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國

摘 要:桉樹易發生焦估病危害,當輕度危害時,桉樹能恢復正常,生長量影響很小,桿型不受影響;當焦枯病嚴重危害,頂梢枯死時,桉樹也可以恢復生長,但生長量受損嚴重,樹干留下明顯的彎曲痕跡。本文對造林后14個月時發生焦估病嚴重危害,后恢復生長的桉樹林調查,結果表明:焦枯病通常不會使桉樹至死,但生長量受損失嚴重,三年生的林分材積損失達到33.1m3·hm-2,損失率達到32%。
關鍵詞:焦枯病;桉樹;生長量; 損失估計
中圖分類號:S7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1030030
桉樹(Eucalyptus)是外來樹種,原產于澳大利亞及塔斯馬尼亞島。我國于1890年引種桉樹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廣泛栽培于廣西、廣東、福建、海南、云南、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等?。▍^),截止2018年底, 我國的桉樹種植面積達到546萬hm2,約占我國森林總面積的2.5%,人工林面積的6.8%,起木材產量查過3000萬m3,超過全國商品木材總量的1/3[1]。
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廣西是我國桉樹種植面積最大的省(區),桉樹人工林面積達256.05萬hm2,約占全國桉樹人工林面積的1/2。2017年,廣西木材生產總量達3059萬m3,木材產量的45%,全區林業總產值5266億元,成為全國木材生產第一大?。▍^)[1,2]。隨著大面積桉樹純林的營造,我國桉樹人工林受病蟲害越來越嚴重的威脅,近年來各種桉樹病蟲害頻發,例如食葉類害蟲、蛀干類害蟲以及青枯病、焦枯病等。其中桉樹焦枯病是一種嚴重危害桉樹苗木、幼樹的重要病害,給我國南方各省的桉樹人工林造成嚴重損失[2,3,]。為了準確評估森林病害損失,加強預防措施,提高森林經營水平和森林病害防治能力,還可為監測病害發生,合理投入救災經費,有效防治提供科學依據。筆者多年來對桉樹焦枯病損失估計進行研究,以期為合理制定防治指標、綜合治理該病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樣地基本情況
樣地位于北海市合浦縣常樂鎮,常樂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日照總時數1920h, 年均氣溫22℃左右,無霜期362d, 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2000mm,年均濕度74%~84%,是桉樹焦枯病的高發地區。
試驗林地平坦,土壤屬于磚紅壤砂質土。試驗林桉樹于2017年5月份種植,品種為巨尾桉無性系,種植密度3m×2m,1667株·hm-2,試驗地連成一片,總面積24.24hm2。2018年7月發生嚴重焦枯病危害,整個試驗地桉樹百分之百受害無一幸免,大部分植株樹葉基本干枯、脫落,頂梢估死,植株受害程度非常嚴重,有少數植株受輕度危害,少量葉片脫落,植株部分綠葉沒有病斑。2018年底試驗地桉樹重新長出頂芽,新葉,逐漸恢復生長。2020年4月對生長量評估調查時,林木枝繁葉茂,受害嚴重級的植株留下病害痕跡,生長矮小,樹桿明顯彎曲;受害輕微的植株生長高大,樹桿通直。
1.2 評估的方法
1.2.1 樣地調查
在試驗地內沿著中心成“之”字形隨機設置10個樣地,每樣地面積100m2,共1000m2,每樣地以1株樹為中心,半徑為5.64m的樣圓。圓內所有植株發病時進行標記,記錄桉樹株數,于病害恢復生長后進行調查并測量發病時標記過的植株的胸徑,樹高。
1.2.2 桉樹焦枯病危害分級標準
參考國內研究者的方法[3,4],將桉樹焦枯病危害分為六級,用羅馬數字表示即Ⅰ、Ⅱ、Ⅲ、Ⅳ、Ⅴ、Ⅵ。
