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華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工智能、大數據對我們的生產生活影響越來越大,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當前新形勢下,圖書館開展工作時,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應當盡快實現人工智能與圖書館服務的融合,充分發揮出兩者最大的價值,積極轉變傳統的思維模式。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融合人工智能與圖書館服務,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也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圖書館服務;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的廣泛應用,對各領域、各行業、各學科的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現階段,圖書館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也越發引起人們的關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效果和創新水平,對落后觀念積極進行轉變,提升服務內涵,使和諧社會建設有良好的基礎。
一、圖書館與人工智能融合特性
人工智能就是通過對環境的感知,采取最為有效的方式獲取最大收益的一種計算機程序。在人工智能中,涉及到的學科非常多,比較顯著的特點包括群智開放、自主操控、深度學習和人機協同等。將兩者有效融合起來,能夠更加高效地利用圖書館資源。
(一)服務內容優質化
作為圖書館咨詢服務工作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對于溝通圖書館與讀者的聯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實現兩者的高效互動?;谌斯ぶ悄軋D書館能夠利用先進的技術和理念,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例如,利用3D打印機可以讓讀者感受到智能化的服務,體會到科技的魅力;通過人臉自主查詢機可以對用戶身份準確識別,使圖書借還效率大大提升;還可以通過問答機器人問詢自己想知道的內容,并準確找出圖書所在的位置。
(二)個性化服務模式
圖書館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對其場景和內容全面掌控,比如,通過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可以為讀者提供數字、信息等在線教育。并且,可以抽取讀者的畫像,通過大數據進行分為,為讀者提供更加準確、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內容。另外,人工智能也可以為讀者提供智能化的學習,通過分析讀者偏好需求制定針對性的學習方案,并科學調整教育服務。盡快融合圖書館與人工智能,深化改革傳統的服務模式,為圖書館的數字化發展提供重要支持。
(三)服務主體多元化
將圖書館服務與人工智能進行融合,可以打造多元化的服務主體。利用人工智能,能夠徹底打破圖書館服務主體的限制,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等技術開發的應用軟件,可以讓圖書館員的工作量大大減少,使圖書館的工作質量及效率得到提升,并是目前圖書館服務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服務空間全域化
在進行融合工作,可以重塑圖書館服務空間,將圖書館傳統空間進行了深化改革,實現了互聯網空間和社會空間的延伸,為圖書館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并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讀者有閱讀的興趣。所以說,實現圖書館與人工智能的融合,能夠使圖書館服務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時,也深化改革了圖書館知識服務方式、內容和主題。
二、圖書館服務內容及發展瓶頸
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實現了跳躍式發展,各項技術也有來長足進步,在當前人工智能下,有效推動了圖書館的智能化發展。對于圖書館來說,圖書檢索工具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建立的數字化圖書館中,可以通過手機終端掃碼進入,圖書館的智能化特征也變得越發突出,為讀者提供了更加優質的服務。
(一)服務內容
智能圖書館就會基于讀者為對象,建立具有智能化的管理服務系統,通過識別讀者信息卡和借閱圖書標簽識別讀者的身份,從而實現智能化管理。這樣讀者就可以24h自主進行借還書,大大節省了時間。開展智能化圖書館服務,能夠有效保障服務管理水平和圖書的流通率,并且進一步提高館員的服務水準,促進圖書館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二)發展瓶頸
智能化圖書館是當下主要的發展內容,想要建設好智能化圖書館,就需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其中,專業的技術管理人員是非常重要的組成要素。但由于我國發展時間較短,關于人工智能專業人才的缺口非常大,嚴重阻礙了智能圖書館的發展。并且,圖書館數據資源短缺也是非常突出的一個問題,在用戶資料數據、圖書文獻資料數據和網絡資源數據上,無論是應用率還是開發率都無法得到保障。
