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芳賢
2019年10月孫穎莎對陣伊藤美成兩場國際賽技戰術研究
易芳賢
(武漢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孫穎莎代表中國乒乓球女隊目前最先進的技戰術體系,伊藤美誠則代表日本乒乓球隊的創新型技戰術風格。文章通過錄像觀察法、四段指標統計法和專家訪談法等,分析兩位運動員在瑞典公開賽女子單打半決賽和德國公開賽女子單打決賽中的技戰術應用,為孫穎莎與伊藤美誠之后的對戰提供科學的指導意見,也為中國女乒備戰東京奧運會提供數據參考。
孫穎莎;伊藤美誠;技戰術
孫穎莎,中國乒乓球隊新生代運動員中上升最快、最有潛力的女運動員。2019年11月世界排名第3位。右手橫拍兩面反膠,弧圈結合快攻。打法兇狠、先進,正反手搶拉能力、連續進攻能力優秀,是國際乒聯對乒乓球的材質、大小多次更改后,繼李曉霞之后出現的“新生代女子技術男性化”的代表人物。
伊藤美誠,右手橫拍反手生膠,快攻結合弧圈打法。2019年11月世界排名第7位。是日本“斷代培養”計劃的成功代表之一。在世界比賽中多次戰勝中國女乒主力隊員,是近幾十年世界乒壇少有的對中國女乒具有強大沖擊力的競爭對手。其創新的顆粒打法配合多變的發球動作,組成一套獨有的顆粒打法技戰術體系。伊藤美誠是中國女乒備戰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重點研究對象。
孫穎莎和伊藤美誠兩位運動員同是2000年出生,前者代表著中國最先進的技術體系,后者則代表著日本最先進的技術風格。從目前世界乒壇的發展形勢來看,她們將是2020年東京奧運會乒乓球比賽最年輕的金牌爭奪者,也將分別是下一個奧運周期中國乒乓球隊和日本乒乓球隊的“核心”人物。
截至2019年11月,孫穎莎與伊藤美誠在2019年度共交戰4次,分別為瑞典公開賽女單半決賽、德國公開賽女單決賽、世界杯乒乓球團體決賽和T2鉆石聯賽新加坡站,孫穎莎取得了3勝1負的戰績。在賽制方面,兩站公開賽都采用7局4勝制,世界杯團體賽采用5局3勝制,T2鉆石聯賽采用的是“FAST 5”特別賽制。
本文通過全面分析孫穎莎和伊藤美誠在瑞典公開賽和德國公開賽的技戰術使用情況,找出雙方的重點勝負原因。由于瑞典公開賽(2019年10月6日)和德國公開賽(2019年10月13日)上兩位選手的對決僅相隔8天,各自一勝一負。在技術方面,在8天內兩位選手在輸球或贏球后還未對技術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可以排除因技術能力提高而贏得比賽的因素,因此比賽結果更能體現兩位運動員現有的技術差異。在戰術應用方面,通過對一勝一負的戰果分析,能夠更加精確地找出兩位選手在臨場戰術應用中的優劣勢。在心態變化方面,兩站公開賽的重要程度相仿,可以通過分析分數的變化,直接有效地了解運動員比賽中的心理狀態[8]。
從兩場一勝一負的比賽數據中找到共通點,分析孫穎莎的優勢環節和伊藤美誠的薄弱環節,了解伊藤美誠的技戰術優缺點,為孫穎莎今后的比賽提供科學的指導意見,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中國女乒備戰伊藤美成提供參考。
瑞典公開賽女子單打半決賽和德國公開賽女子單打決賽這兩場比賽中孫穎莎和伊藤美誠的技戰術運用情況。
1.2.1 錄像觀察法
通過觀看這兩場比賽的錄像,為本研究提供清晰準確的技戰術統計數據。
1.2.2 四段指標評估法[3]
為使比賽相持段的數據更加清晰,經對比后選用四段指標評估法。發搶段為第一、第三板;接搶段為第二、第四板;相持Ⅰ段為第五板及以后;相持Ⅱ段為第六板及以后。進行分段統計,對照評分模板進行評估。
1.2.3 貢獻率統計法[4]
針對傳統三段指標評估法的局限性,李強提出了一種新的技戰術統計方法——貢獻率統計法。貢獻率統計法引入貢獻率和技戰術快速診斷公式兩個新的概念,將比賽雙方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研究。
