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對深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的幾點方法論思考*

2020-11-15 20:15:26馮玉軍
現代國際關系 2020年5期

馮玉軍

[內容提要] 在世界處于大變局之際,中國的國際問題亟需提升研究水平,為中國的和平發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撐。而改進方法論是突破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塬狀態”,以科學咨詢支撐科學決策、以科學決策引領科學發展的重要路徑。針對目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領域存在的突出癥結,走出思維誤區、擺脫“偽命題”、樹立復合性思維和實現“歷史回歸”應成為深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的重要方法論選項。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格局、世界秩序、經濟發展以及社會思潮都與以往有著極大的不同。與此同時, 中國也正加速走向國際舞臺中心,其在地區和全球層面所產生的影響和引發的反應是強烈而又廣泛的。這也決定了當下及未來一個時期中國崛起的地區和國際環境要遠比前些年復雜,戰略機遇前所未有、戰略風險也前所未有。亂云飛渡之際,如何正確地把握世界發展趨勢,全方位了解競爭與合作的對象并為正確決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界的歷史性重任。

但不能不遺憾地說,目前中國的國際問題研究與國家和人民的需求似乎并不相稱。曾幾何時,中國的國際問題學界為西方舶來的各種“主義”、“流派”、“范式”所充斥,“言必稱希臘”;近年來,一些大而空洞的概念、口號又大行其道,外國人聽不懂,中國人不明白。中國國際問題研究的諸多亂象在很大程度上是方法論缺失、錯誤導致的。因此,要整體性地提升中國國際問題研究的水平,并使之切實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就必須從改進國際問題的研究方法入手。

一、走出思維誤區

大千世界的變化是快速、復雜、深刻的,而人類的認知過程與思維方式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永遠是一個不斷趨近于真理的動態過程。在此過程中,如何突破狹隘、僵化、陳舊思維方式的束縛,更全面、準確地把握世界變化的脈動,是從事國際問題研究,也是作出正確戰略決策的重要前提。

把握世界脈動,要突破僵化教條的思維誤區,避免刻舟求劍,力求明察秋毫,見微知著。世界發展唯一不變的規律就是“變”,世界時刻在變,常變常新,人類認知相對于世界變化總是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然而,風起于青萍之末,任何重大的戰略變化都會有細微征兆。要突破思維慣性和滯后性,增強研究的敏感性與洞察力。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人們看到了美國在金融危機中所受到的重創,看到了美國的政治極化和社會分化,看到了前所未有的“特朗普現象”和美國“退群”,據此得出了“美國加速衰落”的結論。但很多人沒有關注或者有意忽略了另外的重要信息——美國在受到重創之后,正在逐漸進行自我修復。美國經濟在經歷了2008年的小幅衰退后,從2009年就開始了長達十年且年均增速接近3%的增長,(1)“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https://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19/02/weodata/index.aspx.(上網時間:2020年3月10日)這對于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而言是相當不俗的表現。更為重要的是,美國還在對世界未來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新能源、新工業和新軍事革命當中占據潮頭。在能源領域,“頁巖革命”使美國已經超越沙特和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大油氣生產國,(2)“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9, ” https://www.bp.com/content/dam/bp/business-sites/en/global/corporate/pdfs/energy-economics/statistical-review/bp-stats-review-2019-full-report.pdf. (上網時間:2020年3月10日)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能源獨立”,而且正積極謀求擴大油氣出口,其對國際油氣市場和世界能源地緣政治帶來的沖擊是歷史性的;在工業與技術領域,奧巴馬執政時期推行的一系列產業政策改革,以及特朗普上臺后推行的減稅等政策促使國際資本和高端制造業向美國回流,美國所擁有的科技與工業制造業優勢依然巨大(3)“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9,” 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The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19.pdf. (上網時間:2020年3月10日);在軍事領域,盡管美國戰略界不斷渲染中俄軍力擴展對其構成的挑戰,但美國在核武器現代化、反導防御、高超音速武器、網絡戰、人工智能軍事化等重要領域依然占據潮頭,7000多億美元的軍費開支更是令任何對手都無法與其比肩。(4)“Military Expenditure by Country as Percentage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https://www.sipri.org/databases/milex. (上網時間:2020年3月10日)這一切都意味著,盡管美國國內政治分野加劇、兩黨政治斗爭激烈,但美國的綜合國力并未實質性衰減,斷言“美國衰落”似乎為時過早。未來一個時期,我們可能看到美國綜合國力一定程度的反彈,也可以預見到美國霸權行為在“美國優先”的旗號之下強勢回歸,預見到美國對外行為的更加咄咄逼人。