三、人工智能與圖書館融合的有效途徑
(一)強化頂層設計
為了盡快將兩者進行融合,國家應當加強制度層面和機制層面的設計工作,對智能化圖書館管理服務的相關規范要求進行明確。比如,構建更加規范的人工智能系統標準,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系統知識服務、技術開發、軟硬件建設和資源建設的規范要求。并且,在進行融合的時候,要樹立正確的觀念,要以正確和積極的態度應用人工智能、并進一步加大對大數據的建設工作,盡快建立人工智能服務測試平臺,為后期的融合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創新共享空間
在當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信息共享空間的地位越來越重視,而圖書館已經成了人們相互交流的重要場所,是圖書館服務當下的重要價值體現。因此,在對實體空間進行創新的時候,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并將逐步擴展的5G網絡、物聯網技術充分利用起來,建立綜合性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統。在系統中主要是對廣播、信息發布、氣溫、消防、照明和通風進行自動控制。并進一步適當調整傳統館舍空間,打造一體化的空間環境,集合休息、溝通、學習于一身。在創新虛擬空間上,圖書館要建立打造更加強大的社交和移動應用平臺,并建立Web環境,推行移動服務,加快建設數字圖書館,基于用戶的需求豐富館藏資源,并充分發揮出人工智能技術的作用,實現系統化、個性化的圖書館虛擬空間,使圖書館數字資源和服務更加豐富。
(三)拓展服務范圍
在開展深度融合工作的時候,圖書館應用基于用戶的實際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服務,比如科學孵化、產業發展等,并對創業服務職責和科技創新職責勇于承擔起來。圖書館要合理應用人工智能平臺,為相關人員提供技術研發、數字安全的服務平臺,并利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建立更加強大的云平臺,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全方位的服務。而且還可以發揮出人工智能的特點,打造智能機器人、智能終端等,使服務覆蓋面得到拓展,進而使服務效能得到提升。而且要將“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落實下去,全方面收集用戶信息,對他們的閱讀習慣、專業、興趣等充分掌握,從而為其提供精準的信息服務。
(四)開辟新的籌資渠道
圖書館想要實現可持續健康發生在,就應當對新的資金籌措渠道不斷進行拓展,并加強多方合作。首先,對經費分配機制要進行健全,加強與社會、學校等多方協同投資格局,讓社會資金加大對人工智能投資的力度。圖書館還應當與相關企業進行深度合作,比如公辦民助、民辦公助等等。另外,要對社會資金積極吸納,對圖書館的智能化建設工作要投入更多的資源,設立專項發展基金。政府部門也應當加大投入的力度,這也是為打造良好的氛圍奠定基礎。
(五)加強對館員的培養
在當前新時代背景下,圖書館應當加大對人才的培訓策略,尤其是對于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的人才,比如戰略型人才、技術型人才和通用型人才等。圖書館目前在開展工作的時候,應當定期對館員的新技術和計算機使用情況進行培訓,讓他們對智能感應技術、物聯網技術和云計算技術有一定的了解。此外,館員作為建設圖書館資源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應當不斷提高自己,通過大數據分析讀者的信息服務需求,為兩者的融合提供重要支持。
四、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圖書館與人工智能的融合,能夠有效優化和創新服務項目、共享空間文獻資源等,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為建設數字圖書館打下良好的基礎。實際在開展融合工作時,一定要正確認識到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方向,最重要的是加強信息溝通和交流,使人力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應用,使圖書館服務質量及效率得到強化。圖書館員也應當積極學習先進的技術,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充分利用起來,為用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重要支持。
參考文獻:
[1]王榮榮,武海英.人工智能與圖書館服務的深度融合路徑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8(11).
[2]柳益君,李仁璞,羅燁,等.人工智能+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實現路徑和創新模式[J].圖書館學研究,2018(10).
[3]翟振明.“強人工智能”將如何改變世界——人工智能的技術飛躍與應用倫理前瞻[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6(7).
[4]張興旺.從AlphaGo看人工智能給圖書館帶來的影響與應用[J].圖書與情報,2017(3).
[5]閆志明,唐夏夏,秦旋,等.教育人工智能(EAI)的內涵、關鍵技術與應用趨勢——美國《為人工智能的未來做好準備》和《國家人工智能研發戰略規劃》報告解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7(1).