由于本試驗地桉樹焦枯病受害非常嚴重,發病調查時,大多數植株受害程度非常嚴重,發病等級為Ⅴ級、Ⅳ級,少數植株受害輕,發病等級為Ⅰ、Ⅱ級,調查時沒有發病等級為Ⅲ、Ⅳ的中間等級,為了簡化病害等級劃分和數據處理,本文把桉樹焦枯病危害分為兩個等級:輕,1級;嚴重,3級。即:1級(輕):植株恢復后生長高大,樹桿通直,焦枯病害對其影響微乎其微;3級(嚴重):植株恢復后生長矮小,樹桿明顯彎曲,焦枯病影響明顯。
1.2.3 損失評估
采用廣西桉樹二元材積公式V=c0×D(c1-c2(D+H))×H(c3+c4(D+H)) 計算單株材積,公式中變量含義:V—立木材積(m3),H—樹高(m),D—胸徑(cm)。c0=1.09154145×10-4,c1=1.87892370 ,c2=5.691855.3×10-3 ,c3=0.65259805,c4=7.84752507×10-3,未發焦枯病時的估計生長量:以1級植株的單株材積,乘以樣地全部樹木的實際保存株數;試驗地的實際生長量:樣地調查得出的實際生長量;焦估病造成的損失量:未發病的生長量—試驗地的實際生長量。用DPS軟件統計分析病害等級1級(輕)和3級(嚴重)木的單株材積差異。
2 結果與分析
2.1 發病情況
共調查標準地樣10個樣點共134株樣樹,其中健康立木即發病1級的52株,染病立木即發病3級的82株,占總調查株數的61.2%。所有的樣點都有1級與發病3級的植株,每個樣點立木株數在8~16株,樣點平均立木株數 13.4 株/樣點,那么計算得到1340 株·hm-2,成活率 80%。植株死亡發生在2018年7月以前,焦估病沒有造成植株死亡。
2.2 1級(輕)和3級(嚴重)立木的單株材積差異
用DPS軟件對1級和3級立木單株材積進行方差分析,其結果表明,兩者之間存在著極其顯著地差異(P值<0.01)。也就是說焦枯病嚴重阻礙桉樹的生長。
2.3 生長量損失估計
從表1可以看出,試驗地桉樹的實際生長量是69.7m3·hm-2,假設全部都是1級木,則其生長量為102.8m3·hm-2,由此估計焦估病造成的損失量是33.1m3·hm-2,損失率為32%。
3 結果與討論
桉樹發生焦枯病后當年秋冬季節就恢復生長,但生長量受損。輕度危害對生長量的影響很小,焦估病嚴重時樹葉落光,頂芽枯死,三年生的幼林生長量損失可達33.1m3·hm-2。
據估計,廣西沿海地區桉樹近年來每年發生的焦枯病在200hm2以上,損失的材積按33.1m3·hm-2計算,那么每年損失的材積量為200×33.1=6620m3,按照目前的桉樹原木銷售價格600元·m-3,那么年經濟損失就是6620×600×10-4=397.1萬元,實際上廣西沿海地區每年焦枯病的發生面積遠不止200hm2,焦枯病還造成樹干變形,彎曲,影響木材質量。由此可見,桉樹焦枯病會造成重大的損失。應對焦估病的措施以預防為主,選擇抗病品種,加強施肥撫育管理,化學防治效果有限,不宜提倡。本文僅對桉樹焦枯病發病指數為Ⅳ級的、且三年生的僅發一次焦枯病的桉樹人工林進行病害損失估計,對于不同的發病等級,例如Ⅱ、Ⅲ級或者重復感染焦枯病的桉樹人工林的造成地損失到底有多大,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謝耀堅, 我國木材安全形勢分析及桉樹貢獻[J].桉樹科技,2018,35(4):3-6.
[2]吳文霞, 陳帥飛. Calonectria 真菌在中國桉樹上的分布和危害[J].桉樹科技,2019,36(4):43-49.
[3]朱建華, 郭文碩, 陳紅梅,等. 桉樹焦枯病對桉樹生長量的損失估計研究[J],中國森林病蟲,2011(5):6-10.
[4]方中達.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杜,1998: 8-18.
(責任編輯 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