貢獻率=段得分/(總得分+總失分)×100%
技戰術快速診斷公式:
X=(甲發搶段的貢獻率-乙接發球段的貢獻率)+(甲接發球段的貢獻率-乙發搶段的貢獻率)+(甲相持段的貢獻率-乙相持段的貢獻率)
1.2.4 雙三段統計法[1]
乒乓球技戰術雙三段統計法以得失分產生的時序特征和比賽進程的時序特征為依據。在一局比賽中,某一方的得分達到4分之前為開局段;任意一方的得分達到4分至某一方的得分達到8分之前為中局段;任意一方的得分達到8分之后為尾局段。根據產生得失分的板數劃分,將第一、第三板歸為發球搶攻段;第二、第四板歸為接發球搶攻段;第五板及以后歸為相持段。乒乓球技戰術雙三段統計法,即在傳統技戰術三段統計法的基礎上,分析開局段、中局段和尾局段運動員的技戰術應用情況,找出運動員的習慣性技戰術變化的方法[1]。

四段指標評估法將相持段區分為相持Ⅰ段和相持Ⅱ段,相較于三段指標評估法,能夠更加明確地反映運動員相持優勢或劣勢所屬的擊球輪次,有利于教練員和運動員對不同的相持情況進行區別分析[3]。
2.1.1 伊藤美誠勝孫穎莎四段指標統計評估
從表1可以看出,伊藤美誠發搶段使用率高且得分率 “優秀”,說明其發球和第三板搶攻能力強。孫穎莎接搶段使用率高,但得分率“不及格”,說明了在第二、第四板的接發球搶攻和控搶環節戰術運用不合理。雙方的相持Ⅰ段和相持Ⅱ段使用率低,得分率也低,表明雙方相持段的較量相比一般女子比賽要少,并且互不占優勢。
表1 四段指標統計(2019年瑞典公開賽)
得失分得分率(%)評估使用率(%)評估 伊藤美誠發搶段38(+17-21)76.92優秀67.24高 接搶段46(+29-17)43.24及格69.81高 相持Ⅰ段18(+8-10)54.54及格18.97低 相持Ⅱ段9(+6-3)50.00良好30.19低 孫穎莎發搶段38(+21-17)55.26良好67.86高 接搶段46(+17-29)36.96不及格83.64高 相持Ⅰ段18(+10-8)55.56及格32.14低 相持Ⅱ段9(+3-6)33.33及格16.36低
2.1.2 孫穎莎勝伊藤美誠四段指標統計評估
表2 四段指標統計(2019年德國公開賽)
得失分得分率(%)評估使用率(%)評估 孫穎莎發搶段27(+19-8)70.37優秀69.23高 接搶段29(+18-11)62.07優秀69.05高 相持Ⅰ段12(+8-4)66.67良好30.77低 相持Ⅱ段13(+8-4)61.54優秀30.95低 伊藤美誠發搶段27(+8-19)70.59優秀32.69低 接搶段29(+11-18)28.00不及格67.57高 相持Ⅰ段12(+4-8)52.94及格32.69低 相持Ⅱ段13(+4-8)33.33及格32.43低
從表2可以看出,孫穎莎發搶段和接搶段使用率高,得分率也高,表明這場比賽中,孫穎莎發球搶攻和接發球搶攻成功壓制了伊藤美誠。而伊藤美誠在接搶段使用率高,得分率卻“不及格”,說明其接發球環節處理得不好,相比發搶段雖然使用率低,得分率卻依然“優秀”。由此可見,伊藤美誠發搶段的能力表現穩定。
2.1.3 兩場比賽對比分析
對比表1和表2可以發現,伊藤美誠無論輸贏,發搶段的得分率都是“優秀”,表現了穩定的進攻能力。孫穎莎在接搶段表現“不及格”的情況下,發搶段會受到一定影響,得分率沒有贏球時的好。在接搶段表現“不及格”的一方,就是最終比賽失利的一方,可見接搶段是雙方比賽勝負的關鍵階段。另外,兩位運動員在相持Ⅰ段和相持Ⅱ段使用率均低,得分率多為“及格”和“良好”,說明孫穎莎和伊藤美誠在相持段的較量偏少,且實力均衡。
2.2.1 孫穎莎與伊藤美誠兩站公開賽貢獻率統計結果分析
表3 瑞典公開賽貢獻率統計
得失分得分率(%)使用率(%)貢獻率(%)三段貢獻率(%) 伊藤美誠發球15(+15-0)78.9534.2313.5127.03 第三板23(+15-8) 13.51 接發球25(+11-14)43.2433.339.9114.41 第四板12(+5-7) 4.50 相持36(+14-22)38.8932.4312.6112.61 孫穎莎發球14(+14-0)65.6228.8312.6118.92 第三板18(+7-11) 6.31 接發球23(+8-15)36.9641.447.2115.32 第四板15(+9-6) 8.11 相持15(+9-6)39.3929.7311.7111.71
