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君錕
誕生于福建省福州的軟木畫工藝,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名揚海內外,這種藝術表現形式不僅是福建地區的重要藝術遺產,也是福建人民生活智慧的體現。近幾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軟木畫這一民間藝術面臨著新的發展以及挑戰,軟木畫的興衰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傳統工藝美術正在經歷的流變以及發展,以軟木畫的興衰了解工藝美術的傳承發展,能夠更好地在當代傳承我國工藝美術,讓這門藝術可以綻放出生機勃勃的活力。
福州軟木畫是一種基于樹皮的皮層進行創作的藝術表現形式,軟木畫所采用的樹皮材料是盛產于南歐、北歐和阿拉伯地區的栓皮櫟樹,這種樹皮材質松軟且富有一定的彈性,軟木畫在繪制上融合了中國雕刻的相關技法,在圓雕、浮雕、透雕、微雕中吸取雕刻的靈感,同時也借鑒了中國民間刻紙和剪紙的相關技法。在創作上,軟木畫的匠人會先取一塊軟木木材,將其切片之后雕刻上花草樹木、亭臺樓閣等,雕刻結束后再將樹皮粘在襯紙上。軟木畫具有一定的立體觀感,在進行裝裱后,這種獨特的藝術品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不易脫膠和腐蝕。在藝術創作中,軟木畫匠人們也從中國古典建筑藝術中汲取了精華和靈感,將園林中常用的框景手法,與中國水墨畫中的留白和意境相融合,經過裝裱后的軟木畫能在小小的方寸之中展現出特有的藝術層次和深遠意境,令人過目不忘。
從軟木畫的起源形式上可以發現其是對中國木雕工藝的延伸,并且在發展和傳承的過程中與歐洲西方文化進行了結合,這種藝術形式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與藝術價值。在清末民國時期,福州的木雕名師將傳統的雕刻技法和剪紙藝術創作方法融于軟木畫的創作中,在軟木片上進行精雕細刻,軟木畫正式宣告誕生。20世紀30年代,福州城內成立了第一家軟木畫門店,從此軟木畫這種新型的藝術創作形式開始正式登上民間藝術的舞臺。1953年之后,從事軟木畫創作的大師能人不斷涌現,福州市工藝木畫廠、工藝美術廠、環城工藝美術廠等生產單位成立,更多的人加入軟木畫創作的行列中,甚至很多家庭都以軟木畫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很多家庭式的作坊成為軟木畫創作的主力,也意味著軟木畫發展的鼎盛時期到來。福州的西園村人人都會繪制軟木畫,甚至有民間諺語說:“只要能夠拿得起筷子,就能繪制軟木畫。”
軟木畫除了具備一定的藝術價值之外,也是經濟文化的有效推動力。20世紀50年代初,福州軟木畫產業總產值不過十幾萬元,從業人數也沒有超過百人,到了20世紀80年代,福州從事軟木畫創作的人員已經超過了15000多人,總產值也達到了5000萬元以上。彼時福州的軟木畫已經暢銷全球60多個國家,也成為福建省外貿出口創匯率最高的產品之一。
軟木畫的蓬勃發展也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朱德、董必武等領導人都曾經來到福州參觀工藝木畫廠,并對軟木畫的創作寄予厚望和肯定。在我國工藝美術的諸多獎項和展覽中,軟木畫也大放異彩,作品《平湖秋月》《蘇州園林》《萬里長城》等都獲得了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項,還有一些優秀的作品進入人民大會堂進行長期展出。軟木畫同樣也是我國和其他國家進行對外交流的重要載體,我國領導人曾經將軟木畫贈送給金正日等外國領導人和國際友人[1]。從這個層面上看,福州軟木畫所承載的內涵不僅僅是文化藝術層面的,也包括中國對世界和平的期盼以及祝福。軟木畫對于中國外交來說貢獻巨大,很多精品軟木畫作品已進入了博物館永久收藏。國內如臺北故宮博物院、福建博物院,其中都有軟木畫經典作品的呈現。
從誕生發展到繁榮昌盛,軟木畫已經經歷了近百年的時間,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軟木畫這種藝術形式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具體來看,軟木畫在傳承上存在著一定的缺口,傳承人越來越少,從事軟木畫行業的匠人不斷縮水,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軟木畫行業的衰敗[2]。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經受著來自西方的經濟制裁,導致我國的外貿行業較為被動,原本依賴于出口獲得經濟效益的軟木畫行業也由此大規模蕭條,很多廠家利益受損,為了獲取利潤,在材料上偷工減料,甚至通過一味地壓價擾亂了市場價格。軟木畫的次品大量充斥在市場之中,不僅使軟木畫名譽受損,也讓大眾心中對軟木畫的藝術價值持否定態度。
軟木畫產業出現衰退之后,相關部門并沒有針對軟木畫進行相關的監管,導致軟木畫行業長期處于一蹶不振的狀態中。很多歷史悠久的工藝木畫廠倒閉,原本擅長軟木畫的大師封刀轉行,一些以軟木畫為生的家庭作坊也重新務農不再進行軟木畫的生產。巔峰時期的軟木畫創作人數也是縮減為當下不到百人,在困境面前,軟木畫行業應當何去何從,這是每一位身兼軟木畫傳承重任的匠人需要嚴肅思考的問題。
商業社會人們對于利潤的盲目追求也為手工藝市場的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原本極具特色的福州本土工藝美術產業,在商業經濟的沖擊下,很多工藝美術品已經面臨失傳的風險[3]。例如,福州原本聞名已久的油紙傘當下已無人問津,很多年輕人也不清楚軟木畫為何物,雖然市場中有著一些軟木畫的作品,但是多出自粗制濫造的小作坊之中,這些軟木畫并沒有藝人的匠心注入,從事軟木畫行業的藝人仍然是較早的那一批,很少有年輕人從事軟木畫制作,福州軟木畫行業正在面臨著斷層的危險。

《蒼松壽古》
當今,福州軟木畫行業如何實現傳承和發展,需要福州傳統工藝美術從業人員能夠站在時代的高度,在保護軟木畫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傳承。軟木畫扎根于福州地區,是極具地域民俗特色的文化展現形式,作為一種民俗作品,不能將軟木畫和巧奪天工的藝術品相比較,軟木畫中所蘊含的更多是當地人民群眾的審美價值追求以及智慧體現。為了在當代更好地傳承軟木畫藝術,要將這種藝術形式和福州人民的生活融合起來,在本地先做到發揚光大[4]。面對著商業化浪潮對于軟木畫的負面影響,工藝美術管理機構要能加強對福州軟木畫的挖掘以及保護,通過扶持相關產業,建立軟木畫藝術館,讓老一輩軟木畫藝人能夠重新出山,以學院教育的方式為軟木畫積極培養后續人才。軟木畫的創作也要遵循市場發展規律,主動與當下流行元素進行整合,推出文化創意產品,只有主動地走向市場,才能更好地促進軟木畫產業實現發展和壯大。
綜上所述,在分析和探討軟木畫行業興衰發展歷程的過程中,手工藝從業者要清晰地認識到市場經濟對民間工藝美術的直接影響。順應時代進行轉變,不斷拓寬工藝美術文化的傳承體系,讓工藝文化和人民的生活進行深度整合,將工藝美術和文化釀就成人們生活中的審美自覺,這樣才能應對來自時代的挑戰,更好地促進我國民間工藝美術走向更為廣闊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