更為重要的是,在評判國家實力的時候,我們早就應該從方法論上反思和超越過于簡單、粗放的總指標——如國內生產總值、軍事支出和國家能力綜合指標(CINC)——模式了。因為這些指數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測量國家擁有的資源規模,而忽略了國家的成本和資源利用效率問題,這自然會導致夸大人口大國的實力水平。美國塔夫茨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研究員邁克爾·貝克利認為,國家實力是減去成本之后的凈資源。這里的成本可以包括生產成本、福利成本和安全成本。生產成本指國家為了獲得經濟和軍事產出必須投入的資源,經濟上包括消耗的原材料和產生的污染等,軍事上指為了訓練軍隊和研發先進軍事裝備而付出的成本;福利成本指國家用于維持人們生活的成本,如食物、醫療、社會保障和教育;安全成本指政府為了維護政權、打擊犯罪和對外防御而支付的成本。顯然,生產、福利和安全成本都消耗了大量資源,衡量國家實力必須去掉這些成本。因此,他提出了應該使用凈指標即“GDP×人均GDP指標”。GDP可以體現國家經濟和軍事產出的總規模,而人均GDP則反映了經濟和軍事的效率,將二者綜合起來便可以囊括凈資源的規模和利用效率這兩個重要維度,從而可以更加準確地測量國家實力。(5)Michael Beckley, “The Power of Nations: Measuring What Matter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018(43). No.2, pp.7-44.作者通過三種方法對比國際政治中總資源和凈資源的區別:一是對大國競爭案例進行檢驗。選取案例的標準是兩個大國長期競爭,且一國在總資源上占優勢,另一國在凈資源上占優勢;二是使用大量數據來評估上述指標(GDP、CINC、GDP×人均GDP)在預測國際沖突和戰爭結果時的準確性;三是用三種衡量指標復制了部分現有的國際關系模型,分別測算三種指標的樣本內適合度。結果表明,“GDP×人均GDP”的指標適合度和解釋能力遠高于GDP和CINC指標。

世界變化的本身異常復雜,更何況目前為達成特定目的而展開的信息戰、宣傳戰、心理戰以及混合戰此起彼伏,各種障眼法、迷魂陣不一而足,眼見并非為實。因此,把握世界脈動,要突破簡單化的思維誤區,避免人云亦云,力求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6)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突出強調,“指揮員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偵察手段,將偵察得來的敵方情況的各種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加上去,研究雙方的對比和相互的關系,因而構成判斷,定下決心,作出計劃,——這是軍事家在作出每一個戰略、戰役或戰斗的計劃之前的一個整個的認識情況的過程。”參見《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第170~244頁。一段時間以來,有關美元國際地位的問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一些人對美元資產在俄羅斯國際儲備中的份額急劇下降及黃金、歐元和人民幣所占份額相應上升的現象作出了過于政治化的解讀,他們認為這是世界“去美元化”的又一證明,表明了美元的國際地位在進一步衰落。但如果對比美國和俄羅斯兩國的金融實力,以及近年來雙方的金融博弈,特別是考察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外匯交易以及國際貿易結算中的全面數據,(7)實際上,到2017年年底,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美元的市場份額約為11萬億美元,占比為63%。“Currency Composition o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COFER) Serie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http://data.imf.org /?sk=e6a5f467-c14b-4aa8-9f6d-5a09ec4e62a4; 在一些實行固定匯率或管理匯率制國家中,美元占比65%,即美元仍然是主要的錨定貨幣,而這些國家約占世界GDP的75%左右。“Major Foreign Holders of Treasury Securities Series from the Treasury International Capital Reporting System of the U.S. Treasury Department,” http://ticdata.treasury.gov/Publish/mfh.txt ; 88%的外匯交易量和至少40%美國以外國家進口發票中都是美元。此外,62%的國際債券發行、49%的所有債券發行,以及48%的跨境銀行債權都是用美元計價。“European Central Bank, The International Role of the Euro- June 2018, ” https://www.ecb.europa.eu/pub/ire/html/ecb.ire201806.en.html.(上網時間:2020年3月10日)就不能不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這不是俄羅斯信心滿滿的“去美元化”,而是迫不得已的“避險措施”。其真實的涵義在于,在受到美國強力金融制裁且擔心被踢出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背景下,俄羅斯不得不盡量減少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以防在極端情況下遭受更大損失。更何況,當時美聯儲的加息政策日益明朗,這意味著包括美國政府債券在內的債券價格勢將縮水。在此情況下,俄羅斯壓縮美元資產完全是一種理性的“經濟行為”,而不是具有高度政治意味的“去美元化”。