由表3瑞典公開賽貢獻率統計來看,伊藤美誠第一、第三板的貢獻率均達到13.51%;第四板搶攻的貢獻率較低,為4.50%。孫穎莎第三板搶攻得分的貢獻率最低,為6.31%;發球的貢獻率較高,為12.61%。結合錄像回看發現,孫穎莎在發球搶攻環節的處理較兇,第三板直接失誤的情況較多,因此伊藤美誠在接搶段的進攻機會較少。
表4 德國公開賽貢獻率統計
得失分得分率(%)使用率(%)貢獻率(%)三段貢獻率(%) 孫穎莎發球11(+11-0)76.0030.8613.5823.46 第三板14(+8-6) 9.88 接發球16(+13-3)62.0735.816.0522.22 第四板13(+5-8) 6.17 相持27(+16-11)59.2633.3319.7519.75 伊藤美成發球7(+3-4)46.1532.103.7014.81 第三板19(+9-10) 11.11 接發球15(+5-10)28.0030.866.178.64 第四板10(+2-8) 2.47 相持30(+9-21)30.0037.0411.1111.11
德國公開賽中,伊藤美成因被裁判判罰發球違例,降低了發球質量,第一板的貢獻率低至3.70%,第四板的貢獻率下降到2.47%。而孫穎莎在接發球的貢獻率上有大幅提高,其他各項指標也均有提高,說明孫穎莎在接發球處理較好的情況下,其他技戰術的應用也隨之提升。
2.2.2 技戰術快速診斷公式分析
瑞典公開賽伊藤美誠技戰術快速診斷:X=(27.03-18.92)+(14.41-15.32)+(12.61-11.71)=8.1。
快速診斷結果顯示,伊藤美誠獲勝的主要優勢段是發搶段。伊藤美誠在發搶段的貢獻率比孫穎莎高8.11%,接搶段和相持段差別很小。說明在這場比賽中,孫穎莎接搶段的處理存在較大問題。
德國公開賽孫穎莎技戰術快速診斷:X=(23.46-14.81)+(22.22-8.64)+(19.75-11.11)=30.87
快速診斷結果顯示,孫穎莎在發搶段、接搶段和相持段的貢獻率均高于伊藤美誠,其中接搶段的貢獻率高出伊藤美成13.58%。說明在這場比賽中孫穎莎在接搶段技戰術應用成功,促使其發搶段和相持段同樣占據優勢。
2.3.1 瑞典公開賽雙三段指標統計分析
根據表5分析結果,伊藤美誠開局段的發搶段得分率最低,為42.86%;中局段的得分率最高,為60.47%。說明伊藤美誠進入比賽狀態較慢,開局段的處理較為保守,中局段主動進攻的意識變強,得分率也隨之提高。接搶段同樣是開局段的得分率較低,尾局段得分率升高。結合錄像回看發現,伊藤美誠開局段和中局段的接搶段搏殺較多,側身搶攻直接失分很多,而尾局段的接發球處理相對求穩,反手彈擊上臺即可。這場比賽中,伊藤美誠直接接發球失誤14分,其中7分是在中局段,僅4分是在尾局段。
孫穎莎在中局段的發搶段使用率和得分率都較高,尾局段的得分率有所下降;接搶段在開局段的得分率明顯高于中局段和尾局段。這說明孫穎莎進入比賽狀態比伊藤美誠快,但開局段取得領先后,在中局段的接搶段出手過于兇狠,無謂失誤較多,導致尾局段搶攻猶豫,喪失了開局段的優勢。另外,比分從領先到落后,使孫穎莎的心理產生變化,出手不夠果斷,尤其是在比分9∶9時,處理球表現慌張。
2.3.2德國公開賽雙三段指標統計分析
根據表6分析結果,孫穎莎開局段的得分率高達83.33%,其中發搶段得分率為81.81%,接搶段為71.43%,相持段為85.71%。接搶段在中局段的得分率是64.29%,在尾局段下降至50.00%,較開局段下降了20%多。可見孫穎莎在接搶段的得分率隨比賽進程呈下滑趨勢。結合錄像回看發現,本場比賽的比分差距較大,唯有孫穎莎輸掉的一局比分打到9∶11,其余4局伊藤美誠得分未超過5分。
