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公路和地方鐵路事業發展中心,山東 棗莊 277800)
隨著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的快速推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城市人口增長、區域擴大,城市客貨運交通需求日益增加,城市空間的拓展和用地布局的調整,使城市交通出行空間距離加大,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穿越城鎮的路段長度亦在增加。居民對城市交通系統服務水平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機動化交通出行的需求明顯增強,對公路安全保障水平尤其是穿城路段的公路安全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結合G206威汕線棗莊市嶧城城區段安全整治提升工程,分析國省干線公路穿城路段安全整治提升技術的應用。
棗莊市位于山東省南端,南與江蘇省徐州市為鄰,東和山東省臨沂市接壤,北與濟寧市毗連,西瀕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是山東省南部門戶城市。棗莊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我國東部地區的南北過渡地帶,即位于蘇魯豫皖交界和淮海經濟區中心,也是山東省沿海地區與西部內陸地區的重要結合部。G206威汕線,途經棗莊市3個區,穿過6個鄉鎮駐地和嶧城城區。
G206威汕線穿越嶧城城區段(K621+200~K626+700)長5.5km,隨著嶧城城區擴建和經濟的發展,該路段已逐步成為嶧城城區的一部分,路段兩側企事業單位、商貿集市、住宅小區密布,城區平面交叉路口眾多,道路行人和非機動車數量激增,混合交通明顯,降低了車速,弱化了道路的服務功能,同時也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為使道路交通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的發展,除正常路面養護外,更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加強科學管理,使道路交通承載更多人性化的服務功能,及時消除路段隱患,不斷滿足時代發展的更高要求。棗莊市公路和地方鐵路事業發展中心對G206穿城路段(嶧城城區段)進行安全整治提升,確保道路滿足“暢、安、舒、美”的標準要求。
一是公路部門掌握的基礎資料,主要包括該路段道路現狀技術標準、現有安全設施情況、交通量統計數據等;二是安監、交警等部門掌握的數據資料,包括該路段交通事故資料、交通環境資料等。G206嶧城區城區段原路面寬度24.5m,雙向四車道,中間綠化帶寬度2m,現有安全設施主要為道路安全標志標線,平交道口較多,交通量大,尤其是重型載貨汽車占比較大,道路交通安全形勢較為嚴峻。
結合《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實施技術指南(試行)》及現行相關標準規范的要求,全面排查路線、路基、路面、橋涵、平交道口、交通安全設施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以100m路段為基本調查統計單元,確定風險等級及主要風險因素,建立隱患路段臺賬,如表1所示。
技術規范和標準指南是科學制訂安全整治提升方案的依據。根據山東省交通運輸廳下發的《國省干線公路穿城路段安全整治提升工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結合《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實施技術指南(試行)》及現行相關標準規范的要求,結合前期調查數據,G206威汕線嶧城城區段安全整治提升方案主要包含完善安全防護設施、交通標線和重要平交道口渠化三個方面的內容。
1.內側護欄
將G206嶧城區城區段道路2m寬中央綠化帶全部改為1m寬單柱雙面波形護欄,總計4770m。工程開工前,遷移苗木,挖運綠化帶土方;打入護欄柱,護欄底座基礎填料為C15素混凝土,底座為C25混凝土。整治路面橫斷尺寸如圖1所示。

圖1 G206嶧城城區段整治路面橫斷尺寸圖
2.外側護欄
起始段路肩為0.75m寬土路肩,路側邊溝深度≥3m,原有外側護欄設置標準偏低,需改造和增設,主要集中在K621+680~K623+400區間段。需改造和增設外側波形護欄共計3568m(打入式)。護欄設計如圖2所示。

圖2 護欄側面設計圖(1)

圖3 護欄設計側面圖(2)
K622+800~K623+300山口路段上行右側,道路右側為挖方段,需增設外側護欄490m(預埋式),采用Gr-A-2B2標準,如圖3所示。
城區中心段道路路肩為3m寬人行道,終點路段路肩為3m~5m寬外側綠化帶,此部分不增設外側護欄。內側、外側護欄均安裝附著式輪廓標,護欄上安裝附著式輪廓標395塊。護欄整治匯總如表2所示。

表2 G206嶧城城區段護欄數量匯總表
G206嶧城區城區段道路,現有道路標線磨損嚴重,需重新施劃和完善,增加凸起路標的設置,完善和細化平交路口的渠化標線,如圖4所示。

圖4 一般路段行車道標線平面圖

圖5 平交道口渠化標線平面圖
對主要平交道口重新進行渠化,如圖5所示。
安全整治提升工程施工完成后,通過建立和完善《安全整治提升工程處置一覽表》《安全風險整治檔案卡》等數據資料,以及整治提升前后的對比分析圖片資料,對實施完成的安全風險整治路段進行效果評估,科學評價安全整治提升效果。總結好的做法和好的經驗,對存在的問題制定切實有效的改進措施,為后續逐步開展的穿城路段安全整治提升項目提供理論數據和實踐經驗的支撐。

表3 G206嶧城城區段安全整治提升工程處置一覽表

表4 G206威汕線安全風險整治檔案卡
建立安全風險整治檔案卡,如表4所示。
安全整治是公路基礎設施整治提升的根本,同時作為保障,還需要對沿線路域環境進行整治提升。通過對公路建筑控制區的違章建筑物及非公路標志進行徹底清除,實施路宅分家,取締占路經營的集市貿易,全面整治車輛違章行駛、超員超載等違法行為等一系列措施,消除隱患,才能實現安全暢通的通行環境,切實保障車輛和行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