間》報道玉山縣擴大開放恢復出口,精準施策穩外貿。3月31日,央視《新聞直播間》報道玉山縣織密防護網,積極做好初三、高三復學工作。央視《新聞聯播》《新聞直播間》先后7次關注玉山縣筑牢疫情防線,科學有序做好復工復產;《“防”字當頭玉山712個卡口筑起堅強防線》在新華網刊發,《江西玉山脫貧戶感恩支援防疫一線暖人心》在人民日報客戶端刊發,《玉山:隔離不隔情元宵送菜蔬》《玉山:為企業開辟綠色通道最快0.5個工作日辦結》等一批稿件先后在《江西日報》,江西新聞客戶端,江西廣播電視臺、學習強國江西學習平臺,《上饒日報》、上饒廣播電視臺等上級媒體刊播。
新媒體平臺宣傳風生水起。到目前為止除了傳統的報紙和電視外,玉山縣融媒體中心還在“玉山之窗”微信公眾號、“玉山之窗”客戶端、“玉山資訊”微博、“玉山之窗”抖音號等新媒體平臺上做足文章,現有抖音粉絲已達16萬。先后制作推出《今年春節不串門》《阻擊疫情嚴打造謠傳謠》《陽光雖好但請不要出門》《玉山關閉縣城各大公園避免人員聚集》《疫情防控覺悟高玉山奶奶好樣的》《武漢返鄉不隔離還暴力襲警!隔離期滿立即刑拘!》《被隔離管理的小區住戶收到甜心湯圓和暖心祝福》《媽媽隔著玻璃好想抱抱你》《玉山企業分區域分類別分批次陸續開工》等一批原創抖音短視頻。其中《拒不居家隔離,還暴力襲警,抓》這條抖音短視頻受眾關注度高、影響力廣,2月2日18時至2月3日18時24小時全網點擊量達707.6萬,點贊量17.4萬,入選江西市縣融媒體中心抗擊疫情融媒體產品全網閱讀量熱榜視頻類爆款產品。原創抖音短視頻《武漢返鄉不隔離還暴力襲警!隔離期滿立即刑拘!》2月9日18時至2月10日18時24小時全網播放量達593.3萬,點贊量7.9萬,再次入選江西市縣融媒體中心抗擊疫情融媒體產品全網閱讀量熱榜視頻類爆款產品。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等大型活動進行了全媒體多平臺現場直播,單次直播在線觀看人次達40多萬。5月27日全縣“兩會”召開,依托多元化傳播模式,中心制作了視頻、圖片、抖音等新聞產品120多條,收獲網絡傳播量超過100萬。2020年還入駐了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將本地新聞上傳到學習強國平臺上,提升影響力。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加強和改進基層宣傳思想工作、推動縣級主流宣傳輿論陣地轉型升級的戰略工程。盡管玉山縣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仍有一些難點問題需要解決。首先是體制機制障礙,主要體現在人員素質結構不合理,新人進不來,老人出不去,人才留不住。
其次是運營短板十分突出,“造血”功能缺失。縣級融媒體中心定位為事業單位,財政給予相應保障,但這種保障實際上很難覆蓋運行成本。這樣,運營短板仍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瓶頸問題。沒有造血功能全靠輸血的媒體,是不可能具備發展能力的,也無法獲得運營力傳播力影響力。
總之,縣級單位媒體資源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等社會因素影響,在技術創新、平臺建設、人才管理等方面存在困難,如何基于縣級單位現實情況,更好地整合縣域媒體資源,推進縣級融媒體建設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基于玉山的探索實踐,筆者認為深化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應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指導,堅持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在管建同步、管建并舉上下功夫,重點把握好加強頂層設計,創新人才機制,解決縣級融媒體中心存在資金不足、影響力不強、再造新聞生產流程不科學等方面的對策與建議。
第一,著力強化陣地建設,全面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根據上級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相關會議和文件精神,明確“第一責任人”職責和“直接責任人”職責,堅持黨管宣傳、黨管陣地、黨管輿論,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積極主動弘揚正能量、傳播好聲音,確保意識形態責任制落實到實處。
第二,著力深化媒體改革,推進媒體深度融合。著力深化內部體制機制改革,建立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人員招錄、績效考核、薪酬激勵和運營管理體系,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推進融合辦公、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的建設,實現平臺、渠道、人才、機制、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此外,完善考核機制。結合工作實際,探索更為人性化的績效考核制度。探索打破傳統的分配辦法,實行全新的融媒體績效考核制度,采取按崗位、業績定報酬,打破身份差別,逐步實現“同崗同責、同工同酬、優勞優酬”。
第三,著力強化作風建設,打造高素質宣傳工作隊伍。中宣部把今年確定為“宣傳工作創新年”,我們要守正創新,推動工作思路創新、方法手段創新,提升工作實效性。要積極適應媒體格局、輿論生態發生的深刻變化,大膽嘗試信息化條件下開展工作的新載體、新方式,推動宣傳思想工作更好地體現規律性、增強時代性、富于創造性。堅持把作風建設同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結合起來,同深入開展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四力”教育實踐工作結合起來,整治“怕、慢、假、庸、散”等突出問題和慢作為、不作為、假作為等現象,引導全體采編人員深入一線、深入基層,多采寫正能量、接地氣的主題宣傳稿件。同時,通過航拍比賽、記者現場采訪比賽、播音員現場主持比賽、制作比賽及廣播電視公益廣告大賽等“崗位大練兵”活動,形成“比學趕幫超”良好氛圍,培養一批能說善寫會做的崗位能手、行家里手。
第四,著力解決縣級融媒體中心存在資金不足、技術薄弱、影響力不強等問題。目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資金主要來自縣級財政支持和自主運營收入。總體上看,地方黨委和政府對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高度重視,在人、財、物上予以大力支持,但還應看到,由于受縣域市場規模較小、資金實力不強等因素制約,縣級融媒體中心僅靠自身運營實現盈利比較困難。解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資金不足問題,應堅持財政“輸血”和平臺“造血”雙管齊下。縣級融媒體中心要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依托融媒體傳播有限公司對外承接策劃活動、大型直播、攝制專題匯報片、舉辦相關活動等方式,強化自我造血功能,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推進“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體系建設,實現“新聞+政務+服務”的深度融合。更好滿足群眾的需求,讓群眾真正用起來、用得好、離不開。
第五,著力構建融合平臺,實施流程再造。圍繞“貼緊中心、貼近民生、貼住用戶”的工作理念,立足本土,精準推送,實現多渠道傳播主流聲音,多時空展現本地要聞,多形式報道時政要聞,多平臺處置突發事件,多角度關注民生動態,多層次提升互動效果,多舉措擴大社會影響”的目標,每天實時進行內容更新。將傳統廣電媒體“單一、定向、固定”的傳播方式和相對簡單的節目形式變為新興媒體“多屏、移動、社交”的融合傳播方式和多樣態融合產品,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維擴散、多元傳播”。實現區域內的最大范圍傳播,提升主流媒體在網絡空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同時,要積極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建立完善激勵機制,吸引更多專業技術人才投身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
融合就是媒體體制機制的一場根本性改革,問題和困難在所難免。只有深入推進融合,才能真正做到水乳交融,才能真正實現“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同時,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還要突出縣級融媒體“黨媒姓黨”的原則,應當旗幟鮮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堅守社會責任,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