把握世界脈動,要突破孤立、靜止、片面的機械唯物論思維誤區,走出非黑即白、非好即壞、非敵即友的“二元論”陷阱,以復合性思維觀察世界。在這方面,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有關國際問題的傳世之作,如《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沙皇俄國政府的對外政策》、《十八世紀外交史內幕》、《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等以高屋建瓴的戰略視野、深邃的歷史洞察力給我們今天的國際問題研究樹立了值得認真學習的典范。就方法論而言,他們非常重視從全局、整體和聯系當中把握事物的全貌和本質。正如列寧所指出的:“社會生活現象極其復雜,隨時都可以找到任何數量的例子或個別的材料來證實任何一個論點”,“在社會現象領域,沒有哪種方法比胡亂抽出一些個別事實和玩弄實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腳的了。挑選任何例子是毫不費勁的,但這沒有任何意義,或者有純粹消極的意義,因為問題完全在于,每一個別情況都有其具體的歷史環境。如果從事實的整體上、從它們的聯系中去掌握事實,那么,事實不僅是‘頑強的東西’,而且是絕對確鑿的證據。”(8)列寧:《列寧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64頁。

中國老一輩的國際關系學者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的陳啟達先生突出強調,要充分研究客觀世界存在著的多維辯證關系。這種多維辯證關系在國際問題領域中主要表現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階級因素與非階級因素之間、歷史的繼承性與歷史的變異性之間、正面因素與反面因素之間、主要矛盾與非主要矛盾之間、宏觀與微觀之間、性質與數量之間、內因與外因之間、共性與特性之間”,他強調“正確的研究方法應該全面地掌握這九對關系的兩個方面,而不能忽視其中任何一個方面。”(9)參見陳啟達:《多維的世界與多維的思維》,時事出版社,1999年,第3頁。這種全面考察、相互聯系的方法對于破解孤立、片面、僵化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式是十分有益的。

與以復合性思維觀察世界的方法相對應的實踐行為,是用多元平衡手段處理外交事務。在國際議事日程日益復雜、多重博弈趨于緊張的現實面前,不選邊站隊、搞多元平衡成為絕大多數國家的務實外交選擇。在經歷了克里米亞危機的西方制裁之后,普京實際上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美國已經衰落”、“多極化已成現實”等戰略認知,開始回歸實用主義,一面謀求調整、改善與西方的關系,一面加速“向東轉”以從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獲取更多實際好處;埃爾多安在重重壓力面前,不得不委曲求全,一方面與俄羅斯握手言和并在敘利亞問題上相互利用,另一方面主動調整對美歐關系,避免與西方關系全面惡化;而沙特阿拉伯、哈薩克斯坦等中等強國也在縱橫捭闔,以多元平衡外交獲取更多實際利益。

反觀中國的國際問題研究學界,一些人簡單地套用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的概念,教條化地把中美關系歸結為“零和博弈”,以“美帝亡我之心不死”作為認知和研究起點,否定主動作為的可能、否定外交談判的空間,結論必然是落入“修昔底德陷阱”。這種學術思想的蒼白、機械,和官僚機器“屁股決定腦袋”“寧左勿右”“怠政”的習氣相混合,導致的結果就是“中美必有一戰”的宿命論,從根本上限制了中國的政策選擇空間,將把中美關系推向沖突不斷升級、最終走向“新冷戰”的深淵!

