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黎沖森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副秘書長師建華、李邵華、柳燕、陳士華、羅軍民等領導出席,在京18家汽車媒體代表參加了溝通會。
10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舉行了“2020秋季小型媒體溝通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副秘書長師建華、李邵華、柳燕、陳士華、羅軍民等領導出席了會議,在京18家汽車媒體代表出席了溝通會。
柳燕副秘書長主持了溝通會,并就2020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前三季度主要工作以及第四季度規劃做了介紹,對于媒體在前9個月若干行業重大節點時對協會工作的支持和傳播方面的合作表達了感謝。
陳士華副秘書長就1-9月汽車工業運行情況做了專題分享,從多個維度對汽車市場運行進行了深度解析,并對發展趨勢進行了研判;羅軍民副秘書長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年度又一行業頂級盛會-2020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進行了信息通報。
付炳鋒會長及全體與會領導就媒體關心的行業話題進行了互動交流。通過輕松愉悅的溝通,與會媒體增強了對中汽協的定位、職能、行業作用、所做的工作和下一步計劃等的進一步了解,對于媒體與行業組織共同支持和促進汽車行業發展達成了諸多思想層面的共識。
在做“9月汽車行業運行情況”專題溝通時,陳士華認為,國內汽車產業發展的恢復速度遠好于預期。今年二季度以來汽車市場表現明顯好于去年,若按此趨勢判斷,四季度汽車市場表現也將好于去年,預計全年有可能好于年初預期。他說:“從經濟、政策、市場等多方面綜合考慮來看,2020年或將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峰底年份,2021年將有望實現恢復性正增長。”
從乘用車來看,預計低端經濟型乘用車在2-3年內將出現明顯好轉,而中高端乘用車隨著消費升級,增長形勢將持續向好,增速將逐步放緩。
從商用車來看,未來國三車淘汰補貼政策影響將減弱,基建和新基建將持續,中重卡高增長的態勢預計會放緩甚至結束;隨著基建、新基建的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及城鄉一體化建設,將帶動城鄉物流業發展,預計輕卡未來1-2年仍將保持10%左右的增長,微卡市場未來3-5年將延續5%-10%的增長;而隨著國內疫情控制的持續向好,以及新能源補貼延續、老舊車輛加速淘汰等系列刺激汽車消費政策,后續大中客下降趨勢會放緩。
但陳士華提醒說,汽車市場依然面臨諸多風險和問題,企業要有清醒認識。
一是汽車企業生產經營壓力依然較大。主要困難集中在生產成本提高、部分市場需求還未恢復正常。
二是新能源汽車推廣難度依然較大。純電動車和燃油車動力系統成本差異約為三到五萬元甚至更高,成本高從而售價偏高,導致基層消費市場接受度較低。 新能源汽車在使用環節仍存在諸多不便,如地方路權不統一、充電設施有待完善。受制于消費者對價格敏感性的影響,新能源汽車難以實現整車產品溢價銷售, 整車企業處于“增量不增收”的狀態。比如1-8月,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業呈現虧損狀態,拉低了汽車整車行業利潤水平。
三是中國品牌乘用車降幅大于整個行業。1-9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7.7%,降幅高于乘用車行業5.3%,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6.4%,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3%。但并非所有中國品牌汽車均呈現下降,中國品牌內部呈現分化。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1-8月,超過85 個中國品牌中,有近20個中國品牌累計銷量呈現同比增長,如紅旗、長安、吉利領克、蔚來、廣汽新能源等。
四是汽車產業鏈存在不確定風險。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漸減弱,目前“斷供”風險已基本消除,但對于個別需進口的核心零部件仍存在風險,尤其是受地緣政治影響,SM電子物料,特別是芯片類零件依然存在潛在的斷供風險。
五是汽車企業走出去難度加大。海外銷售配套服務體系尚待完善,海外金融支持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未來受國際疫情的持續影響,國內出口將受到較大限制。另外,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加。當然,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也有待進一步提升。
而在“2020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信息通報”環節,羅軍民詳細介紹了相關情況。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各行各業都受到嚴重影響,汽車供應鏈領域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從全局性角度來探討汽車供應鏈的安全、可持續發展問題就顯然非常必要。
羅軍民認為,汽車供應鏈及相關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電動化相關技術將世界各國汽車產業放在了同一起跑線上,而智能化零部件的技術壁壘尚未形成,技術路線還有多種選擇,存在著巨大的創新空間,這為我國零部件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多機遇;二是龐大的傳統零部件企業正面臨最嚴峻的挑戰,承受轉型陣痛。
在羅軍民看來,“陣痛”來自諸多方面。從產業鏈安全性角度而言,汽車供應鏈核心技術缺失、自主創新不足等問題在此次疫情的影響下被不斷放大。而要有效應對國內供應鏈之困,需要“補鏈”、“固鏈”、“強鏈”,根治“大而不強”的痛點。
從宏觀政策層面而言,零部件作為汽車產業的基礎,產品和技術直接制約著整車的發展。無論是汽車強國戰略,還是國家制定的多項產業政策,均體現出對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重視和更高要求,目前國內已逐步形成支持零部件技術創新的政策體系。在新四化的浪潮下,各種政策文件強調新興領域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產業鏈,助力行業查漏補缺。
從國際形勢而言,在當前海外疫情持續蔓延下,貿易保護主義、孤立主義等抬頭,全球產業分工格局正面臨重大調整,汽車供應鏈正面臨著前有未有的不確定性,維護汽車供應鏈安全與穩定成為行業焦點。

溝通會嘉賓合影
基于這些挑戰,深入探討如何構建安全可控的汽車產業鏈有其迫切的必要性。這也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決定舉辦2020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的初心。2020年是我國“十三五”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規劃編制之年,也是我國汽車產業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轉型之年。面對新形勢,中央提出了“雙循環”戰略,以推動內需和外需兩大系統同步發展。這其中供應鏈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作為行業組織,這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責任與擔當。當然,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早已具備承擔這項使命的能力。
在“自由問答”交流環節,媒體記者針對當前汽車行業的熱點問題踴躍提問,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五位在場的領導分別作了解答。
最后,付炳鋒秘書長做了總結性發言。他說:“今天有個好消息,好多家車企的市值大漲。疫情以來,汽車行業終于有一個好的收成,也希望未來三個月汽車市場能夠平穩發展。過去,汽車市場曾連續下降18個月,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看到中國汽車產業其實是有很強的韌性。事實證明,中國經濟有韌性,我們汽車產業也有韌性,現在正跑在世界的最前列。”
付炳鋒坦言:“我們年初還特別擔心今年汽車市場的發展,但現在出現了很好的反彈跡象。我覺得這是我們一直不斷蓄能、聚勢的結果,其中汽車產業的電動化和智能化兩大轉型給市場賦予了新的活力,尤其是智能化在近幾年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趕上了蓄能周期,沒有被疫情打趴下。我相信,只要市場運轉起來了,企業就能運轉起來。所以,我對今年汽車產業的發展充滿信心。這也將為‘十四五’開局創造一個好的開端。當然,企業自身能力還要不斷提升。我們也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以推動中國汽車產業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