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苦 丁
黑天鵝的影響還在延續,未來能否有爆款主控作品輸出,將成為影響上市影企業績表現的重要因素。

近日,各大上市影企2019 年業績預告如約而至。總體來看,受行業黑天鵝事件延續的影響,A 股影企去年的財務狀況大多不容樂觀。這之中既有芒果超媒這樣成績出彩的新銳勢力,也有華誼兄弟等愁云慘淡的老牌機構,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延續2018 年黑天鵝事件的影響,A 股影企2019 年的日子普遍不太好過。
老大哥萬達電影首當其沖。據其2019 業績預報顯示,報告期內,萬達電影實現營業收入155.99 億,較上年同期下滑4.2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為-47.2億,比上年同期下降324.5%。
萬達電影凈利潤的大幅虧損,與大規模商譽減值不無關系。早在發布業績預告時,萬達就已經透露了45億至55 億的商譽減值準備。最終,萬達在2019 年計提了商譽減值準備及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約59 億元。扣除該影響后,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8億元,盈利能力在眾影企中還是名列前茅。除此之外,該公司控股子公司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報告期內因主投主控影片較少且部分票房不及預期,也是凈利潤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華誼兄弟同樣也在虧損之列。2019 年,號稱聚焦“電影+實景”新商業模式的華誼兄弟對業務結構、資產結構進行了全面主動調整,但反映出來的數據卻并不理想。報告期內,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1 億,同去上年同期下滑40.5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為-39.6 億,比上年同期下降262.56%。報告期內,華誼主投主控爆款影片缺失,成為其全年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另外,華誼下大力氣投入的實景娛樂產業進入深耕時期,使得該公司近兩年的轉型之路更為坎坷。值得注意的是,華誼已經連續兩年虧損。如果2020 年未能實現扭虧,則該公司將面臨退市風險。
不過,2020 年華誼也并非“毫無準備”。除了備受期待的《八佰》外, 該公司的片單上還有根據現象級手游改編的電影《侍神令》、陸川導演的新片《749 局》、周星馳的《美人魚2》以及賈樟柯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可謂看點頗多——現在最大的不確定性或許在于疫情對影院生意的影響將會持續到什么時候。
華誼兄弟“壓力山大”,同為老牌上市影企的光線傳媒則賺得盆滿缽滿。在上游電影公司里,光線是表現最好的企業之一。報告期內,光線傳媒營業總收入28.18億,同去上年同期增加8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為9.53 億,同比去年同期下滑30.57%,而該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上年同期出售所持有的新麗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股權產生的投資收益較多,導致2018 年利潤高于正常水平。
光線方面表示,營業收入的大幅提升,是因為電影業務利潤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報告期內,光線參與投資、發行或協助推廣的影片共18 部,總票房為138.67 億元。其中《瘋狂的外星人》《千與千尋》《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和我的祖國》《誤殺》等都取得了優異的票房成績。而最大的功臣非《哪吒》莫屬,根據光線傳媒2019 年7 月29 日發布的公告顯示,當時《哪吒》8.99億元的票房已經可以為其帶來大約2.03 億元至2.43 億元的營收。由此推算,《哪吒》最終50.13 億的票房,或為光線創造的營收約11.31 億至13.55 億。
在眾多上市影企中,還有一家較為引人關注的公司,那便是新文化。自從1 月15 日晚新文化發布公告稱,公司與美腕(上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李佳琦的經紀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后,新文化就一躍成為“網紅概念股”,連續數日漲停。
但新文化2019 的業績并不算十分理想。據2019 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6.73億元,同比減少16.4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由盈轉虧,虧損規模為8.64 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33.13%。
當然,市場上的影視企業也不全在虧損。華錄百納去年便實現了扭虧為盈。公司營業利潤1.27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3.8%,利潤總額和歸母凈利潤也都出現了超過100%的上漲。該公司業績快報認為,《東宮》《讀心》《不負時光》《喬安你好》等劇集的播出是利潤上升的重要原因。
作為電視劇行業的龍頭企業,華策影視2019 年度的凈利潤為負,年報快報首次出現虧損。除此之外,華策營業總收入也下跌過半,歸母凈利潤甚至比去年下降超700%。
對于如此慘淡的成績,華策在業績快報中給出了簡要解釋:“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和應收賬款大幅降低,同時公司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8.4 億元,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約1.8 億元,計提存貨減值準備約1.3 億元,從而造成全年利潤虧損,凈資產降低。”至于對哪些子公司計提商譽減值,對哪些項目計提存貨減值,華策尚未給出明確解釋。
同病相憐的還有受《巴清傳》等項目影響的唐德影視。盡管在去年,唐德投資拍攝的《因法之名》《北部灣人家》等電視劇播出讓其獲得了一部分收益,但《巴清傳》仍是公司的拖累。據該公司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唐德影視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均為負值:其中營業總收入-3.2 億元,較上年減少6.9 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12 萬元,較上年增加8.9 億元。
在業績快報里,唐德亦對虧損進行了解釋:“主要是由于本期公司就電視劇《巴清傳》版權轉讓事宜,進行了一系列財務操作。而本期其他業務,如《因法之名》、《北部灣人家》的發行收入、電視劇《十年三月三十日》版權轉讓收入和部分項目的劇本版權收入,金額不足以抵消《巴清傳》項目營業收入沖回的影響。”
另外一邊,老牌影視公司慈文傳媒則在去年轉虧為盈,預計盈利1.6 億至2.1 億,是幾家頭部電視劇公司中唯一沒有虧損的上市公司。而“網臺聯動”、“拓展付費模式網生內容”等原因是其盈利的關鍵。
相比之下,芒果超媒的業績則更為亮眼。2019 年,該公司實現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雙雙大幅增長。其中,營收125.23 億元,同比增長29.63%;歸母凈利潤11.57 億元,同比增長33.62%。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旗下芒果TV 實現營業收入81.09 億元,同比增長44.63%,年末有效會員數超過1,800 萬,會員業務增幅超過100%。
事實上,從2019 年至今,芒果超媒的股價已經翻番,在近兩年影視行業整體波動的情況下,芒果超媒依然依靠著自身價值,持續健康發展。
總得來看,上期影企虧多盈少,行業仍然處在調整的大環境之中。而在虧損的企業中,包括華策影視、北京文化、 唐德影視等一線龍頭影視企業都在去年對商譽、存貨等進行了減值計提。
從財務指標上判斷,對商譽進行計提減值是比較公允審慎的行為,短期可能影響公司的財務指標,但長期來看,應是企業回歸良性發展的表現。前景未知的情況下,一些企業索性選擇一次性計提大筆商譽,擠破所有泡沫,以斷尾求生式的發展策略“犧牲”一年的財務報表,讓未來年度可以輕裝前行。
相信在泡沫“戳破”之后,逐漸回歸理性的資本和專注優質內容的影視企業將被保留下來,合力為市場和觀眾奉獻更加高品質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