把握世界脈動,要走出陰謀論思維誤區,以扎實深入的研究把握國際大勢背后的真相與規律。陰謀論的認識論基礎是不可知論,反映的是其鼓噪者的懶惰和無知。2014年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不少人斷言這是美國和沙特聯手打壓俄羅斯的地緣政治陰謀。但實際上,這是美國“頁巖革命”導致的后果:隨著美國非常規油氣田的大規模開發,國際油氣市場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局面,傳統油氣出口國沙特、俄羅斯起初為爭奪市場份額競相壓價銷售,繼而又為避免惡性競爭而聯手“限產保價”。這才有了以前無法想象的“歐佩克+”,才有了在敘利亞問題上立場相左的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沙特王儲薩勒曼在2018年G20阿根廷峰會上擊掌相慶的離奇場面。

二、樹立復合性思維

當今世界,最大的特征就是“變”。變的速度加快、變的幅度增強、變的方向調整、變得更加復雜而難以捉摸。但無論世界變得如何復雜,人類的理性需要理解之,國家的決策需要理解之。因此,就出現了兩個相互關聯的問題:一是要清楚今天的世界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二是要調整我們的認知框架,用復合性思維來觀察、理解、認知日益復雜的世界。

當代國際關系的首要變化在于議事日程更趨復雜。與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雅爾塔體系下地緣政治、大國關系主導國際關系不同,當代國際關系的內容極大豐富了,技術進步、人口增減、金融安全、氣候變化、全球治理、人文互動、宗教因素都成為國際關系的重要構成要素,而且這些要素本身及其相互關系都是多向度、多維度甚至是“相反相成”的:全球化既帶來了世界經濟、全球福利的普遍增長,同時也帶來了不同國家、不同社群之間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利益訴求進一步分化,進而導致了全球性的保守主義和民粹主義回潮;在全球性挑戰更加突出、推進各領域全球治理的必要性日益凸現之際,二戰后形成的國際規制卻已無法有效治理全球性難題。但與此同時,構建全球治理新規則、新機制的努力卻遠未達成共識,因而出現了大量的“治理真空”;全球化條件下,各國間的相互依賴毫無疑問地深化了,但這種相互依賴往往是不平衡的,收益是不對稱的。以往,人們更多強調相互依賴和互利雙贏。而當下,這種相互依賴和收益的不平衡性卻成為了國際關系中矛盾、沖突甚至局部戰爭的重要誘因。(10)馮玉軍:“國際形勢新變化與中國的戰略選擇”,《現代國際關系》,2017年第3期,第9~15頁。

第二個變化在于國際關系行為主體更加多元。冷戰結束后,民族國家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曾經相對下降,全球化浪潮一度高漲。但近年來,國家主義卻在世界政治中重新抬頭。全球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較前受阻,“國家間政治”再次回潮。與此同時,國際組織、跨國公司、宗教派別、利益集團、部族團體甚至個人等非國家行為體都在對國際事務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不能把國際事務再視為“小薄餅”,而是要看作“多層蛋糕”。要在多層次上來觀察當代國際關系體系,國際層面、國家層面、集團層面、個人層面的諸現象都需要深入剖析。

第三個變化在于國際關系的運行方式更加復雜。一方面,隨著網絡技術特別是社交媒體的廣泛運用,國際信息空間既高度趨同、即時,又高度混亂、魚龍混雜。各種“假消息”“假新聞”滿天飛,“可控混亂”與“混合戰爭”大行其道。另一方面,在大規模戰爭風險下降的同時,各種制裁戰、金融戰、宣傳戰、心理戰、情報戰以及多形式、新形態的地區沖突卻甚囂塵上,國際關系體系呈現出高頻振蕩的不穩定狀態。

認識復雜世界需要復合性思維。這種復合性思維必然不同于傳統的線性思維,簡單地認為世界發展只有一種可能、一種方式、一條軌道。要擺脫“牛頓力學”的思維定式,理解相對論有關“時空是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系”這一命題在國際關系中的流變,充分認識到世界不是線性發展的,而是復雜的“多元多次方程”;世界是多彩多姿的,要把當代國際關系放在多棱鏡而非老花鏡、近視鏡和有色眼鏡下細心觀察,唯有如此,才能看到其七色光譜和斑斕底色;世界是混沌的,不是非黑即白、不是非好即壞,不能用冷戰時期的“陣營思維”來處理對外關系,“一條線、一大片”式的寫意手法已經無法適應當今需要“精細化”計算的戰略需求。