伊藤美誠開局段的得分率低至16.67%,其中發搶段得分率為20.00%,接搶段為18.18%。中局段的接搶段得分率上升至57.14%,尾局段又下降至14.29%,但在尾局段的發搶段得分率高達83.33%。這說明伊藤美誠開局段被壓制,中局段對技戰術進行了調整,但由于比分落后太多,且孫穎莎無謂失誤較少,伊藤美誠未能扭轉開局段不利的局面。結合錄像回看發現,裁判分別在第3局和第5局的中局段判罰伊藤美誠發球違例,使其技戰術連貫性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表5 瑞典公開賽雙三段指標統計
伊藤美誠 孫穎莎 開局段中局段尾局段合計開局段中局段尾局段合計 發搶段得失分得分率(%)使用率(%)10+7-370.009.0115+13-286.6713.5113+10-376.9211.7138+30-878.9534.23 9+6-366.678.1113+9-469.2311.7110+6-460.009.0132+21-1163.6329.73 接搶段得失分得分率(%)使用率(%)10+4-640.009.0116+7-943.7514.4111+5-645.459.9137+16-2143.2433.33 15+8-753.3313.5116+4-1225.0014.4115+5-1033.3313.5146+17-2936.9641.44 相持段得失分得分率(%)使用率(%)15+4-1126.6713.5112+6-650.0010.819+4-544.448.1136+14-2238.8932.43 11+6-554.5510.0014+4-1028.5712.618+3-537.507.2133+13-2039.3929.73 合計得失分得分率(%)使用率(%)35+15-2042.8631.5343+26-1760.4738.7433+19-1457.5829.73111+60-5154.05100 35+20-1557.1431.5343+17-2639.5338.7433+14-1942.4229.73111+51-6045.95100
表6 德國公開賽雙三段指標統計數據
孫穎莎 伊藤美誠 開局段中局段尾局段合計開局段中局段尾局段合計 發搶段得失分得分率(%)使用率(%)11+9-281.8113.586+4-266.677.418+6-275.009.8825+19-676.0030.86 5+1-420.006.1715+6-940.0018.526+5-183.337.4124+10-1441.6729.63 接搶段得失分得分率(%)使用率(%)6+5-171.438.6415+9-664.2917.288+4-450.009.8829+18-1162.0735.80 11+2-918.1813.587+4-357.148.647+1-614.298.6425+7-1828.0030.86 相持段得失分得分率(%)使用率(%)7+6-185.718.6414+6-842.8617.286+4-266.677.4127+16-1159.2633.33 8+1-712.509.8813+6-746.1516.059+2-722.2211.1130+9-2130.0037.04 合計得失分得分率(%)使用率(%)24+20-483.3329.6335+19-1654.2943.2122+14-863.6327.1681+53-2862.96100 24+4-2016.6729.6335+16-1945.7143.2122+8-1436.3627.1681+28-5334.57100
從技戰術能力分析,孫穎莎和伊藤美誠在相持段實力均衡,發搶段同樣表現優秀,在接搶段兩人實力相差較大。對比兩場比賽,孫穎莎在勝場中,發搶段、接搶段和相持段均優于伊藤美誠;在負場中,孫穎莎在接搶段表現弱勢時,發搶段和相持段的優勢隨之下降。
從得失分產生的心態變化分析,孫穎莎開局段進入比賽狀態明顯快于伊藤美誠,但尾局段的發搶段和接搶段表現不穩定,兇穩關系處理得不夠好。而伊藤美誠中局段和尾局段的發搶段和接搶段得分率都高于開局段,體現了較好的臨場分析和調整能力,在關鍵時候處理球更為合理。
