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照宇 楊鈞涵


“一帶一路”上不乏來自東北地區的開拓者。東軟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軟醫療”)就是這樣一家放眼世界的行業尖兵。總部位于遼寧沈陽的“東軟醫療”可謂是遼寧省出海企業的創新者和先行者。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東軟醫療成為唯一一家入選論壇項目成果清單的中國醫療設備企業。
早在2000年,東軟醫療就致力于為全球市場提供高端的臨床診斷及治療解決方案。歷經20載耕耘創新,東軟醫療發展為一家以影像設備為基礎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全面解決方案提供商,擁有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磁共振成像系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影像云等九大產品線,能夠提供放射影像、常規檢查、放療與核醫學、臨床應用解決方案。“一帶一路”倡議給東軟醫療的發展拓寬了維度,增添了機遇。針對部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基礎醫療水平薄弱、臨床診斷設備落后的情況,東軟醫療開設了“絲路計劃”,實現義利并舉,在提供醫療診斷服務的同時,協同當地政府進行人才培養,完善當地醫療服務體系,打造就近就醫服務,既解決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民生問題,又彰顯了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國際影響力。目前,東軟醫療的產品已在全球100余個國家和地區投入使用,裝機達38000余臺。其中業務覆蓋80%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建立了6個服務站、4家子公司、1個SKD(semi-knockeddown,半散裝)生產基地,在提升醫療服務范圍和能力的同時,也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助力肯尼亞實現高端醫療資源全民共享
非洲西部的肯尼亞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之一。當地農業、旅游業和工業發達,有豐富的礦產和自然資源。然而,肯尼亞醫療建設基礎薄弱,投入不足,高端醫療設備極度匱乏,許多居民看病問診需要輾轉到沿海大城市進行治療,急病重癥患者難以得到及時診斷。
2013年,烏胡魯·肯雅塔當選肯尼亞總統,推出了“全民健康覆蓋計劃”,決心讓肯尼亞人民就近即可就醫,獲得有保證的基本衛生和醫療服務。該計劃提出時,適逢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在兩國政府的積極溝通合作下,東軟醫療深入考察了肯尼亞的醫療狀況,并為肯尼亞量身定制了醫療設備和集成解決方案,成為“全民健康覆蓋計劃”的核心合作伙伴。
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東軟醫療提供的影像醫療設備將覆蓋肯尼亞約3000萬人口,服務全國總人口的76%,并為肯尼亞37個郡提供醫療設備。此外,針對優秀醫生和醫療人員不足、分布不平衡等問題,東軟醫療為肯尼亞偏遠地區打造了“影像云”解決方案。通過郡醫院與首都大醫院進行聯網,醫療專家們可以遠程查看患者的CT影像和報告,并給出診療意見。
東軟醫療深知輸入醫療設備如同“輸血”,而唯有實現“造血”,才能夠幫助肯尼亞從根本上夯實基礎醫療。這需要人才引進與人才培養,于是東軟醫療為當地的臨床醫生、放射技師和其他醫護人員提供技能培訓,并連線國內專家進行遠程交流。當地Thika醫院的托馬斯·西格醫生所說:“東軟醫療的設備和服務大大提升了我們獲取影像的速度,增強了我們診斷和應對急診救治的能力,有效改善了患者得不到及時救治的現狀。”
創新驅動發展,抗疫“面對面”
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CT主要從美國購置,價格昂貴,每臺在60-70萬美元,后續的維修與維護也是個麻煩事。當時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的兩位教授經過鉆研,修好了全國多地故障的CT,這讓他們開始思考,能否研發中國自己的CT。
隨后,東北大學計算機影像中心成立,國產CT的整機研發啟動。1994年,國產CT原型機研制成功并通過了國家檢測。1995年,時任東軟集團董事長的劉積仁將東北大學計算機中心并入東軟集團進行項目孵化,并在1997年率先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全身CT,打破國際壟斷,使CT影像設備和服務價格大幅下降。1998年,東軟醫療成立。
東軟醫療成立伊始就一直專注于自主研發,創造了一個個中國醫療設備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成果。從單層螺旋CT到雙層、16層、64層、128層、國產256層80mm覆蓋寬體能譜CT,再到現在的512層全景多模態CT,東軟醫療一直深耕CT技術領域,成為國產CT突圍的破局者,更被行內人成為“國產CT一哥”。無軌懸吊雙中心七軸DSA、1.5T超導磁共振,更是東軟醫療近年來不斷突破而成的新品。
在建設“健康絲路”的征途上,東軟醫療也積極發揮自身的創新和研發優勢,不斷用新產品和新思路解決合作國家的醫療難題。在以“5G時代的健康絲綢之路”為主題的第28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上,東軟醫療CEO武少杰表示,東軟醫療正在不斷拓寬5G與高端醫療設備以及臨床診療解決方案的交互應用,eStroke國家溶栓取栓影像平臺,基于5G技術的車載CT、MDaaS,就是東軟醫療重視科研投入的成果。
在今年全球抗疫的特殊時期,東軟醫療也憑借自身實力,擔起了民族醫學影像設備企業的責任。
疫情初期,核酸檢測試劑盒數量嚴重不足。于是,CT成為了檢查新冠肺炎病毒的有力輔助手段,CT機也一躍成為前線各醫療機構的緊缺物資。為應對與日俱增的需求,保證醫療設備及時供應,東軟醫療在疫情初期便成立了國際疫情指揮小組,確保從生產到運輸到服務各個部門的高效運轉和無縫銜接,為疫情波及地區及國家提供了穩定的醫療設備和配套服務供應。
今年3月,東軟還利用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輔助篩查系統“火眼AI”軟件技術,使中國與肯尼亞的醫療團隊實現遠程會診,相隔萬里“面對面”交流抗疫經驗,為非洲的疫情防控提供經驗與方法。“火眼AI”通過與鐘南山院士團隊的合作,將中國國內醫療團隊對于新冠肺炎CT影像的篩查經驗及方法轉化為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自動對CT影像快速分析處理,具有極簡式操作流程和快速分析識別等特點,在保證診斷質量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篩查效率,減輕醫生的診斷壓力。此外,東軟醫療也將高端CT應用到了新冠肺炎的診斷當中,建立了智能醫學影像云平臺,實現對新冠肺炎進行遠程篩查的功能。
東軟醫療本地化的出海策略以及實力與道義雙結合的出海思路,為其贏得了廣闊的市場與機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軟醫療不僅為解決當地醫療設備缺乏、醫療體系不完善的問題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還給當地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在疫情蔓延全球的大背景下,全球健康治理模式的轉變與升級也已迫在眉睫。中國是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合作者,面對疫情等的嚴峻考驗,中國及中國企業將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東軟醫療的發展為我國在“一帶一路”開展全球健康治理的理念與方式提供了啟示,也給我國醫療健康產業的國際合作提供了豐富經驗。
(關照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楊鈞涵: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