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煦

2019年6月,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期間,同普京總統共同宣布2020年、2021年舉辦中俄科技創新年,這是中俄兩國首次舉辦以“科技創新”為豐題的國家年。該計劃實施活動超過1000項,充分體現了中俄科技創新合作的巨大潛力。
高、新、尖合作加強
中俄政府問的科技合作緣來已久。黑龍江與俄羅斯的經貿科技合作最早可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初期。資料顯示,當年蘇聯援建了150個項目,其中有22個涉及國民經濟各領域的項目落地黑龍江。進入21世紀后,雙方逐漸有了主要的技術協作方向,在國家級項目進行的同時,中俄科研單位、高校以及民營企業之間也在構建合作關系。
近年來,科技創新合作不僅逐漸成為“一帶一路”的閃亮新名片,也成為中俄關系提質升級的新亮點,為雙方技術交流、項目合作、聯合開發、產業融合等方面增添新動能。黑龍江省立足地緣優勢,同俄羅斯建立了穩固的合作渠道,并不斷加強彼此科技創新合作。特別是2015年成立的哈爾濱新區,正逐漸成為中國開展對俄科技合作的窗口和前沿,在國際研發及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等環節取得成效。
新技術蓬勃發展,新人才涌動不息,新產業集聚孵育,科技創新已成為引領哈爾濱新區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為唯一以對俄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立足地緣和人文優勢,哈爾濱新區不斷提升其對俄合作承載功能,加快俄羅斯高新技術成果引進集聚步伐,促進俄羅斯科技優勢與當地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助力黑龍江對俄科技合作邁上新臺階。如今,這里集聚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425戶,它們成為對俄合作的活躍因素,并在多個領域取得一批新的重要成果。
多領域成果豐碩
“在新區政策的扶持下,我們的人才和技術交流等項目都已取得顯著成效。”在位于哈爾濱新區的黑龍江華融科技創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融科技公司”),該公司執行董事長李國偉告訴記者。
華融科技公司隸屬于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由中俄企業共同投資設立。自2017年5月成立以來,該公司借助俄羅斯在數學、化工、材料等基礎科研方面世界領先的地位,促進兩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之間的科技交流、合作和產業化,致力于促進先進科技、生物萃取、功能食品、綠色環保等領域的國際合作、研發、成果轉化等,在“一帶一路”框架內開展了多個中俄科技交流項目。
科技創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人才。華融科技公司引進國內外專業人才作為智庫團隊,成員包括俄羅斯門捷列夫化學協會會長特斯瓦爾·阿斯蘭院士、莫斯科物理化學與電化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巴烏林·弗拉基米爾、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法律專家朱南平、中國食品技術學會常務理事韓建春等,還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科研單位建立合作,為其引進一批外國專家。
醫療技術引進是華融公司重點業務領域之一。研究表明,在多種癌癥治療手段中,核醫療技術療效明顯,而在這種尖端技術方面,俄羅斯處于世界前列。2018年,華融科技公司與俄門捷列夫化學學會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展核醫療技術研發項目,并進口俄羅斯用于核醫療的核元素萃取設備,為未來中國進一步利用核元素進行腫瘤放射診斷、放射治療等提供了良好條件。
“目前只有核醫學技術才能在重大疾病早期,最大程度地做出精確診斷并極大提高治愈率。”俄羅斯核材料領域專家亞歷山大·烏瓦羅夫介紹,“核醫學的前景廣闊,俄中兩國在該領域的技術交流非常有價值。”
推動中俄兩國農業合作也是華融科技公司的發展重點。華融科技公司與黑龍江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計劃共同開展農作物育種、栽培以及生態農業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并促進兩國農業科技成果獨家轉化。
科技創新提升與突破離不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同搭建的科技創新平臺。截至2019年,黑龍江省累計建設科技創新基地730多家。2019年6月16日,“中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在哈爾濱新區正式揭牌成立,落戶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付強介紹:“該基地將立足中俄兩國在人才、技術、地緣等方面的獨特優勢,促進中俄兩國在多個領域開展對接與合作,為中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平臺及服務。”
重視法律風險防范
根據黑龍江省科技廳數據,2015年至2019年,黑龍江省累計新注冊成立科技企業超3萬家,國際交流日益增多,高新技術成果不斷落地,推動黑龍汀振興發展。
談到對俄合作項目中的問題與挑戰時,李國偉認為,由于缺乏專業的中介機構與咨詢評估機構,中國企業在開展國際項目交流時偶爾會遇到障礙,甚至有些項目只有在實施過程中才暴露出法律風險,因此,提高法律前置性作用尤為重要。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黑龍江省對俄投資合作規模的擴大,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對俄投資權益保護問題日益凸顯。對此,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朱南平強調,在海外投資的公民、法人需要慎重研判對俄投資合作法律主體的選擇,把當地的風俗習慣、法律條文梳理清楚,強化法治觀念,增強法律意識。在項目出現問題時,要善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律金誠同達律所高級合伙人劉微指出,標的技術相關風險是企業防范的核心風險。“企業需要留意交付技術不完整和不具備技術實施條件(需要特殊設備配合)的情況,確保合同中有完整性和可實施性保證條款,同時要求技術許可方有一定比例的貨幣出資。”劉微表示,還有部分技術屬于涉外市場禁入技術,國外禁止出口技術需要參考由美國、日本、英國、俄羅斯等40個成員國聯合簽署的《瓦森納協定》,而我國禁止或限制進口技術需要參考《外商投資法》《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政策。此外,跨國科技合作避免不了產生產權或知識產權糾紛,需要專業的中介機構從中協調,為雙方合作提供便利。
業內專家認為,對中俄間科技合作提供法律保護,會為中俄進一步合作增強互信帶來保障,同時也將為即將走出去的企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