綜合分析來看,孫穎莎在技術能力上強于伊藤美誠,伊藤美誠在競技能力上較強于孫穎莎。伊藤美誠在比分到9∶9時,勝率更高,而孫穎莎在開局段就能拉開比分差距。伊藤美誠在接發球處理不好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保證發搶段的高得分率;孫穎莎則容易被接發球的問題影響,導致其他技戰術難以正常發揮。
孫穎莎在接搶段出現問題時,要更關注發搶段的技戰術運用;在比賽中保持發搶段的優勢,并強化相持段的技戰術能力;在接搶段處于弱勢時,要從發搶段和相持段尋求突破,做到即使比賽中第二、第四板出現問題,依然能保住優勢。
孫穎莎可利用伊藤美誠在開局段進入狀態較慢的弱點,在開局段盡量將比分差距拉大,避免尾局段打到8∶8或者9∶9。
孫穎莎要提高心理素質,處理好中局段和尾局段的發搶段和接搶段的兇穩關系,在接搶段中加強中性球技術,減少搶攻過兇造成的無謂失誤。
孫穎莎還需要更多世界大賽的磨煉,讓技戰術更加成熟和完善;提高在比賽中技戰術的應變能力,使技術水平的發揮更穩定;在比賽中做到思路清晰、戰術明確,不讓競技狀態影響勝負;要使發搶段變成絕對優勢,彌補接搶段的不確定因素;在接搶段出現問題時,只要把握好發搶段的優勢,同樣能取得比賽的勝利。
[1]肖丹丹,周星棟,劉恒,等.乒乓球技戰術雙三段統計法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體育科技,2018,54(5):112-116.
[2]張曉棟,肖丹丹,周星棟,等.乒乓球技戰術動態三段指標統計法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體育科技,2018,54(1):80-83.
[3]楊青,張輝.乒乓球比賽技戰術“四段指標評估法”的構建與應用[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4,29(5):439-442.
[4]李強.對乒乓球技戰術分析統計方法的新探討——貢獻率統計法[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1.
[5]王凱,宋世杰.2018—2019年國際乒聯巡回賽中丁寧對伊藤美誠技戰術運用的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7):75-76.
[6]周世杰,羅棽月,劉超,等.3名日本女子乒乓球世界冠軍運動員的技戰術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31(4):345-352.
[7]江哲,趙楠.日本乒乓后起之秀伊藤美誠的技術特點[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9):182-185.
[8]施之皓,章建成,任杰,等.比賽重要性及比賽進程與頂級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狀態的關系[J].體育科學,2015,35(6):41-44.
[9]任杰,張輝,施之皓,等.基于比分變化的乒乓球運動員賽中心理狀態分析[J].體育科學,2013,33(11):94-97.
Analysis of the Skills and Tactics of Sun Yingsha and Ito Mima in 2 International Games
YI Fangxian
(Wuhan Institute of PE,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易芳賢(1992—),碩士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乒乓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