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衛 王云屏
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團結合作戰勝疫情,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其同體的倡議;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上,習近平主席進一步承諾要把“一帶一路”打造成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這些重要主張的提出,傳遞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愿團結攜手世界各國,共同護佑人類生命安全、促進人類健康福祉的擔當。
中國是健康絲綢之路的倡導者
2015年中國政府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衛生健康合作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內容。國家衛生健康委出臺的推進“一帶一路”衛生健康合作的政策文件,更進一步明確了以維護衛生安全、促進健康發展和推動創新合作為三大目標的“健康絲綢之路”建設方向,明確提出在傳染病防控、衛生應急、加強衛生體系建設、婦幼健康、醫療服務與管理、傳統醫藥、健康老齡化、衛生人才培養、醫藥研發與健康產業等領域,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可以說,“健康絲綢之路”是攜手全球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健康目標所貢獻的中國方案。
中國是健康絲綢之路的受益者
“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式提出七年來,與中國共筑“健康絲綢之路”的伙伴不斷擴大,健康之路越走越寬。目前,中國與16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開展雙多邊衛生健康合作,建立起政府、醫療衛生專業機構、智庫和大學、企業和其他民間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多元化、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格局。在平等互鑒交流中,中國將人類衛生健康發展理念和實踐探索經驗,如普及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加強以人為本整合型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基本醫療保險按績效支付改革、衛生技術評估等做法經驗引入國內,并得到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和英國國際發展合作署、澳大利亞發展合作署、蓋茨基金會等發展合作伙伴的贈款、貸款和技術援助項目的支持,促進了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健康中國建設從設計到試點、監測評估、總結推廣全政策過程的自主探索,走出了中國特色的衛生健康發展道路。
中國是健康絲綢之路的積極建設者和貢獻者
隨著國際社會對中國承擔國際責任、提供公共產品的期待不斷增加,健康之路越走越深入人心。自1963年向阿爾及利業派出首支援外醫療隊以來,中國累計向71個國家派出援外醫療隊員2.6萬人次,診治患者2.8億人次,贏得受援國百姓、同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被聯合國譽為南南合作的典范。2014年西非爆發埃博拉疫情,中國先后提供了4輪總價值約7.5億元人民幣的緊急援助,并派出1200多名公共衛生和醫療技術專家赴西非三國開展疫情防控、病毒檢測和醫療救治,培訓當地醫護和公共衛生人員,開啟新中圍成立以來首次大規模的公共衛生援助行動。2015年以來,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全面落實中非公共衛生合作計劃、中非健康衛生行動,積極參與非洲公共衛生體系建沒,幫助科摩羅、坦桑尼亞(桑吉巴爾)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消除瘧疾和血吸蟲;持續推進與發展中國家的醫院開展重點專科合作,幫助埃塞俄比亞、津巴布韋、幾內亞、加納、毛里塔尼亞、圭亞那等亞非和加勒比海國家建立多個醫療專科合作中心,并幫助其提升服務能力,不僅促進了中非之間醫學和醫療技術的交流,還成為中、非國家的醫療專家開展本地化教學和培訓的基地。面向“一帶一路”國家的衛生官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提供的來華研修培訓和政府獎學金學歷學位教育項目,為發展中國家培養了大批急需的醫療衛生人才。中國多個品規的抗瘧藥、制劑和疫苗獲得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被國際組織及許多亞非國家作為一線藥物用于瘧疾等疾病防治,其中注射用青蒿琥酯作為重癥瘧疾治療的金標準藥物,已挽救了700多萬重癥瘧疾患者的生命,為減少發展中國家5歲以下兒童瘧疾死亡作出卓越貢獻。
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全新時代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較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考驗著各國政府的執政理念、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考驗各國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和團結凝聚力,考驗各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智慧和擔當。中國在自身疫情防控面臨巨大壓力且抗疫努力被個別國家不斷污名化、歪曲甚至詆毀的情況下,始終堅持生命至上、尊重科學,呼吁國際社會團結抗疫,并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倡議。截至9月初,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兩批共5000萬美元現匯援助,向32個國家派出34支醫療專家組,向15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資,幫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宣布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確保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中國的系列主張和實際行動,為國際社會團結抗疫堅定了信心,注入了積極穩定的力量。
共筑健康絲綢之路、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要以維護全球衛生安全、促進健康可持續發展、推動研發創新、構筑包容伙伴關系為四大支柱,切實護佑人類生命安全、增進健康福祉。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以全球衛生安全為首要目標,筑牢健康之路的基石。進一步推動中國和“一帶一路”國家就提升防范和應對新發再發傳染病、災害、核生化和網絡生物信息安全等全要素衛生安全風險的能力,開展防控合作機制建設、信息分享、核心能力建設、跨境聯合演練和應急醫療救援、倉儲物流等合作,構筑健康之路的安全合作網絡。
以全民健康覆蓋為統領,促進健康之路可持續發展。全民健康覆蓋是聯合國2030年健康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最具統領性的子目標,也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的衛生健康追求。中國一方面要繼續向衛生體系脆弱的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醫療衛生援助,—方面還應加強中國衛生體系改革發展經驗的知識分享,通過技術交流合作,提升發展中國家衛生健康自主發展的能力。
以研發創新為動力,促進健康之路的高質量發展。健康絲綢之路建設要主動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將信息技術、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前沿理論、方法、技術和產品,與當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新基建、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健康產業提質升級相結合。既要積極主動與研發創新能力卓越的國家開展合作,也要推進中國的先進技術和產品成為全球公共產品,提升健康之路的科技含量和品質,造福人類。
以包容的伙伴關系建設為紐帶,擴大健康之路的朋友圈。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是面向世界各國、各地區和國際組織開放的合作平臺。健康絲綢之路建設同樣秉持開放包容、平等合作的態度,與有著共同目標的國際伙伴相向而行。在繼續鞏固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雙邊合作外,中國要繼續堅定支持多邊主義,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衛生合作中發揮領導力,并深化與其他區域和全球多邊組織和機制的合作,將當前抗疫多邊合作平臺機制化,穩固化;繼續提升衛生健康合作在區域及全球多邊機構和合作機制政策議程設定、政治承諾、資源投入等方面的重要性,促進全球健康治理,更好地造福人民。
(傅衛: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王云屏: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