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紅
摘 要: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面對水資源短缺的發展現狀,如何有效提高農田水利管理效率、充分發揮水利工程防汛抗旱功能,現已成為影響我國水利基礎設施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伴隨今年全球氣候變暖以及極端天氣的出現,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水旱災害以及防汛抗旱任務日益嚴峻。對此,本文在對加強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意義闡述的基礎上,深入分析現階段我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發展現狀,進而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以充分保障農田水利工程防汛抗旱作用的發揮、最大限度減少水旱災害對農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進而為農業安全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關鍵詞:防汛抗旱;農田水利;水利管理
中圖分類號:S27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1030023
近年來極端惡劣天氣的出現,給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社會經濟、農業生產發展帶來極大影響。在我國每年因水旱自然災害造成的農業經濟損失不計其數,水旱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給我國農業發展帶來一定挑戰。農田水利工程作為我國保障農業正常生產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通過提高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效率與管理質量,能夠在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將自然災害帶來的農田損失降到最低。因此,加強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現實價值。
1 加強農田水利管理的重要意義
1.1 有助于全面提高我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利用效率
在我國水資源整體短缺的現狀下,農田水利工程的修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國水資源利用效率,同時也為農業糧食安全發展提供重要保障。自我國每年頒布中央一號文件以來,國家政府逐漸加大對農業發展安全以及農田水利工程的重視程度,并在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然而,受各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自然地理環境發展的差異,部分地區的農田水利工程在管理使用上存在一定問題,尤其是相關水利工程使用效率較為低下,不能完全發揮水利工程的保障作用。除此之外,盡管部分地區的農田水利工程設施較為完善,但由于缺乏科學合理有效的管理,導致農田水利工程未能真正起到防汛抗旱的作用,由此而來的是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對農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
1.2 有利于提高我國農田防汛抗旱能力
我國地域遼闊、水資源豐富,但受氣候、地理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水資源呈地區分布不均的特點。在此發展現狀下,農田水利工程作為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同時也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命脈,如何使農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以減少水旱災害對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現階段我國水利工程發展現狀,有效提高水利工程設施利用率,發揮其防汛抗旱的功能。與此同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現已成為我國水利改革的重要任務,農田水利管理的發展現狀、利用效率已成為改革的主要內容。通過提高農田水利管理效率和水平,將有助于提高農田防汛抗旱能力,進而為農業的安全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2 當前我國農田水利管理發展現狀
2.1 現已基本形成相對規范的農田水利管理體系
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農田水利設施的建立與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改變時空分布不均對農業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然而伴隨近年來自然災害的頻發以及旱澇災害對農業發展帶來的影響,使得我國農田水利建設事業面臨重大挑戰。隨著國家政府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視以及投入力度的增多,我國現已形成不同規模的水利工程體系,這對我國的農田水利管理也提出新要求。整體來看,我國水利固定資產投資、蓄水工程、提防水閘以及農業灌溉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日益增強并逐漸完善。在相應的管理制度建設、管理結構等方面逐漸形成科學體系,農田水利管理整體形勢趨好,并取得重大成就。
2.2 當前我國農田水利投資主體結構單一
盡管隨著國家政府對農業生產、糧食安全的重視程度的增強,我國農業水利工程作為重要保障的基礎設施,其發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在實際的農田水利管理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仍然存在投資主體結構單一、社會參與度低的問題,在增加水利管理難度的同時嚴重影響農業生產的正常發展。其中農田水利投資主體結構單一則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問題。我國作為世界上較大的農業大國,決定了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難度較大、任務艱巨。除此之外,農田水利設施作為一項公共基礎設施,其具有較強的公共性和公益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主體以國家政府為主。然而隨著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與完善,我國面臨的基礎設施建設壓力逐漸增大。為有效促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我國逐漸加大社會以及個人對公共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但受相關制度建設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農田水利投資主體仍較為單一。
2.3 農田水利工程利用率不高,造成基礎設施資源浪費 ?受水資源分布不均以及自然氣候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農業生產發展對農田水利工程的使用依賴程度較高。當前在我國部分地區仍然存在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薄弱、農田水利設施使用率不高,以及部分地區對水利設施投入力度較小,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農田水利設施利用率低、農田防汛抗旱能力降低,嚴重影響我國糧食安全以及農業正常生產。與此同時,盡管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呈增長趨勢,但由于農田水利缺乏良性管理運行,使得農田未能得到有效灌溉。除此之外,農田水利設施的日常管理維護也存在一定問題,如部分水利設施老化嚴重、配套不全、相應的安全設施建設不完善,這對農田水利設施的功能發揮都造成一定影響,同時也給農田水利管理工作帶來難度。
3 防汛抗旱與農田水利管理優化路徑
3.1 優化農田水利投資主體結構,實現多元化主體發展 ?雖然農田水利工程是我國重要基礎設施,但面對著水利發展改革的深入,我國鼓勵多元化主體、社會個人力量參與到基礎設施建設匯總,以更好地完善我國水利工程投資建設體系。對此,為了有效提高農田水利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其防汛抗旱作用,勢必要對現有的投資建設結構進行優化,努力建成社會多主體興辦水利的建設體系。在此基礎上,需要對現有興辦水利工程的所有制形式以及投資方式進行改革創新,將市場經濟發展下的投入機制引入到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除此之外,農田水利設施與其他基礎設施相比,具有投資性大、周期建設長、風險大等特點,這決定了這項基礎設施的建設不能簡單地依靠政府財政投入,需要采取多樣化的融資方式讓社會多方力量參與到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發展優勢,推動農田水利事業持續發展。
3.2 整合防汛抗旱信息資源,提高農田水利設施利用率 ?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農田水利設施防汛抗旱作用的發揮不能僅僅依靠人們的農業生產經驗,尤其是在當前氣候變化復雜的環境下,如何更好地借助信息科學技術實現防汛抗旱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提高農田水利設施的利用率成為需要探究的重要問題。所謂的防汛抗旱信息資源整理主要包含相應基礎設施、數據資源、業務應用以及管理人員等內容。通過借助信息科學技術對我國現有的農田水利設施資源以及相關的管理人員的信息整合,并建立相應的農田水利信息服務平臺,以便管理人員更好地開展防汛抗旱工作以及對農田水利設施的管理維修工作。除此之外,管理人員借助信息共享平臺能對整個地區的農田水利設施運行情況進行詳細了解,以有效提升水利設施的利用率。
3.3 加強農田水利技術保障,轉變農業生產用水模式
要真正提高農田水利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其防汛抗旱作用,需要在現有的設施建設基礎上加強技術保障。其中農業工程技術、節水技術、管理技術等都屬于其中的主要內容。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解決水資源時空、地區分布不均帶來的不利影響。對此,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僅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當下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發展現狀。在這種情況下,發展節水技術成為當前急待解決的問題。發展節水技術在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同時能夠有效結余水資源,進而提升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除此之外,對于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工程技術以及后期的設備維修、工程檢修技術等,都是有效提升農田水利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的重要舉措。要不斷加強相關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和培養,以全面提升整個農田水利工程的技術水平。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作為世界農業大國,提升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利用水平以及發展管理,符合當前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求,更是推動我國農業良性生產發展的重要措施,有助于推動我國農業發展與糧食安全。
參考文獻
[1] 贠連勤.防汛抗旱與農田水利管理研究[J].山西農經,2019(01):82.
[2]趙冰洋.防汛抗旱與農田水利管理對策研究[J].吉林農業,2019(11):56.
[3]邱勝民.淺談農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重要作用[J].農業與技術,2016(01):63.
(責任編輯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