這種復合性思維必然是開放的體系。不僅需要從自身經驗和判斷出發,更要善于傾聽他者的聲音;不僅要關注當下,更要關注歷史與未來;不能僅僅就事論事,就政治談政治、就經濟談經濟,而是要看到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社會等不同要素之間的復雜關系與多頻互動;不能把國內事務與國際關系相互割裂,而是要深刻認識到內外兩個大局的深度互動,甚至兩個大局渾然一體,難以區分。

這種復合性思維應該是由歷史發展、世界比較以及中國利益三維坐標共同組成的立體化體系。理解復雜世界,必須正確處理好理論和歷史的關系。很多人拿著抽象的理論去閹割現實,而沒有將當今世界放在歷史長河中來考察,這是萬萬要不得的。我們不能完全不要理論,但在理論和歷史之間,可能歷史鏡鑒要比抽象的理論更加重要;理解復雜世界,一定要看清人類文明發展大勢,唯其如此,才能在世界體系的坐標中找準我者與他者的真正位置;更重要的一點是,對于中國來說,任何時候都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理解復雜世界、處理對外事務的根本出發點是維護和擴展中國的國家利益。(11)馮玉軍:“對俄羅斯問題研究方法的幾點思考”,《俄羅斯學刊》,2015年第2期,第6~7頁。否則,我們的研究就可能找不到方向,甚至可能會走入歧途。在國際形勢亂云飛渡的當下,實現從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向理性現實主義的回歸,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三、擺脫偽命題

國際關系中的各種現象縱橫交錯,國際問題研究也經常被不同類型的偽命題所困擾。

作為哲學和邏輯學概念,偽命題有其自身的界定。維特根斯坦繼承了貝克萊、休謨的經驗主義學說,將所判斷的內容不屬于“真實世界”的命題,如形而上學命題、神學命題、倫理學命題以及美學命題甚至邏輯學、數學、自然科學中的推演部分所涉及到的命題定義為“無意義命題”。維也納學派的重要成員艾耶爾將命題分為“真命題”和“偽命題”。“真命題”包括永真性、由邏輯來保證的先天分析命題和對事實進行陳述的后天綜合命題,“偽命題”則對應著“無意義命題”。邏輯實證主義對于真偽命題的劃分標準是證實原則,而可證實性可分為實踐的可證實性和原則的可證實性。波普爾等理性批判主義者又提出科學和非科學劃分的證偽原則,認為非科學的本質不在于其正確與否,而在于其不可證偽性。證偽主義應采用試錯法,試錯法對理論的修改和完善是沒有止境的,試錯法的結果只能是一個較好的假說,但不是最好的假說。最好的假說是終極真理的代名詞,和科學精神相悖。

與作為嚴謹的專業哲學術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今天我們所說的偽命題通常是指不真實的命題,既指該命題不符合客觀事實和科學道理,也指無法斷定其真假,既非先天分析命題、也非后天綜合命題的“無意義命題”。實際上,它包含了無實質意義的偽概念、不成立的偽問題和無法證實或證偽的偽陳述等多種含義。

時至今日,在國際問題研究領域仍然流傳著形形色色的偽命題,道聽途說、以訛傳訛,不僅干擾學術研究、耽誤學生獲取知識、影響民眾理解世界,甚至誤導國家決策。

在諸多國際關系偽命題中,一些耳熟能詳的地緣政治理論也存在巨大爭議。比如,麥金德有關“誰統治了東歐,誰就統治了歐亞大陸腹地;誰統治了歐亞大陸腹地,誰就統治了世界島;誰統治了世界島,誰就統治世界”(12)[英]麥金德著,林爾蔚、陳江譯:《歷史的地理樞紐》,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3頁。的論斷不僅被諸多學者所引用,甚至被一些國家作為制訂對外政策的理論支撐。大英帝國和沙皇俄國曾為爭奪“世界島”展開了驚心動魄的“大博弈”,(13)參見[英]彼得·霍普柯克著,張望、岸青譯:《大博弈:英俄帝國中亞爭霸戰》,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年;Леонтьев Михаил.Большая Игра. Москва : АСТ ;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 Астрель-СПб, 2009.德國地緣政治學家豪斯霍費爾也推出了控制“世界島”計劃,并被納粹德國奉為發動侵略戰爭的圭臬。(14)丁力:“豪斯霍費爾與德國地緣政治學”,《經濟觀察報》,2010年2月21日。即使在當下,當涉及有關阿富汗、中亞、中東事務以及俄美關系問題時,也經常聽到一些學者言必引這一地緣政治學說的“金科玉律”。然而,麥金德的三段論推理本身就是一個包含偽概念的巨大邏輯陷阱:究竟哪里是“世界島”、誰能清晰確定它的范圍?誰、怎樣、何時可以占據“世界島”?如何才能證實或者證偽“統治了世界島就可以統治世界”?這一切,都是一筆糊涂賬。

