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
廣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在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等上級單位指導下,積極研究制定取消省界收費站后稽核工作的對策,其中,通過提前試行ETC“先行后付”模式,使用戶補交通行費的方式更加多元,選擇更加靈活,進一步提高了稽核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全國聯網推動了ETC的全面升級和業務發展,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ETC用戶累計達到2.04億,其中廣東省ETC用戶突破1800萬,排名全國第一,ETC用戶體系愈發龐大。伴隨ETC用戶的快速發展,以及逐漸顯現的車道系統關鍵設備老化,天線、電子標簽兼容性差等問題,廣東高速ETC車道的異常問題日益突顯,交易時所需的環節多、核心交易時間長、交易異常率高導致ETC車輛通行速度慢,用戶通行體驗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不斷進行技術優化的同時,廣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深高速”)從運營模式創新的角度出發,提出了ETC“先行后付”運營模式的探索思路,并于2019年1月初率先在廣深高速公路試點應用。
廣深高速公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黃金走廊”,出口總車流量日均約60萬輛次,ETC車流量占客車流量的51%。根據相關運行數據分析,ETC車道總通過率為98.3%,一次通過率為96.8%,異常率為3.2%。ETC“先行后付”模式的提出,是為了解決ETC車道現場車輛因余額不足、無卡等“非系統異常”被攔截的問題,從而大幅降低ETC車道異常,提高一次通過率,提升通行效率和改善用戶通行體驗。
在以ETC為主、CPC卡為輔的自由流收費模式下,通行費流失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偷逃通行費,由車輛主觀惡意偷逃通行費造成,如屏蔽OBU、遮擋號牌、大車小標等;二是漏交通行費,因設備、軟件等客觀因素造成的通行費流失,在依托ETC門架計費的模式下,難免會出現一定比例的識別錯誤或漏識別的現象。對此,面對大量的未交通行費車輛,如仍將補交通行費的業務放在收費現場,將大大增加現場收費的工作量,不僅降低了工作效率,也與交通行業快速發展的理念不符。因此,在ETC“先行后付”功能開發成熟并落地使用后,完全可以為用戶提供線上補交通行費的渠道。
廣深高速公路按照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和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部署,于2019年1月初起開始試點ETC“先行后付”,陸續對79條ETC車道啟用該功能,僅在近五個月的時間內,ETC“先行后付”共放行車輛1.78萬輛次,有效將前端異常問題轉移到后端解決,保障了ETC車道的正常運行,達到了管理和服務“三提升”的效果。
按1輛車被攔截平均影響7輛車通行進行測算,累計惠及約14.2萬輛次車快速通行,其中,余額不足異常車輛通行時間提升約77%(平均單車通行時間提升17秒),車道通行效率和用戶通行體驗均得到提升。
ETC“先行后付”模式的使用,使得收費站現場工作人員人工干涉處理ETC異常的數量大幅減少。據統計,啟用ETC“先行后付”模式之后,現有出口ETC車道異常處理量減少54%,對提高現場管理水平起到一定輔助作用。
應用ETC“先行后付”模式后,不僅提升了公司運營管理質量,也降低了員工處理異常數據時潛在的安全風險,更增強了廣深高速公路便捷舒適的通行優勢。
針對取消省界收費站后可能產生的逃費行為,廣深高速歸納了大車小標/貨車客標、屏蔽OBU(CPC卡)和拖掛無OBU的車輛未交費等偷逃通行費和漏交通行費行為,并將大數據和技術深度化應用。
大數據解決稽核難題 近幾年,廣深高速堅持以數據分析為突破口,聯合廣東聯合電子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電服”)在內的四家單位共同成立“ETC專項課題小組”,在廣東省率先開展ETC在途卡分析,同時與聯合電服建立數據分析、復核機制,定期對每月數據100%核查,推進解決ETC逃費車輛稽核難、發現難、打擊難等問題。

恢復收費后,廣深高速收費員的第1次上崗。ETC“先行后付”模式的使用,使得收費站現場工作人員人工干涉處理ETC異常的數量大幅減少。

出口ETC“先行后付”流程圖
技術融合提升稽核水平 廣深高速與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達成初步合作意向,以扣費異常、結算金額差異、運營指標分析三個需求為出發點,將AI、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應用到實際的稽核工作中,不斷挖掘數據潛在價值,解決逃費、漏費、核費問題,提升漏費、逃費的可追繳金額,有效提升運營能力和稽查水平。
追繳補費作為稽核工作的最后一環,仍面臨效率低等老問題。如何轉變思路,融入科技創新理念,提升稽核工作整體效能?ETC“先行后付”模式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解決思路。
2019年,廣深高速將ETC“先行后付”延伸到打逃領域,并進行了短期驗證。提前按ETC“先行后付”的邏輯補錄收費流水,將21輛欠費超過40天的車輛納入應用路段“黑名單”預警攔截,短期內共完成18輛車的攔截、線上補繳工作。通過試點先行,驗證了ETC“先行后付”不僅可以應用在提升現場通行效率方面,同時也完全可以通過對接“打逃系統”開展欠費補繳工作,進一步提升處理主動性和效率,加快補費方式的轉型升級,從而形成稽核工作全過程的閉環管控。
如果可以全面推廣使用ETC“先行后付”模式,就等同于建立了一個數據庫,將零散的車輛數據與數據平臺對接,可以進一步完善車輛星級客戶檔案,實現數據資源的互聯互通。
可開通更多的補交通行費方式,如網站、二維碼、短信等;可將通行費補交工作納入更廣泛的公共平臺,如主流網站、App等,最終實現用戶通過手機等電子設備即可做到實時查詢并快速補交通行費。
從高速公路運營單位和用戶需求角度出發,深度完善提高ETC“先行后付”應用功能,打造高效率、低成本、更安全的核心優勢,在ETC“先行后付”模式逐步完善、用戶逐漸適應后,進一步推廣使用。筆者認為,在全國一張網運營模式下,ETC“先行后付”模式更有利于促進ETC用戶全覆蓋,有效提高車輛通行效率。

廣深高速開展ETC防逃費工作會議。

廣深高速ETC服務點現場,工作人員為司乘提供相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