較之地緣政治理論的明顯缺陷,石油峰值論和增長極限論由于放大了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而備受推崇,但實際上,其理論假設也大有可以推敲之處。石油峰值論源于20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石油地質學家哈伯特發現的礦物資源“鐘形曲線”規律。他認為,作為不可再生資源,任何地區的石油產量都會達到最高點,石油峰值是指某一區域(全球、地區、國家、油區等)石油產量的最大值及其來臨的時間,達到峰值后該地區的石油產量將不可避免地開始下降。羅馬俱樂部于1972年發布的《增長的極限》報告斷言,由于石油等自然資源的供給是有限的,因而經濟增長不可能無限持續下去。(15)參見[美]丹尼斯·米都斯等著,李寶恒譯:《增長的極限:羅馬俱樂部關于人類困境的報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這兩種理論假設帶有濃厚的消極悲觀色彩,是未來學悲觀派的典型代表。如果按照他們的假設,人類真的應該盡早制訂“流浪地球”計劃了。這兩種假設的理論及社會價值在于關注了特定資源的總體有限性,并提出了通過對全球性問題的系統研究,提高公眾全球意識,改善全球治理,從而使人類擺脫所面臨困境的必要性。但其方法論的缺陷在于“靜止、孤立、封閉地研究和看待事物,對戰術接替和戰略接替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16)張抗:“從哈伯特的兩次石油峰值預測說起”,《石油科技論壇》,2008年第6期。忽視了自然資源的無限可能性和人類推動技術進步的主觀能動性。實際上,一方面,技術進步使人類開發利用石油資源的可能性不斷提升,近年來頁巖革命所帶來的世界能源市場劇變即是明證,沒有人能夠預測“石油峰值”何時到來;另一方面,技術進步使人類不斷掌握利用非常規碳氫化合物(如可燃冰)、太陽能、風能、氫能的能力,從理論上講,人類擁有利用自然資源的無限可能,除非海枯石爛、太陽爆炸。

多年來經常被一些戰略界人士提及的“馬六甲困局”實際上也是明顯的偽命題。這一推斷認為,馬六甲海峽是中國能源供應的“海上生命線”,但中國海軍鞭長莫及。一旦出現意外,將給中國的能源安全造成極大威脅,“誰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和印度洋,誰就能隨時切斷中國的能源命脈”。基于這種認識,數條陸上石油管道得以修建或者提上議事日程。推進能源進口多元化是一項明智的決策,但如果以“馬六甲困局”作為決策前提,卻實在是讓人啼笑皆非:一則,如果有大國想切斷中東對中國的石油供應,在波斯灣下手會更直接有效;二則,精確制導導彈破壞固定而漫長的陸上油氣管道非常容易,戰爭時期他國可以選擇任意一點動手就可以使陸上油氣管線陷于癱瘓;三則,絕大多數通向中國的陸上油氣管道都經過高風險地區,中國能源供應面臨的非傳統安全威脅不降反升;最后,如果真要發生戰爭,肯定將實施戰時經濟狀態,能源供需將是另一番完全不同的場景,哪里還可以有私家車可開?可以說,對于“馬六甲困局”的擔心“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混淆了戰時與和平時期的能源安全概念產生的。把戰時能源供應與和平時期的能源安全保障放在一起談, 就不可避免會放大能源運輸和能源安全的風險與威脅。一些中國學者諸多論述中的‘一旦有事’ 、‘緊急狀態’和‘遏制能源咽喉’等, 多是指中國在戰爭或與某國敵對狀態下的能源安全風險。而實際上戰時與和平時期的能源安全有著很大區別。在發生直接涉我戰爭時, 能源安全實際上也演變為軍事安全, 通常意義上的能源安全概念已不適用, 傳統的能源安全保障手段諸如戰略石油儲備、能源生產與運輸設施等不但已無法保障戰時的能源供應, 反而會成為戰時敵方主要的軍事打擊目標。戰時能源供應的充足與否主要取決于軍事實力, 如對運輸線的保障能力。在諸多戰爭中, 表面看能源供應關系到戰爭結局, 實際上軍事實力是勝負的最終決定因素。”(17)趙宏圖:“‘馬六甲困局’與中國能源安全再思考”,《現代國際關系》,2007年第6期。

國際關系領域的偽命題得以存在和流傳有諸多復雜的原因。一是簡單的一元化思維,過度強調單一因素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從而忽視了多種因素合力的影響。石油峰值論的缺陷就在于只關注了資源的有限性而忽視了技術進步的無限性和能源利用的多樣性;二是不合理地使用連串的因果關系以得出某種意欲之結論,犯了將“可能性”轉化為“必然性”的邏輯錯誤。麥金德的“世界島”理論與“如果你偷懶,就會令公司受損;公司受損,就要解雇員工;遭解雇的人因失去收入,就會打劫;打劫時遇到反抗,就會殺人。所以如果你偷懶,你就是殺人犯”之類的“滑坡謬誤”如出一轍;三是由于某種思維定式的制約。“馬六甲困局”之所以流傳甚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國是傳統陸權國家而歷史上又遭受過西方國家禁運和封鎖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戰爭邏輯”常常壓制了“市場邏輯”,對能源供應被切斷的擔憂讓我們忽略了中國的龐大市場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能源權力”,在中國需要油氣進口的同時,能源生產國也迫切需要中國的能源市場份額。(18)馮玉軍:“中國能源‘軟肋’中隱伏的結構性權力,如何轉為手中‘優勢’”,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94346.(上網時間:2020年3月10日)

大變局下,擺脫國際關系“偽命題”對于中國至關重要,只有以立體多元的視野、開放包容的胸襟看待自己、觀察世界,才能真正把握世界脈動,作出正確的戰略決策。

四、實現“歷史回歸”

近年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存在一種普遍的“去歷史化”或者“空心化”現象。就事論事、炒作新奇概念以及貌似“高大上”、實則“假大空”的“理論推導”貽害無窮。在日益復雜的國際大變局下,中國的國際問題研究必須將國際關系史、外交史、中國對外關系史重新納入研究和思考的視野,實現“歷史回歸”。

實現國際問題研究“歷史回歸”,必須要樹立深邃的歷史觀,把現實問題放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加以考察,而不能拘泥于一時一事。當今美國的內政外交都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劇變,但這些變化并非無跡可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威爾遜提出“十四點計劃”試圖以和平主義改造世界,到受挫后退回孤立主義,再到全面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并確定戰后國際秩序,美國對全球事務的關注和影響是持續的、上升的,而不問世事、潔身自好則是相對的、短暫的。一段時間的孤芳自賞之后,往往是美國對全球事務更廣泛的參與和重塑。當下,許多人只看到特朗普加緊“退群”,因而認定美國是在搞“孤立主義”。但殊不知,美國正在國際經貿領域打破它曾經創立的舊秩序,加緊建立對其更加有利的新秩序:美加墨、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已經簽署,美日部分自貿協定也已達成,美歐正在加緊談判,甚至不排除“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未來也被美國“收購”的可能。一個以美國為核心,以“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為基本原則以及在環境、勞工等領域實施更高標準的高度一體化的大市場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呼之欲出。

國際問題研究與國際戰略運籌、對外政策實踐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在國際格局和世界秩序深刻演變、中國發展與外部世界高頻互動的今天,中國國際關系學界必須承擔起時代的責任,始終以維護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從改善研究方法入手,在由世界發展、歷史比較和中國利益為坐標軸的立體空間里,開展科學性、前瞻性、針對性的理論和政策研究,全方位地獲取和傳播真知識、實學問,提出專業化、建設性、切實管用的政策建議,著力提高綜合研判和戰略謀劃能力,為實現兩個百年夢想的偉大目標作出切實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澳门av无码| 国产91麻豆视频|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婷婷亚洲视频|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正在播放久久| 无码一区18禁|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免费无码网站|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91系列在线观看|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一区二区影院|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精品福利网|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激情综合网址|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五月天久久综合| 乱人伦99久久|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看片a|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亚洲69视频|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成人中文在线|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欧美国产视频|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国产尤物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91视频精品| 日韩二区三区无| 成人福利视频网|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熟妇无码人妻|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